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4753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包括:沿铁路线路方向铺设的电缆槽,所述电缆槽包括构造成凹槽形的槽体和用于封闭所述槽体的盖板;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方的基础垫层;用于将所述电缆槽安装到所述基础垫层上的固定件;其中,所述槽体为预制件,且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成能够透水,所述基础垫层为现浇筑成型件。

A prefabricated cable tra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fabricated cable trough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able trough lai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a railway line, the cable trough including a trough which is constructed into a groove shape and a cover plate which is used to close the trough; a foundation cushion which is arranged under the trough; a fixing part which is used to install the cable trough on the foundation cushion; wherein, the trough is a prefabricated part, And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is arranged to be permeable, and the foundation cushion is a cast-in-place molding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
本技术涉及铁路路基电缆槽
,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在高速铁路的运营过程中,为了方便高速铁路的养护与维修,同时保证运营安全,各类线缆通常采用电缆槽的方式进行铺设。电缆槽作为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其肩负着维护线路正常供电、通信的任务,是高速铁路的动脉。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电缆槽通常采用通信信号共槽、电力分槽的形式,电缆槽及盖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且均设置在路肩上。然而,现有的电缆槽在服役期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雨水通过缝隙入渗基床导致电缆槽积水,基床被浸泡,甚至导致路基边坡失稳等问题。同时,电缆槽的存在会影响路基基床排水而形成阻水效应,这导致了基床内含水量的增大,从而引发路基冻胀等问题。另外,电缆槽排水孔常遇到施工质量不良等问题,从而导致路基基床排水不畅,从而浸泡基床,进而会导致路基翻浆、路基冻胀等病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该预制式电缆槽系统能够提高电缆槽的疏排水能力,使得地表积水及基床表层水能够及时排除,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产生电缆槽积水、浸泡基床。此外,该预制式电缆槽系统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且能够改善线缆的服役环境,保障了线缆的使用寿命及铁路运营安全。为此,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包括:沿铁路线路方向铺设的电缆槽,所述电缆槽包括构造成凹槽形的槽体和用于封闭所述槽体的盖板;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方的基础垫层;用于将所述电缆槽安装到所述基础垫层上的固定件;以及其中,所述槽体为预制件,且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成能够透水,所述基础垫层为现浇筑成型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采用螺栓组件,且安装连接在所述槽体的底部以将所述电缆槽与所述基础垫层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垫层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垫层采用非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础垫层的底部设有若干沿纵向均匀间隔开分布的横向排水管。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垫层的底面构造成具有坡度,所述坡度设置在处于2%-5%的范围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槽体构造成具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且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宽度根据现场工况的实际需求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缆槽的底部设有透水孔和/或透水凹槽,所述透水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中部,所述透水凹槽设置在所述电缆槽的底部两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槽体的底部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以将所述电缆槽固定安装到所述基础垫层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础垫层与路基基床表层之间设有阻水垫层,所述阻水垫层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基础垫层的厚度。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预制式电缆槽系统中的电缆槽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预制式电缆槽系统中的电缆槽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5显示了用于对图4所示预制式电缆槽系统中的基础垫层进行浇筑施工的浇筑模板。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图4所示预制式电缆槽系统中的槽体的透水凹槽的结构。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介绍。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将预制式透水电缆槽系统的沿铁路线路铺设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将远离或靠近铁路线路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将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定义为竖向方向。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沿铁路线路方向延伸,且对称铺设在铁路路基10的两侧。由此,使铁路轨道处于对称铺设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之间。根据本技术,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包括沿铁路线路方向纵向延伸铺设的电缆槽101,电缆槽101包括槽体110。如图2所示,槽体110构造成凹槽形结构,其包括底板111和两个分别与底板111两侧垂直连接的侧板112。在底板111上设有隔板113,隔板113设置在两个侧板112之间,且设置成与底板111垂直。隔板113在槽体110内分隔出第一容纳槽114和第二容纳槽116。第一容纳槽114和第二容纳槽116分别用作通信信号槽与电力槽,以铺设相应的电缆线。此外,槽体110的竖向高度根据高速铁路路基10的实际工况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114和第二容纳槽116的宽度根据电缆槽101的不同区段槽内电缆线数量来确定,其可以设置成相同,也可以设置成不同。槽体110的内部结构尺寸根据电力槽和通信信号槽的实际的尺寸要求来确定。根据线缆的实际区段的使用及设计要求,电缆槽101设有多种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区段根据实际工况铺设相应规格尺寸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从而能够合理利用安排电缆槽空间,有效节约了成本。根据本技术,电缆槽101还包括盖板102。盖板102用于固定安装在槽体110的槽口处,以封闭槽体110中的第一容纳槽114和第二容纳槽116,从而有利于保证电缆线的安全与运营。电缆槽10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例如可参见同一申请人同日提交的专利技术或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铁路路基的电缆槽”的专利申请,该申请通过引用全文结合到本文中。当然,电缆槽也可以采用预制的混凝土电缆槽201。同样地,如图3所示,混凝土电缆槽201包括槽体210和安装在槽体210的槽口处的盖板202。槽体210构造成凹槽形结构,在槽体210的内部设有隔板213,从而分隔处第一容纳槽214和第二容纳槽216。根据本技术,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还包括基础垫层130。如图1所示,基础垫层130设置在槽体110的下方。基础垫层130的厚度设置成处于100-300mm的范围内。同时,在基础垫层130与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之间设有阻水垫层140,且阻水垫层140的厚度设置成小于基础垫层130的厚度。为了保证阻水效果,阻水垫层140向路基中部延伸一部分。此外,为了增强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的排水效果,将路基基床表层构造成具有一定坡度,且阻水垫层140呈相应坡度铺设在路基基床表层。路基基床表层的坡度设置在处于2%-5%的范围内。同时,基础垫层130的底部构造成斜面,该斜面的坡度与路基基床表层的坡度相适应。由此,通过设置坡度显著提高了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的横向排水效果。根据本技术,预制式电缆槽系统100还包括固定件120,固定件120用于固定安装电缆槽101。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120采用螺栓固定件。在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沿铁路线路方向铺设的电缆槽(101),所述电缆槽包括构造成凹槽形的槽体(110)和用于封闭所述槽体的盖板(102);/n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方的基础垫层(130);/n用于将所述电缆槽安装到所述基础垫层上的固定件(120);以及/n其中,所述槽体为预制件,且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成能够透水,所述基础垫层为现浇筑成型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铁路线路方向铺设的电缆槽(101),所述电缆槽包括构造成凹槽形的槽体(110)和用于封闭所述槽体的盖板(102);
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方的基础垫层(130);
用于将所述电缆槽安装到所述基础垫层上的固定件(120);以及
其中,所述槽体为预制件,且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成能够透水,所述基础垫层为现浇筑成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采用螺栓组件,且安装连接在所述槽体的底部以将所述电缆槽与所述基础垫层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垫层采用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垫层采用非透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式电缆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础垫层的底部设有若干沿纵向均匀间隔开分布的横向排水管(2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燕常凯马伟斌蔡德钩杨常所王志伟郭小雄赵鹏马超锋蒋函珂高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