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平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445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书写部、握笔部,书写部包括书写笔身以及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所述握笔部的一端与书写笔身的中部活动连接。该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在同一支被动笔上通过切换多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智能平板能够对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加以识别为不同粗细的笔迹,并加以显示。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fla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isplay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tablet system, including an intelligent tablet and a passive pen used with it. The passive pen includes a writing part, a pen holding part, a writing part including a writing pen body and at least two writing pen heads. One end of the pen holding part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riting pen body. The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tablet system can recognize different thick and thin writing heads as different thick and thin handwriting and display them by switching different thick and thin writing heads on the same passive 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交互平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智能交互平板只能识别一个尺寸的笔头,通过软件设置笔迹显示的大小,来达到画面笔迹的粗细效果,不能实现粗细笔同时书写的应用场景;或者使用两支不同粗细的笔,在智能交互平板上书写被识别为两个不同粗细的笔迹,此方案是同一支笔没办法切换不同粗细的笔头,用户要在不同粗细笔头的书写笔之间来回更换,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该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在同一支被动笔上通过切换多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智能平板能够对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加以识别为不同粗细的笔迹,并加以显示。其技术方案如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书写部、握笔部,书写部包括书写笔身以及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所述握笔部的一端与书写笔身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书写笔身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各书写笔头分别安装在各书写端头上。所述握笔部包括笔杆、限位杆、旋转轴,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笔杆、旋转轴连接;所述书写笔身的中部设有轴孔,旋转轴与轴孔旋转连接。所述书写笔身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书写端头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各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各书写端头至所述轴孔的延长方向上,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多个所述书写笔头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所述书写笔身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包括二个书写端头、二个第一限位槽,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的二个书写端头上;二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形成“一”字型。所述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具有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所述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书写笔头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所述书写笔身呈“十”字型,呈“十”字型的书写笔身包括四个书写端头、四个第一限位槽,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的四个端头上;四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形成“十”字型。所述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分别具有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所述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限位杆、旋转轴、轴孔分别为二个,二个所述轴孔分别设在所述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二个限位杆相对应的在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通过二个旋转轴分别与二个轴孔旋转连接。二个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笔杆的端面形成U形通槽口,所述书写部安装在所述U形通槽口内,所述旋转轴至所述笔杆的距离大于所述轴孔至所述书写部各端头的距离。所述书写笔身还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侧面上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各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所述被动笔还包括擦除头,所述擦除头安装在所述握笔部远离书写部的一端。所述智能平板包括基板、红外框、主控制板,所述红外框安装在所述基板的四周边缘上,所述红外框与所述主控制板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前述“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书写时,使用者可随时切换多种不同的书写笔头;该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在同一支被动笔上通过切换多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智能平板能够对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加以识别为不同粗细的笔迹,并加以显示。2、书写笔身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方便各书写笔头的安装。3、握笔部包括笔杆、限位杆、旋转轴,书写笔身的中部设有轴孔,方便握笔部的旋转轴与书写笔身旋转连接,使用者在切换各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时更为方便。4、书写笔身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与书写端头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各第一限位槽分别与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从而防止书写部书写时翻转。5、因旋转轴与限位杆连接,各第一限位槽在轴孔处汇集相通,使其与限位杆的限位连接更为稳定、可靠。6、优选的,书写笔身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拥有两个书写端头,多个书写笔头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使用者可随时切换第一笔头、第二笔头两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使用方便。7、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方便使用。8、优选的,书写笔身呈“十”字型,呈“十”字型的书写笔身拥有四个个书写端头,多个书写笔头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使用者可随时切换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四种不同粗细的书写笔头,使用更为方便。9、第三笔触端面、第四笔触端面、第五笔触端面、第六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更为方便使用者选择切换使用。10、在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上分别安装两个限位杆、旋转轴,使书写笔身与旋转轴的旋转连接更为稳定。11、二个限位杆与笔杆的端面形成U形通槽口,书写部安装在U形通槽口内,使被动笔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整体外观更为美观,手握握笔部书写时更为舒适。12、书写笔身还包括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上设有与第一侧面上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使用时,用两个限位杆分别对书写笔身的两相反侧进行限位,从而更能防止书写部书写时翻转。13、握笔部远离书写部的一端设置擦除头,还能对书写错误的线条擦除,方便使用。14、智能平板包括基板、红外框、主控制板,基板为被动笔提供书写平面,红外框发射出的红外线对在基板上书写的书写笔迹进行跟踪定位,然后将数据传到主控制板上进行运算处理,并加以显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智能平板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握笔部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书写部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交互平板系统被动笔书写部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智能平板,11、基板,12、红外框,13、主控制板,20、被动笔,21、书写部,211、书写笔身,2111、书写端头,2112、轴孔,2113、第一限位槽,212、书写笔头,22、握笔部,221、笔杆,222、限位杆,223、旋转轴,23、擦除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包括智能平板10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书写部、握笔部,书写部包括书写笔身以及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所述握笔部的一端与书写笔身的中部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平板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被动笔,被动笔包括书写部、握笔部,书写部包括书写笔身以及至少二个以上的书写笔头,所述握笔部的一端与书写笔身的中部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笔身至少包括二个以上的书写端头,各书写笔头分别安装在各书写端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笔部包括笔杆、限位杆、旋转轴,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笔杆、旋转轴连接;所述书写笔身的中部设有轴孔,旋转轴与轴孔旋转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笔身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书写端头数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各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各书写端头至所述轴孔的延长方向上,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限位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书写笔头包括第一笔头、第二笔头,所述书写笔身呈“一”字型,呈“一”字型的书写笔身包括二个书写端头、二个第一限位槽,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安装在书写笔身的二个书写端头上;二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轴孔处汇集相通形成“一”字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笔头、第二笔头分别具有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所述第一笔触端面、第二笔触端面的直径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交互平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书写笔头包括第三笔头、第四笔头、第五笔头、第六笔头,所述书写笔身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