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32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检测平台,设置在支架上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支架上的硬度检测器,设置在检测平台上的夹持装置和设置在检测平台下方的气泵,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平台上的夹持底盘,设置在夹持底盘上的两个夹持臂,设置在夹持臂内侧第一夹持连杆,设置在夹持臂外侧的第二夹持连杆,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与第二夹持连杆上的夹持片,设置在夹持底盘中间的气缸,嵌入气缸内的气臂,设置在气臂顶端的控制盘,设置在控制盘上的启动组件和设置在控制盘上的两个控制连杆,控制连杆与夹持臂均对称在夹持底盘与控制盘上,控制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上。

A hardness testing mechanism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construct a hardness detection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a bracket, a detection platform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 control panel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 hardness detector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 clamping device arranged on the detection platform and an air pump arranged under the detection platform. The clamping device includes a clamping chassis arranged on the detection platform and a clamping chassis arranged on the detection platform The two clamping arms on the clamping chassis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lamping link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lamping arm, a second clamping link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clamping arm, a clamping piece on the first clamping link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link, a cylinder in the middle of the clamping chassis, an air arm embedded in the cylinder, a control panel on the top of the air arm, a starting component on the control panel and a starting component on the control panel The two control connecting rods on the control panel, the control connecting rod and the clamping arm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clamping chassis and the control panel,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trol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lamping connec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度检测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机构,具体指一种硬度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硬度检测机构是用于测量涂料的表面硬度的专用机构,在工件加工完成后进场需要实用硬度检测装置对其进行硬度检测。目前所用的硬度检测装置在检测时,检测针头会与待检测工件发生剧烈的碰撞导致工件产生位移,从而影响硬度检测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硬度检测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检测平台,设置在支架上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支架上的硬度检测器,设置在检测平台上的夹持装置和设置在检测平台下方的气泵,所述的硬度检测器位于检测平台的正上方,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平台上的夹持底盘,设置在夹持底盘上的两个夹持臂,设置在夹持臂内侧第一夹持连杆,设置在夹持臂外侧的第二夹持连杆,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与第二夹持连杆上的夹持片,设置在夹持底盘中间的气缸,嵌入气缸内的气臂,设置在气臂顶端的控制盘,设置在控制盘上的启动组件和设置在控制盘上的两个控制连杆,所述的控制连杆与夹持臂均对称在夹持底盘与控制盘上,所述的控制连杆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上,所述的气泵通过通气管道连通气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启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控制盘上的启动孔,设置在启动孔底部的压敏元件,设置在启动孔内的启动杆,设置在启动杆顶部的启动板和设置在启动杆外围的复位弹簧,所述的压敏元件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气泵,所述的复位弹簧上端卡设在启动盘上,所述的复位弹簧下端卡设在控制盘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片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上的夹持层和设置在夹持层上的橡胶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夹持连杆与第二夹持连杆通过活动连接栓分别与夹持臂与夹持片相连接,所述的控制连杆通过活动连接栓与第一夹持连杆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器与开关,所述的硬度检测器通过电路连接显示器,所述的开关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气泵。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种新型的夹持装置保证了硬度检测机构在检测工件硬度的时候不会发生位移的情况,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各种连杆之间的相互配合进行夹持,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方便设备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启动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说明:1、支架,2、气泵,3、检测平台,4、通气管道,5、硬度检测器,6、夹持装置,7、显示器,8、控制面板,9、开关,10、夹持底盘,11、夹持臂,12、第一夹持连杆,13、第二夹持连杆,14、夹持层,15、橡胶层,16、控制连杆,17、启动组件,18、气臂,19、气缸,20、控制盘,21、启动板,22、复位弹簧,23、压敏元件,24、启动杆,25、启动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检测平台3,设置在支架1上的控制面板8,设置在支架1上的硬度检测器5,设置在检测平台3上的夹持装置6和设置在检测平台3下方的气泵2,所述的硬度检测器5位于检测平台3的正上方,所述的夹持装置6包括设置在检测平台3上的夹持底盘10,设置在夹持底盘10上的两个夹持臂11,设置在夹持臂11内侧第一夹持连杆12,设置在夹持臂11外侧的第二夹持连杆13,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与第二夹持连杆13上的夹持片,设置在夹持底盘10中间的气缸19,嵌入气缸19内的气臂18,设置在气臂18顶端的控制盘20,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启动组件17和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两个控制连杆16,所述的控制连杆16与夹持臂11均对称在夹持底盘10与控制盘20上,所述的控制连杆16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上,所述的气泵2通过通气管道4连通气缸19。当硬度检测机构开始工作需要夹持工件时,将工件放置在夹持盘的中间,启动气缸,气缸带动气臂上的控制盘移动,控制盘通过控制连杆带动第一连杆运动,第一连杆带动夹持片移动,两个夹持片之间相对进行收拢,完成对工件的装夹,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的启动组件17包括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启动孔25,设置在启动孔25底部的压敏元件23,设置在启动孔25内的启动杆24,设置在启动杆24顶部的启动板21和设置在启动杆24外围的复位弹簧22,所述的压敏元件23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气泵2,所述的复位弹簧22上端卡设在启动板21上,所述的复位弹簧22下端卡设在控制盘920上。当工件进行装夹时,会对启动盘产生压力,压力通过启动杆传递到位于启动孔内的压敏元件,压敏元件控制气缸启动对夹持装置中的工件进行夹紧。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夹持片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上的夹持层14和设置在夹持层14上的橡胶层15。橡胶层能够增加夹持片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增加缓冲工件受到的压力。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夹持连杆12与第二夹持连杆13通过活动连接栓分别与夹持臂11与夹持片相连接,所述的控制连杆16通过活动连接栓与第一夹持连杆12相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控制面板8上设置有显示器7与开关9,所述的硬度检测器5通过电路连接显示器7,所述的开关9通过电路连接并控制气泵2。通过操作面板能够更加方便的观测测量结果,也能更加方便的控制机构运行。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检测平台(3),设置在支架(1)上的控制面板(8),设置在支架(1)上的硬度检测器(5),设置在检测平台(3)上的夹持装置(6)和设置在检测平台(3)下方的气泵(2),所述的硬度检测器(5)位于检测平台(3)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夹持装置(6)包括设置在检测平台(3)上的夹持底盘(10),设置在夹持底盘(10)上的两个夹持臂(11),设置在夹持臂(11)内侧第一夹持连杆(12),设置在夹持臂(11)外侧的第二夹持连杆(13),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与第二夹持连杆(13)上的夹持片,设置在夹持底盘(10)中间的气缸(19),嵌入气缸(19)内的气臂(18),设置在气臂(18)顶端的控制盘(20),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启动组件(17)和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两个控制连杆(16),所述的控制连杆(16)与夹持臂(11)均对称在夹持底盘(10)与控制盘(20)上,所述的控制连杆(16)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上,所述的气泵(2)通过通气管道(4)连通气缸(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检测平台(3),设置在支架(1)上的控制面板(8),设置在支架(1)上的硬度检测器(5),设置在检测平台(3)上的夹持装置(6)和设置在检测平台(3)下方的气泵(2),所述的硬度检测器(5)位于检测平台(3)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持装置(6)包括设置在检测平台(3)上的夹持底盘(10),设置在夹持底盘(10)上的两个夹持臂(11),设置在夹持臂(11)内侧第一夹持连杆(12),设置在夹持臂(11)外侧的第二夹持连杆(13),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与第二夹持连杆(13)上的夹持片,设置在夹持底盘(10)中间的气缸(19),嵌入气缸(19)内的气臂(18),设置在气臂(18)顶端的控制盘(20),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启动组件(17)和设置在控制盘(20)上的两个控制连杆(16),所述的控制连杆(16)与夹持臂(11)均对称在夹持底盘(10)与控制盘(20)上,所述的控制连杆(16)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夹持连杆(12)上,所述的气泵(2)通过通气管道(4)连通气缸(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度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立渊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市联惠电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