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屈波专利>正文

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342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包括圆柱筒体、引向头、控制连接器、环形密封组件、金属内衬管;圆柱筒体的一端用于注入压力液,另一端与引向头连接;控制连接器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中心孔道内;环形密封组件包括上环形密封组件、下环形密封组件,上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一圆柱筒体上,下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二圆柱筒体上;金属内衬管套设在环形密封组件和圆柱筒体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作业成本低,无需火工品辅助,无需造价昂贵的零部件和辅助设施,无需大型水利压裂车。

Pipe compound li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pe compound li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cylinder, a leading head, a control connector, an annular sealing component and a metal inner liner; one end of the cylindrical cylinder is used for injecting pressure liquid,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ading head; the control connector is arranged in the central channel of the cylindrical cylinder; the annular sealing component includes an upper annular sealing component and a lower annular sealing component, and the upper annular seal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annular sealing component. The ring seal assembly is sleeved on the first cylindrical cylinder, the lower ring seal assembly is sleeved on the second cylindrical cylinder; the metal inner liner pipe slee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ring seal assembly and the cylindrical cylind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ility,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low operation cost, no need for initiating explosive devices, expensive spare parts and auxiliary facilities, and no need for large hydraulic fracturing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复合内衬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采油采气
,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时间的增加,各种地质因素和人工措施都会对井筒套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套管破漏、腐蚀穿孔,或者由于开采原因,需要封堵某一油气储层对应的井筒套管的射孔孔眼时,需要对井筒套管的局部区域进行封堵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该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应用在管道内,包括圆柱筒体、引向头、控制连接器、环形密封组件、金属内衬管;所述圆柱筒体包括第一圆柱筒体、连接管、第二圆柱筒体;所述第一圆柱筒体的一端用于注入压力液,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圆柱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与引向头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筒体和第二圆柱筒体的径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控制连接器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中心孔道内,用于连通第一圆柱筒体内的第一压力液仓、与连接管和第二圆柱筒体内的第二压力液仓;还用于通过与第一圆柱筒体上配合设置的压力液注入孔道将第一压力液仓中的压力液注入到第一圆柱筒体的外部;所述环形密封组件包括上环形密封组件、下环形密封组件,所述上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一圆柱筒体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一压力液仓的压力液的驱动后对管道的待复合区域上端和金属内衬管上端密封;所述下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二圆柱筒体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二压力液仓的压力液的驱动后对管道的待复合区域下端和金属内衬管下端密封;所述金属内衬管套设在环形密封组件和圆柱筒体之外,并且与圆柱筒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压力液的腔体。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连接器包括圆柱形连接筒体、导向钢柱、剪切销,所述导向钢柱通过剪切销固定在圆柱形连接筒体面向第一圆柱筒体中注入压力液的一端。上述方案中,所述圆柱形连接筒体的轴向上设置连通第一压力液仓和第二压力液仓的第一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圆柱形连接筒体的径向上和第一圆柱筒体的径向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连通的第二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导向钢柱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二压力液注入孔道匹配的第三压力液注入孔道。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环形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第一弹性密封圈、第二环形活塞、第二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活塞和第二环形活塞分别设置在第一圆柱筒体的两侧并且相对位移,所述第一环形活塞的位移方向上设置第一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活塞的位移方向上设置第二弹性密封圈。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活塞抵接第一弹性密封圈的端面的远端面和第一圆柱筒体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形活塞注液腔,所述第二环形活塞抵接第二弹性密封圈的端面的远端面和第一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形活塞注液腔。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活塞注液腔与第一圆柱筒体径向上的第四压力液注入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活塞注液腔与第一圆柱筒体径向上的第五压力液注入通道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下环形密封组件包括第三环形活塞、第三弹性密封圈、第四环形活塞、第四弹性密封圈,所述第三环形活塞和第四环形活塞分别设置在第二圆柱筒体的两侧并且相对位移,所述第三环形活塞的位移方向上设置第三弹性密封圈,所述第四环形活塞的位移方向上设置第四弹性密封圈。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环形活塞抵接第三弹性密封圈的端面的远端面和第二圆柱筒体之间形成第三环形活塞注液腔,所述第四环形活塞抵接第四弹性密封圈的端面的远端面和第二圆柱筒体之间形成第四环形活塞注液腔。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环形活塞注液腔与第二圆柱筒体径向上的第六压力液注入通道连通;所述第四环形活塞注液腔与第二圆柱筒体径向上的第七压力液注入通道连通。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弹性密封圈、第三弹性密封圈分别与金属内衬管的内壁两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第四弹性密封圈在轴向压缩和径向膨胀后,分别与管道的内壁两端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施工方便、作业成本低,无需火工品辅助,无需造价昂贵的零部件和辅助设施,无需大型水利压裂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在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对金属内衬管两端密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对整个金属内衬管密封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管道、2-圆柱筒体、3-引向头、4-控制连接器、5-环形密封组件、6-金属内衬管、21-第一圆柱筒体、22-连接管、23-第二圆柱筒体、24-上接头、211-第一压力液仓、221-第二压力液仓、212-第四压力液注入通道、213-第五压力液注入通道、231-第六压力液注入通道、232-第七压力液注入通道、61-腔体、41-圆柱形连接筒体、42-导向钢柱、43-剪切销、411-第一压力液注入孔道、412-第二压力液注入孔道、421-第三压力液注入孔道、51-上环形密封组件、52-下环形密封组件、511-第一环形活塞、512-第一弹性密封圈、513-第二环形活塞、514-第二弹性密封圈、521-第三环形活塞、522-第三弹性密封圈、523-第四环形活塞、524-第四弹性密封圈、5111-第一环形活塞注液腔、5131-第二环形活塞注液腔、5211-第三环形活塞注液腔、5231-第四环形活塞注液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该内衬复合器应用在管道1内,如图1所示,该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应用在管道1内,包括圆柱筒体2、引向头3、控制连接器4、环形密封组件5、金属内衬管6;所述圆柱筒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筒体21、连接管22、第二圆柱筒体23;所述第一圆柱筒体21的一端用于注入压力液,所述第二圆柱筒体23的另一端与引向头3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筒体21和第二圆柱筒体23的径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圆柱筒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圆柱筒体21、连接管22、第二圆柱筒体23;所述第一圆柱筒体21的一端用于注入压力液,所述第二圆柱筒体23的另一端与引向头3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筒体21和第二圆柱筒体23的径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控制连接器4设置在第一圆柱筒体21的中心孔道内,用于连通第二圆柱筒体21内的第一压力液仓211、与连接管22和第二圆柱筒体23内的第二压力液仓221;还用于通过与第一圆柱筒体21上配合设置的压力液注入孔道将第一压力液仓211中的压力液注入到第一圆柱筒体21的外部;所述环形密封组件5包括上环形密封组件51、下环形密封组件52,所述上环形密封组件51套设在第一圆柱筒体21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一压力液仓211的压力液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该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应用在管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筒体、引向头、控制连接器、环形密封组件、金属内衬管;/n所述圆柱筒体包括第一圆柱筒体、连接管、第二圆柱筒体;所述第一圆柱筒体的一端用于注入压力液,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圆柱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与引向头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筒体和第二圆柱筒体的径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液注入孔道;/n所述控制连接器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中心孔道内,用于连通第一圆柱筒体内的第一压力液仓、与连接管和第二圆柱筒体内的第二压力液仓;还用于通过与第一圆柱筒体上配合设置的压力液注入孔道将第一压力液仓中的压力液注入到第一圆柱筒体的外部;/n所述环形密封组件包括上环形密封组件、下环形密封组件,所述上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一圆柱筒体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一压力液仓的压力液的驱动后对管道的待复合区域上端和金属内衬管上端密封;所述下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二圆柱筒体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二压力液仓的压力液的驱动后对管道的待复合区域下端和金属内衬管下端密封;/n所述金属内衬管套设在环形密封组件和圆柱筒体之外,并且与圆柱筒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压力液的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复合内衬装置,该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应用在管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筒体、引向头、控制连接器、环形密封组件、金属内衬管;
所述圆柱筒体包括第一圆柱筒体、连接管、第二圆柱筒体;所述第一圆柱筒体的一端用于注入压力液,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圆柱筒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与引向头连接;所述第一圆柱筒体和第二圆柱筒体的径向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液注入孔道;
所述控制连接器设置在圆柱筒体的中心孔道内,用于连通第一圆柱筒体内的第一压力液仓、与连接管和第二圆柱筒体内的第二压力液仓;还用于通过与第一圆柱筒体上配合设置的压力液注入孔道将第一压力液仓中的压力液注入到第一圆柱筒体的外部;
所述环形密封组件包括上环形密封组件、下环形密封组件,所述上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一圆柱筒体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一压力液仓的压力液的驱动后对管道的待复合区域上端和金属内衬管上端密封;所述下环形密封组件套设在第二圆柱筒体上,用于在受到来自第二压力液仓的压力液的驱动后对管道的待复合区域下端和金属内衬管下端密封;
所述金属内衬管套设在环形密封组件和圆柱筒体之外,并且与圆柱筒体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压力液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连接器包括圆柱形连接筒体、导向钢柱、剪切销,所述导向钢柱通过剪切销固定在圆柱形连接筒体面向第一圆柱筒体中注入压力液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连接筒体的轴向上设置连通第一压力液仓和第二压力液仓的第一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圆柱形连接筒体的径向上和第一圆柱筒体的径向上对应位置设置有连通的第二压力液注入孔道;所述导向钢柱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二压力液注入孔道匹配的第三压力液注入孔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管道复合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密封组件包括第一环形活塞、第一弹性密封圈、第二环形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波
申请(专利权)人:屈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