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305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充电装置。该立体充电装置包括:提升机构、至少一个充电机构和换电小车;提升机构和至少一个充电机构互相连接;充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充电仓,至少两个充电仓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依次排列;充电仓包括电池充电单元,电池充电单元用于为对应充电仓内预设位置处的电池充电;提升机构包括小车载台,小车载台用于承载换电小车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运动;小车载台与任一充电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换电小车用于在小车载台与对应充电仓之间运动;换电小车用于将电池输送至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通过提升机构和换电小车,可以将电池快速输送至任意一层充电仓内,提高了电池的输送效率。

A stereo charg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reo charging device. The three-dimensional charging device includes: a lifting mechanism, at least one charging mechanism and a power change trolley;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at least one charging mechanism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charging mechanism includes at least two charging bins, at least two charging bins are arranged in order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the charging bin includes a battery charging unit, which is used to supply electricity at a preset posi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charging bin Pool charging;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trolley carrier, which is used to carry the movement of the electric change trolley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when the height of the trolley carrier and any charging bin from the ground is equal, the electric change trolley is used to move between the trolley carri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rging bin; the electric change trolley is used to transport the battery to the preset posi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charg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quickly transport the battery to any layer of charging bin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power exchange trolley, thus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充电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电动汽车正常行驶,电动汽车每行驶一定的里程,就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时,用户可以将电动汽车的电池送至充电站,充电站可以完成汽车电池的充电工作。一般来说,充电站有大量需要充电的汽车电池,为了能够及时地将每个汽车电池送至充电区域,并在汽车电池完成充电后,及时将充满电的汽车电池从充电区域搬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严重制约着充电站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充电装置,以利用提升机构和换电小车将电池输送至立体充电装置的充电仓内的预设位置处,提高电池的输送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充电装置,包括:提升机构、至少一个充电机构和换电小车;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机构互相连接;所述充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充电仓,至少两个所述充电仓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充电仓包括电池充电单元,所述电池充电单元用于为对应所述充电仓内预设位置处的电池充电;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小车载台,所述小车载台用于承载所述换电小车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运动;所述小车载台与任一所述充电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所述换电小车用于在所述小车载台与对应所述充电仓之间运动;所述换电小车用于将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预设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仓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用于为所述换电小车提供对应所述充电仓内的运动路径;所述小车载台包括第二导轨,在所述小车载台与任一所述充电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所述换电小车为有轨制导车辆。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机构的数量为2;沿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两个所述充电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提升机构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充电机构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电机和链条;所述链条分别与所述提升电机以及所述小车载台连接;所述提升电机通过所述链条控制所述小车载台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换电小车包括承载电池的承载部件和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用于带动所述承载部件升降。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仓还包括锁附单元,所述锁附单元用于锁附位于所述预设位置处的所述电池。进一步地,所述充电仓还包括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充电单元包括电池插头和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分别与所述电池插头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池插头固定于对应所述充电仓内;所述充电机构还包括线槽,所述线槽用于容纳支撑所述连接导线。进一步地,还包括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在检测到烟雾时进行报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包括提升机构、至少一个充电机构和换电小车,其中,充电机构包括立体的充电仓,提升机构可以将换电小车提升至任意充电仓对应的高度,换电小车可以将电池快速输送至充电仓内的预设位置处,提高了电池的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立体充电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的立体充电装置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仓和小车载台的导轨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立体充电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立体充电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图2中的立体充电装置的右视图。具体地,请参考图1至图4,该立体充电装置包括:提升机构10、至少一个充电机构20和换电小车30;其中,提升机构10和至少一个充电机构20互相连接;充电机构20包括至少两个充电仓201,至少两个充电仓201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Z依次排列;充电仓201包括电池充电单元202,电池充电单元202用于为对应充电仓201内预设位置203处的电池充电;提升机构10包括小车载台101,小车载台101用于承载换电小车30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Z运动;小车载台101与任一充电仓201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换电小车30用于在小车载台101与对应充电仓201之间运动;换电小车30用于将电池输送至预设位置203。具体地,当需要将电池放置于高层的充电仓201内充电时,可以将电池放置于换电小车30上,将换电小车30置于小车载台101上,利用提升机构10带动小车载台101,在小车载台101到达对应的充电仓201的高度时,换电小车30可以从小车载台101运动至充电仓内201,并利用换电小车30将电池输送至预设位置203。当电池到达预设位置203后,电池充电单元202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本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充电装置,通过设置沿垂直于地面方向Z的至少两个充电仓201,可以在一定的面积上设置多个垂直排布的充电仓201,可以解决多个充电仓201的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同理,当电池完成充电以后,也可以利用换电小车30将电池从预设位置203处卸载并运送出充电仓201,并利用提升机构10将换电小车30和电池从充电仓201内运送至地面上,最终将电池从立体充电装置中取出。通过利用换电小车30输送电池,无需人工搬运电池,可以节省充电效率。并且,相比人工搬运电池,采用一定的控制程序控制换电小车30,还可以降低人工搬运时出错的概率。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示例性地设置了包括三层充电仓201的立体充电装置,这并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仓201的层数的限制。图2和图3中的立体充电装置包括两个充电机构20,但是应该理解,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而不是对充电机构20数量的限制。另外,预设位置203可以位于电池充电单元202的下方;一般情况下,电池充电单元202和预设位置203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但是,应该理解,电池充电单元202和预设位置203在充电仓内的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标准化生产和控制,可以将每个充电仓201设置成相同的结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仓和小车载台的导轨的俯视图。可选地,请参考图1至图5,充电仓201包括第一导轨204,第一导轨204用于为换电小车30提供对应充电仓201内的运动路径;小车载台101包括第二导轨102,在小车载台101与任一充电仓201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第二导轨102与第一导轨204连接;换电小车30为有轨制导车辆。具体地,为了便于描述,图5中的小车载台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升机构、至少一个充电机构和换电小车;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机构互相连接;/n所述充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充电仓,至少两个所述充电仓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充电仓包括电池充电单元,所述电池充电单元用于为对应所述充电仓内预设位置处的电池充电;/n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小车载台,所述小车载台用于承载所述换电小车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运动;/n所述小车载台与任一所述充电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所述换电小车用于在所述小车载台与对应所述充电仓之间运动;/n所述换电小车用于将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预设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升机构、至少一个充电机构和换电小车;其中,所述提升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机构互相连接;
所述充电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充电仓,至少两个所述充电仓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充电仓包括电池充电单元,所述电池充电单元用于为对应所述充电仓内预设位置处的电池充电;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小车载台,所述小车载台用于承载所述换电小车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运动;
所述小车载台与任一所述充电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所述换电小车用于在所述小车载台与对应所述充电仓之间运动;
所述换电小车用于将所述电池输送至所述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用于为所述换电小车提供对应所述充电仓内的运动路径;
所述小车载台包括第二导轨,在所述小车载台与任一所述充电仓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时,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
所述换电小车为有轨制导车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机构的数量为2;
沿平行于地面的方向,两个所述充电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提升机构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充电机构的结构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清吴小平盛绍雄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