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成元专利>正文

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801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流体管路系统的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由两通气动柱塞阀连接控制台架构成,该控制台架由供气源(20)、手动球阀(21)、气动三联件(22)、电磁阀(23)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两通气动柱塞阀(19),由阀体的球状体(9)和柱状体(1)的两相对的法兰,通过紧固件(10)紧密连接一体,球状体(9)内铸有呈流线型阀芯(18),和紧固件(12)相连接的压盖(8)和主密封圈(7),球状体(9)内孔,镶嵌支撑带活塞柱塞套(6)的导向环(14)和密封圈(13)及(15),球状体(9)的外周上,有一个导入压力流体的通道(17),通过配气管或配液管(25)与电磁阀(23)的A管相连接,阀体的柱状体(1)内的压力缸段装有带活塞柱塞套(6)及密封环(11),柱状体(1)内有柱塞套段的内孔壁上镶嵌支撑柱塞套的导向环(4)及密封圈(3)及(5),在柱状体压力缸段的根部有径向进气孔(16),通过配气管(27)与电磁阀(23)的B管相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流体管路系统自动控制阀门,特别是涉及启动频繁的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流体管路系统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阀门,多是气动球阀、或者气动蝶阀、气动薄膜阀之类,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使用寿命短、响应速度低,如气动球阀动作一次需5秒钟,气动蝶阀响应时间能快些,每次需2秒,气动薄膜阀最快响应一次需1.5~2秒,通常各类阀如达到每小时启动20次,寿命只有3~6个月,其次,是这类气动阀门结构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如其驱动装置与阀体结构呈垂直向布置,因此其开闭行程大,响应时间很难缩短,通常每响应一次多超过2秒钟,因此不能满足现代化技术要求。第三,由于现有技术中自动气动阀结构复杂,很难制造,另部件体积大、重量大、占据空间位置大,装在管路系统中的局部阻力系统也较大;第四,现有技术中自动气动阀的密封结构不仅复杂而且密封性差,寿命短,往往由于密封性能不好造成泄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五,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气动阀,难于满足快开慢关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大容量管路系统,当管径大于Φ200mm时,在关闭时往往产生水击现象,甚至造成水击冲破流体容器的事故,损坏管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控制阀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已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要求,这是压力管路控制系统中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它是由两通气动柱塞阀连接控制台架构成,通过控制台架的供气源20,手动球阀21,气动三联件22,电磁阀23的各装置,操纵气动柱塞阀的工作。本技术目的采取这样措施来实现两通气动柱塞阀19,由阀体球状体9和柱状体1,两相对的法兰通过紧固件10紧密连接一体,球状体9内铸有呈流线型阀芯18,和紧固件12相连接的压盖8,和主密封圈7,球状体9的内孔壁,镶嵌支撑带活塞柱塞套6的导向环14,和密封圈13及15,球状体9的法兰外周上有导入压力流体的通道17,通过配气管或者配液管25与电磁阀23的A管相连接,阀体的柱状体1内的压力缸段装有带活塞柱塞套6及密封环11,柱状体1内孔有支撑柱塞套滑动的导向环4及密封圈3及5,在柱状体压力缸的根部有径向进气孔16,通过配气管27与电磁阀23的B管相连接。本技术还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米实现控制台架上有一个气一液转换器24,它是一个压力储罐,内储存气液两种流体,储液部分通过配液管25及单向阀26与两通气动柱塞阀进液孔相连接,储气部分通过配气管与电磁阀A管相连接,两通气动柱塞阀进气孔16,通过配气管27与电磁阀23的B管相连接。在阀体的柱状体与球状体内各有带活塞柱塞套密封圈3、5及13、15,各为由阶梯状密封环及外周加有O型密封环叠加组合构成,阶梯密封环与柱塞套外表相滑动,O型密封环紧压在外环上。在带活塞柱塞套6的活塞端部,连接一个指针杆2,并穿过阀体至阀体外装有标示阀门开启与关闭状态位置或自动控制的指针。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密封性能提高,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主密封结构采取直压密封、补偿密封和导向环结构的轴向滑动,这些措施使密封性能大为提高,使用寿命提高10倍,密封磨损少,而且还有磨损后的补偿措施。2、响应速度快。由于本技术结构改进,使压力缸内活塞行程大为缩小,仅为现有技术中的各类阀行程的1/3,启动开闭一次时间仅为0.25秒至0.68秒,响应速度提高,比现有技术快,仅为其1/3~1/6时间。3、能够实现快开,慢闭既满足工艺要求,又有防止水击的结构措施。4、总体结构紧凑,设备重量轻,仅为现有技术同口径阀的重量的1/2~2/3,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与拆卸。5、使用本技术由于阀体内通道为流线型,阻力系统减小,对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减少。6、使用本技术控制直观,有标示阀门开启与关闭的位置指针,和自动控制。7、本技术,适用范围广,在冶金、电业、石化和水力等部门都可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两通气动柱塞阀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结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及图2说明实现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图1是本技术中两通气动柱塞阀的结构构造剖视示意图,阀体的球状体9与柱状体1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两相对的法兰,为紧密的连接一体,球状体9内铸有呈流线型阀芯18,通过螺钉与压盖8连接,压盖8与阀芯18之间有主密封圈7,在球状体9的内孔壁上镶嵌支撑带活塞柱塞套6的导向环14及密封圈13及15,在球状体9的法兰外周有一个通道17,导入导出压力流体,并通过配液管25参见图2,经过单向阀26与气一液转换器24的储液部分联通,储气部分通过配气管与电磁阀23的A管相连接,当管路系统容量小管径<Φ200mm时,或无需气一液转换器时,配气管25与电磁阀23的A管相连接。阀体的柱状体1内的压力缸内有带活塞柱塞套6及密封环11,在柱状体1的内孔壁上镶嵌支撑柱塞套滑动的导向环4及密封圈3及5,在柱状体的压力缸内根部有径向进气孔16,通过配气管27与电磁阀23的B管相连接。阀体柱状体及球状体的内孔与带活塞柱塞套6之间的密封圈结构是由阶梯状密封环与O型密封环,呈两相叠加组合构成,阶梯状密封环与柱塞套呈轴向滑动,其外缘有O型密封环叠加,补偿磨损,因而密封性能大为提高,使用寿命延长。柱状体的压力缸内的活塞端部连接指针杆2,在阀体外有指示阀开启与关闭位置及自动控制指针,可以直观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参照图2,是本技术的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的结构构造示意图,它是由两通气动柱塞阀连接控制台架构成,两通气动柱塞阀的进气孔及进油孔分别通过配气管27与配液管25连接电磁阀23及气一液转换器24,24是一个储存气液两种流体的压力罐,设置在控制台架上,控制台架有提供压力0.4~0.6Mpa气源,通过手动球阀21及气动三联件22与二位三通电磁阀23相连接,二位五通电磁阀通过电磁铁A及B控制两通气动柱塞阀的开启与关闭,当电磁阀23的电磁铁A有电时,压缩空气进入气一液转换器24上部,压力推动压油进入两通气动柱塞阀19的进油孔17(见图1)压力油推带活塞套6,活塞另一侧的气体通过配气管27及电磁阀的排气口逸出。当电磁阀23的电磁铁B有电时,压缩空气通过配气管进入两通气动柱塞阀的进气孔16,推动带活塞柱塞套滑动活塞另侧的压力液则通过单向阀,返回气一液转换器直到压紧主密封圈7,关闭柱塞阀,气一流转换器多余气体通过电磁阀的排气口逸出。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流体管路系统的两通气动柱塞阀及其控制装置,由两通气动柱塞阀连接控制台架构成,该控制台架由供气源(20)、手动球阀(21)、气动三联件(22)、电磁阀(23)组成,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两通气动柱塞阀(19),由阀体的球状体(9)和柱状体(1)的两相对的法兰,通过紧固件(10)紧密连接一体,球状体(9)内铸有呈流线型阀芯(18),和紧固件(12)相连接的压盖(8)和主密封圈(7),球状体(9)内孔,镶嵌支撑带活塞柱塞套(6)的导向环(14)和密封圈(13)及(15),球状体(9)的外周上,有一个导入压力流体的通道(17),通过配气管或配液管(25)与电磁阀(23)的A管相连接,阀体的柱状体(1)内的压力缸段装有带活塞柱塞套(6)及密封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元高昕汪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成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