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轮毂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258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轮毂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与以往相比显著削减供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的轮辋的制造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毂在轮辋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具有通过气体辅助注塑成型而一体成型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该车辆用轮毂(1)与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不同,不需要在轮辋上设置用于安装副气室部件(10)的立壁,可同时进行副气室部件(10)的形成、副气室部件(10)的定位、和副气室部件(10)相对于外周面(11d)的接合。

Wheel hub for veh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heel hub for a vehicl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a wheel rim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a Helmholtz resonator compared with the past. The wheel hub of the vehicle of the invention has a secondary air chamber component (10) (Helmholtz resonator) integrally formed by gas assisted injection molding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11d) of the concave part (11c) of the rim. The wheel hub (1) for the vehic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wheel hub for the vehicl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set a vertical wall on the wheel rim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auxiliary air chamber component (10),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auxiliary air chamber component (10), the positioning of the auxiliary air chamber component (10), and the engagement of the auxiliary air chamber component (10) with respect to the peripheral surface (11d) can b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在轮辋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具有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轮毂中构成为,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上以在轮毂周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立壁,亥姆霍兹共振器与该立壁卡定。根据这种车辆用轮毂,能够容易地进行亥姆霍兹共振器相对于轮辋的安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59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必须在轮辋的轮毂周向的整周范围内另外地形成上述立壁,由此存在轮辋的制造工序繁杂而制造成本增大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能够与以往相比显著削减供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的轮辋的制造成本。实现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轮辋的表面一体成型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对轮毂和安装在该轮毂的轮辋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所成的外形一体仿形的模具内配置所述轮毂的工序;向对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外形仿形的所述模具的内部空间注射熔融树脂的工序;和通过注射到所述模具内的所述熔融树脂而相对于所述轮辋一体成型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轮毂,能够与以往相比显著削减供亥姆霍兹共振器安装的轮辋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图2是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从图1的箭头标记IV方向观察到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的主视图。图5是在凹下部的外周面形成的激光蚀刻面的说明图。图6是在凹下部的外周面形成的锚固孔的说明图。图7的(a)以及(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制造工序说明图。图8的(a)至(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制造工序说明图。图9是构成变形例的车辆用轮毂的副气室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变形例的车辆用轮毂的局部剖视图。图11的(a)至(c)是变形例的车辆用轮毂的制造工序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轮毂1a轮毂主体10副气室部件(亥姆霍兹共振器)11轮辋11c凹下部11d凹下部的外周面12盘部13主体部(共振器主体部)14基部18管体18a连通孔21粘结剂22激光蚀刻面41锚固孔51模具52模具的内部空间52a模具的内部空间52b模具的内部空间52c模具的内部空间53a熔融树脂供给路径53b气体供给路径53c排放口61a熔融树脂61b气体SC副气室X轮毂周向Y轮毂宽度方向Z轮毂径向具体实施方式接着,边适当参照附图边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此外,在供参照的图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以下,首先说明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然后说明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和车辆用轮毂的制造方法。<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是在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制的轮辋11上一体成型有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而构成的。图1中,附图标记12是用于将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轮毂连结的盘部。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未图示的胎圈座彼此之间,具有向着轮毂径向的内侧(旋转中心侧)凹洼的凹下部11c。由该凹洼的底面所规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范围内以轮毂轴为中心,形成为大致相同直径。这种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辋11具有: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内侧)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轮辋凸缘侧立起的纵壁15a;和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外侧)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轮辋凸缘侧立起的纵壁15b。顺便来讲,在本实施方式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不同于以往的车辆用轮毂(例如参照上述的专利文献1),不具有在外周面11d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间在轮毂周向X的整周范围内延伸的立壁。图1中,附图标记13是构成副气室部件10的主体部(共振器主体部),附图标记18是构成副气室部件10的管体。为了便于制图,虽然没有在图1中表示,但这种副气室部件10在外周面11d上沿着轮毂周向X等间隔地配置有四个。另外,各副气室部件10中的管体18分别绕着轮毂旋转轴以90度间隔配置。<副气室部件>接着,说明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图2是副气室部件1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如图2所示,副气室部件10是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部件,具有上述主体部13(共振器主体部)和管体18。主体部13沿其长边方向弯曲。即,主体部13通过使副气室部件10相对于凹下部11c(参照图1)的外周面11d(参照图1)一体成型而是沿着轮毂周向X的。主体部13的内侧为中空。该中空部(省略图示)形成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图2中,附图标记18a是在管体18的内侧形成的连通孔。附图标记25a、25b、25c是构成接下来说明的主体部13的上部(上板)、底部(底板)、侧部(底板)。如图3所示,主体部13在与长边方向(图2的轮毂周向X)正交的截面观察下,呈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具体地,主体部13成为:沿着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配置的底部25b(底板)、隔着副气室SC与底部25b相对地配置的上部25a(上板)、和将底部25b和上部25a连接而形成大致矩形的一对侧部25c(侧板)。另外,图3中,附图标记9是在凹下部11c上形成于其与轮胎(省略图示)之间的轮胎空气室,附图标记10是副气室部件,附图标记11是轮辋,附图标记18a是连通孔,附图标记21是后续具体说明的粘结剂。接着,说明管体18(参照图1)。如图1所示,管体18在主体部13中的偏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车辆用轮毂1的内侧)的位置上,以从主体部13向轮毂周向X突出的方式形成。图4是从图1的箭头标记IV方向观察到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管体18在正面观察下呈鱼板形(半圆柱形;semi-cylinder-sharp)。具体地、管体18是配置在轮毂径向Z的外侧的半圆部18b、和配置在轮毂径向Z的内侧的矩形部18c接合而形成的。另外,矩形部18c的位于轮毂径向Z的内侧的下表面18d在轮毂周向(与图4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与底部25b成为一个面。并且,连通孔18a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轮辋的表面一体成型的亥姆霍兹共振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14 JP 2018-0927711.一种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与轮辋的表面一体成型的亥姆霍兹共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辋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之间夹有粘结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是由气体辅助注塑成型而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具有:
与所述轮辋的表面一体成型的基部;和
具有副气室并与所述基部组装的共振器主体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雅章神山洋一斋藤寿信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