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40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包括带有动模抽芯组件的动模组件和带有定模抽芯组件的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通过压机压头驱动并相对于下模组件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各型面、以及不同角度异形面的同时成型,其避免以往需要根据型面制作多副模具的问题,省时省力,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设计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生产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A die structure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ight bracket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ie structure for making the right bracket of an automobile, which comprises a moving die component with a moving die core pulling component and a fixed die component with a fixed die core pulling component. The moving die component is driven by a press head and moves with respect to the lower die component to achieve mold closing or open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forming of various product surfaces and different angle special-shaped surfaces, which avoids the problem of making multiple molds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s in the past, saves time and labor, not only reduces the design cost of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of the products, effectively meets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ustomer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用于汽车右支架的制作需要通过多副模具来实现右支架各成型面的成型,采用多副模具制作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开模成本,还无法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较差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为了满足客户生产要求,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模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其能实现汽车右支架通过一副模具快速成型,具有产品一致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通过压机压头驱动并相对于下模组件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所述定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定模框,于所述定模框架内装配定模芯及浇口套,所述定模芯与浇口套互为抵接,沿所述定模芯的表面凹陷并分别形成用于成型零件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一成型槽、第二成型槽及用于成型零件一半垂直面成型的第三成型槽;于所述定模芯的第三成型槽上还开设定模滑块贯穿口,所述定模滑块贯穿口与斜向开设于定模框一侧的开口连通;在所述定模框开设开口的一侧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斜开口成型的定模抽芯组件;所述动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动模框,动模芯及分流锥均装配于所述动模框内,于所述动模芯上分别开设用于连通分流锥的浇道及用于成型零件另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四成型槽,沿所述第四成型槽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动模框上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另一半垂直面成型的动模抽芯组件;在所述动模框的顶面还固接一对模脚,相邻模脚的内侧均装配限位块,导杆底板设置于相邻欧模脚之间并与各限位块抵接,导杆底板与导杆固定板互为抵接,多根顶针的一端与导杆底板抵接,各顶针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导杆固定板及动模芯。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三成型槽连接于第一成型槽与第二成型槽之间,第一成型槽与第二成型槽互为平行;于所述定模框的四个角部分别开设导柱装配孔,在所述定模框靠近定模芯第三成型槽处还开设滑座槽;于所述动模框的四个角部分别装配导套,各导套内均装配导柱;沿所述定模芯的四个角部分别凹陷形成定位装配凹槽,在所述动模芯的四个角部分别向外凸出形成用于配合定位装配凹槽的定位装配凸台;所述定模抽芯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固接于定模框带有开口一侧的一对第一支撑板,在一对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定模油缸固定板,定模油缸固接于所述定模油缸固定板,所述定模油缸的第一活塞与定模滑块座连接,所述定模滑块座嵌接于定模框上,在所述定模滑块座的一端连接定模滑块;所述动模抽芯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固接于动模框的一对第二支撑板,相邻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动模油缸固定板,动模油缸固接于所述动模油缸固定板,所述动模油缸的第二活塞连接动模滑座,在所述动模滑座的前端固接动模滑块;在所述动模滑座的左右两侧还分别抵接侧板,各侧板均与动模框的开口内侧壁固接,相邻侧板之间形成供动模滑座移动的空间;还包括多个贯穿导杆底板、导杆固定板的撑柱及撑块,各撑柱及撑块的底部与动模框的顶部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技术可以实现产品各型面、以及不同角度异形面的同时成型,其避免以往需要根据型面制作多副模具的问题,省时省力,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设计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效满足了客户的生产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装图。图2为本技术中定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Ⅰ。图3为本技术中定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Ⅱ。图4为定模组件与第一滑块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动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Ⅰ。图6为本技术中动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Ⅱ。其中:1、定模框;101、定模芯装配槽;102、导柱装配孔;103、滑座槽;104、开口;105、浇口套安装孔;2、定模芯;201、第一成型槽;202、第二成型槽;203、第三成型槽;204、定模滑块贯穿口;205、定位装配凹槽;3、浇口套;4、成型零件;5、定模滑块;6、定模滑块座;7、第一活塞;8、第一支撑板;9、定模油缸固定板;10、定模油缸;11、动模框;12、分流锥;13、导柱;14、导套;15、动模芯;1501、定位装配凸台;1502、浇道;1503、第四成型槽;16、动模滑块;17、动模滑座;18、第二活塞;19、侧板;20、第二支撑板;21、动模油缸固定板;22、动模油缸;23、模脚;24、撑块;25、撑柱;26、限位块;27、导杆底板;28、导杆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动模组件通过压机压头驱动并相对于下模组件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定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定模框1,于定模框架1内装配定模芯2及浇口套3,定模芯2与浇口套3互为抵接,浇口套3装配于浇口套安装孔105内,定模芯2装配于定模芯装配槽101内,沿定模芯2的表面凹陷并分别形成用于成型零件4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一成型槽201、第二成型槽202及用于成型零件4一半垂直面成型的第三成型槽203;于定模芯2的第三成型槽203上还开设定模滑块贯穿口204,定模滑块贯穿口204与斜向开设于定模框1一侧的开口104连通;在定模框1开设开口10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4斜开口成型的定模抽芯组件;如图4所示,上述定模抽芯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固接于定模框1带有开口104一侧的一对第一支撑板8,在一对第一支撑板8之间连接定模油缸固定板9,定模油缸10固接于定模油缸固定板9,定模油缸10的第一活塞7与定模滑块座6连接,定模滑块座6嵌接于定模框1上,在定模滑块座6的一端连接定模滑块5。上述第三成型槽203连接于第一成型槽201与第二成型槽202之间,第一成型槽201与第二成型槽202互为平行。于上述定模框1的四个角部分别开设导柱装配孔102,在定模框1靠近定模芯2第三成型槽203处还开设供动模滑座17导向的滑座槽103。如图1、图5及图6所示,动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动模框11,动模芯15及分流锥12均装配于动模框11内,于动模芯15上分别开设用于连通分流锥12的浇道1502及用于成型零件4另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四成型槽1503,沿第四成型槽1503的轴向方向、在动模框11上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4另一半垂直面成型的动模抽芯组件;在动模框11的顶面还固接一对模脚23,相邻模脚23的内侧均装配限位块26,导杆底板27设置于相邻欧模脚23之间并与各限位块26抵接,导杆底板27与导杆固定板28互为抵接,多根顶针的一端与导杆底板27抵接,各顶针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导杆固定板28及动模芯15。于上述动模框11的四个角部分别装配导套14,各导套14内均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通过压机压头驱动并相对于下模组件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n所述定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n包括定模框(1),于所述定模框(1)内装配定模芯(2)及浇口套(3),所述定模芯(2)与浇口套(3)互为抵接,沿所述定模芯(2)的表面凹陷并分别形成用于成型零件(4)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一成型槽(201)、第二成型槽(202)及用于成型零件(4)一半垂直面成型的第三成型槽(203);于所述定模芯(2)的第三成型槽(203)上还开设定模滑块贯穿口(204),所述定模滑块贯穿口(204)与斜向开设于定模框(1)一侧的开口(104)连通;在所述定模框(1)开设开口(10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4)斜开口成型的定模抽芯组件;/n所述动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n包括动模框(11),动模芯(15)及分流锥(12)均装配于所述动模框(11)内,于所述动模芯(15)上分别开设用于连通分流锥(12)的浇道(1502)及用于成型零件(4)另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四成型槽(1503),沿所述第四成型槽(1503)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动模框(11)上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4)另一半垂直面成型的动模抽芯组件;在所述动模框(11)的顶面还固接一对模脚(23),相邻模脚(23)的内侧均装配限位块(26),导杆底板(27)设置于相邻欧模脚(23)之间并与各限位块(26)抵接,导杆底板(27)与导杆固定板(28)互为抵接,多根顶针的一端与导杆底板(27)抵接,各顶针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导杆固定板(28)及动模芯(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通过压机压头驱动并相对于下模组件运动,以实现合模或开模;
所述定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定模框(1),于所述定模框(1)内装配定模芯(2)及浇口套(3),所述定模芯(2)与浇口套(3)互为抵接,沿所述定模芯(2)的表面凹陷并分别形成用于成型零件(4)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一成型槽(201)、第二成型槽(202)及用于成型零件(4)一半垂直面成型的第三成型槽(203);于所述定模芯(2)的第三成型槽(203)上还开设定模滑块贯穿口(204),所述定模滑块贯穿口(204)与斜向开设于定模框(1)一侧的开口(104)连通;在所述定模框(1)开设开口(104)的一侧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4)斜开口成型的定模抽芯组件;
所述动模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动模框(11),动模芯(15)及分流锥(12)均装配于所述动模框(11)内,于所述动模芯(15)上分别开设用于连通分流锥(12)的浇道(1502)及用于成型零件(4)另一侧水平面成型的第四成型槽(1503),沿所述第四成型槽(1503)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动模框(11)上还设置用于成型零件(4)另一半垂直面成型的动模抽芯组件;在所述动模框(11)的顶面还固接一对模脚(23),相邻模脚(23)的内侧均装配限位块(26),导杆底板(27)设置于相邻欧模脚(23)之间并与各限位块(26)抵接,导杆底板(27)与导杆固定板(28)互为抵接,多根顶针的一端与导杆底板(27)抵接,各顶针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导杆固定板(28)及动模芯(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成型槽(203)连接于第一成型槽(201)与第二成型槽(202)之间,第一成型槽(201)与第二成型槽(202)互为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右支架制作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定模框(1)的四个角部分别开设导柱装配孔(102),在所述定模框(1)靠近定模芯(2)第三成型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勇蒋峻张秀庆张立新李长明包宝龙董勇军杨兴平浦毅唐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安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