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38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具体涉及皮带轮成型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与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皮带轮,所述输送带一侧设置有运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孔洞,所述挤压腔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机械手臂与挡板,通过机械手臂可以使得皮带轮向挤压腔内部运动,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其效率,当皮带轮与挡板的弧形面相接触,通过挡板可以防止运动过度,防止皮带轮向下掉落现象的出现。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belt pulley spinn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lt pulley spinning forming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which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the belt pulley forming field, including a bas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or belt, both sides of the conveyor belt are provided with limit plates, between the limit plate and the conveyor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belt pulley, one side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mechanism, and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n extrusion mechanism A first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xtrusion cavity, and a conve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side the extrusion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belt pulley move towards the interior of the extrusion cavity by setting the mechanical arm and the baffle, reduce the manual operation, have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improve its efficiency. When the belt pulley contacts the arc surface of the baffle, the baffle can prevent the excessive movement and the downward falling of the belt pu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皮带轮成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一般尺寸较大的设计为用铸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铸铁(铸造性能较好),很少用铸钢(钢的铸造性能不佳);一般尺寸较小的,可以设计为锻造,材料为钢。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93265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机构,包括工作台、翻面转动夹具和定位夹具;翻面转动夹具具有用于夹持料饼并使料饼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料饼夹持空间;定位夹具具有用于容纳料饼并使料饼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料饼定位空间;送料车,包括车体、用于承载料饼的支撑台和多个第一定位杆,支撑台设置在车体,多个第一定位杆相间隔地设置在支撑台上,料饼的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杆之间,以使料饼定位在两个第一定位杆之间;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用于将位于送料车上的料饼搬运至工作台机构上,或将位于工作台机构上的料饼搬运至加工机床内,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料饼加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料饼加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但是在使用时采用人工操作,无法提高其工作效率,不能节省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通过设置机械手臂与挡板,通过机械手臂可以使得皮带轮向挤压腔内部运动,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其效率,当皮带轮与挡板的弧形面相接触,通过挡板可以防止运动过度,防止皮带轮向下掉落现象的出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限制板,所述限制板与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皮带轮,所述输送带一侧设置有运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孔洞,所述挤压腔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顶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直板,所述直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直板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直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圆杆,所述直板的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设置有堵板,所述挤压腔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挤压腔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竖板,所述挤压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腔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圆杆;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孔洞位于第二孔洞的顶部,所述堵板的直径大于第一孔洞的直径。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板与第二圆杆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一端贯穿第二孔洞。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位于输送带的顶部并与输送带相接触。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与底座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机械手臂的一端位于直板的顶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中部与固定块的端部均设置为弧形面,并与皮带轮相适配,所述第一圆杆与皮带轮相适配。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机械手臂与挡板,通过机械手臂可以使得皮带轮向挤压腔内部运动,减少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其效率,当皮带轮与挡板的弧形面相接触,通过挡板可以防止运动过度,防止皮带轮向下掉落现象的出现;2、本技术通过设置导料槽,当皮带轮挤压成型之后,通过导料槽使得皮带轮移动到挤压腔外部,便于对皮带轮进行收集,提高其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带与机械手臂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挤压腔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挤压腔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直板与第一电动推杆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移动板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底座、2输送带、3限制板、4皮带轮、5挤压腔、6第一孔洞、7支撑杆、8横板、9第一气缸、10推板、11固定块、12直板、13凹槽、14连接杆、15第一电动推杆、16升降板、17第一圆杆、18挡板、19第二电动推杆、20堵板、21竖板、22第二气缸、23移动板、24挤压板、25第二圆杆、26导料槽、27侧板、28机械手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制板3,所述限制板3与输送带2之间设置有皮带轮4,所述输送带2一侧设置有运动机构,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挤压腔5,所述挤压腔5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孔洞6,所述挤压腔5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参照说明书附图1-2,该实施例的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的运动机构包括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顶部设置有横板8,所述横板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9的一侧设置有推板10,所述推板10的顶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直板12,所述直板1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3,所述直板12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杆14,所述直板1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5,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16,所述升降板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圆杆17,所述直板12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8。进一步,所述连接杆1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侧板27,所述侧板27位于输送带2的顶部并与输送带2相接触。进一步,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机械手臂28,所述机械手臂28与底座1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机械手臂28的一端位于直板12的顶部。进一步,所述挡板18的中部与固定块11的端部均设置为弧形面,并与皮带轮4相适配,所述第一圆杆17与皮带轮4相适配。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将皮带轮4放在输送带2上,通过两侧的限制板3可以防止在运输时发生掉落现象的出现,便于进行输送,由于第三电动推杆位于输送带2与机械手臂28之间,之后使用第三电动推杆可以推动限制板3与输送带2之间的皮带轮4移动,使得皮带轮4移动到固定块11处,使用第一气缸9,通过第一气缸9的移动从而带动了推板10,并通过推板10带动了固定块11的移动,使得推板10与皮带轮4接触,由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制板(3),所述限制板(3)与输送带(2)之间设置有皮带轮(4),所述输送带(2)一侧设置有运动机构,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挤压腔(5),所述挤压腔(5)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孔洞(6),所述挤压腔(5)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n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顶部设置有横板(8),所述横板(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9)的一侧设置有推板(10),所述推板(10)的顶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直板(12),所述直板(1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3),所述直板(12)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杆(14),所述直板(1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5),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16),所述升降板(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圆杆(17),所述直板(12)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8);/n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19),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9)的底部设置有堵板(20),所述挤压腔(5)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挤压腔(5)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竖板(21),所述挤压腔(5)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气缸(22),所述第二气缸(22)的一侧设置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的一侧设置有挤压板(24),所述挤压腔(5)的内壁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圆杆(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轮旋压成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制板(3),所述限制板(3)与输送带(2)之间设置有皮带轮(4),所述输送带(2)一侧设置有运动机构,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挤压腔(5),所述挤压腔(5)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孔洞(6),所述挤压腔(5)的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顶部设置有横板(8),所述横板(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9)的一侧设置有推板(10),所述推板(10)的顶部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直板(12),所述直板(1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3),所述直板(12)的正面设置有连接杆(14),所述直板(1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5),所述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16),所述升降板(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圆杆(17),所述直板(12)的顶部设置有挡板(18);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动推杆(19),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9)的底部设置有堵板(20),所述挤压腔(5)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挤压腔(5)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竖板(21),所述挤压腔(5)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气缸(22),所述第二气缸(22)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琳罗云峰吴翊连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阿赛特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