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2131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包括除雾器主体,除雾器主体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折流板组,折流板组包括多个等间距并排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表面开有多排集液槽和磨砂槽,集液槽和磨砂槽交错设置,集液槽和磨砂槽均为倒“V”形结构,磨砂槽四周开有环形凹槽,含有雾沫的气体进入折流板组后,与弯折形的折流板壁面进行碰撞,由于集液槽和磨砂槽的设置有效增加了折流板表面的阻力,充分将气体中的雾沫依附在其表面上,集液槽和磨砂槽的倒“V”形结构使得折流板壁面上的雾沫经扩散聚集,并通过重力的作用沿开槽形状向下滴落,与光面的折流板相比,易于对雾沫进行捕集,除雾效率高,能满足大处理量装置的需求。

A baffle demister with good demisting effec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ffle demister with good demisting effect, which comprises a demister main body, a demister main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baffle plates which are spliced with each other, a baffle plate group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baffle plates which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with equal spacing, a plurality of rows of collecting grooves and grinding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ffle plate, the collecting grooves and grinding grooves are staggered, and both of them are inverted \V\ structures, There are ring grooves around the grinding tank. After the gas containing mist enters the baffle group, it collides with the curved baffle wall. As the setting of the collecting tank and grinding tank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resistance of the baffle surface, the mist in the gas is fully attached to its surface. The inverted \V\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ng tank and grinding tank makes the mist on the baffle wall diffuse and gather, Compared with the smooth baffles, it is easy to catch the mist and has high efficiency of demisting,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large capacity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收塔的除雾器,尤其涉及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
技术介绍
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至60微米的“雾”,其中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如不妥善解决,会导致排放过程中将环境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容易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等下游设备严重腐蚀,因此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应进行除雾。除雾器的工作原理是重力和惯性撞击作用,当含有雾沫气体以一定的速度通过除雾器时,会与除雾器内部结构相撞,并依附在其表面上,除雾器内部结构的表面上雾沫,经过扩散和重力的作用会逐步聚集,当重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从除雾器内部结构上分离下来。现有的折流板除雾器一般采用光板对雾沫进行捕集,除沫效率低,有的除雾器在光板上焊接捕液钩,加工成型工艺复杂,覆盖面积小,不能满足净化工艺对吸收设备提出的除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器主体,所述除雾器主体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包括多个等间距并排设置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折流板表面开有多排集液槽和磨砂槽,所述集液槽和磨砂槽交错设置,所述集液槽和磨砂槽均为倒“V”形结构,所述磨砂槽四周开有环形凹槽。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除雾器主体为圆形或方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卡条,所述卡条卡接于折流板组两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折流板两侧开有卡接口,所述卡条表面开有多个等间距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折流板厚度相匹配,所述卡槽与折流板在卡接口内卡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各相邻所述折流板的间距为25-4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含有雾沫的气体进入折流板组后,与弯折形的折流板壁面进行碰撞,由于集液槽和磨砂槽的设置有效增加了折流板表面的阻力,充分将气体中的雾沫依附在其表面上,集液槽和磨砂槽的倒“V”形结构使得折流板壁面上的雾沫经扩散聚集,并通过重力的作用沿开槽形状向下滴落,与光面的折流板相比,易于对雾沫进行捕集,除雾效率高,能满足大处理量装置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流板部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流板部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装配示意图。图中:1.折流板,2.卡接口,3.集液槽,4.磨砂槽,5.环形凹槽,6.卡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除雾器主体,所述除雾器主体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包括多个等间距并排设置的折流板1,所述折流板1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折流板1表面开有多排集液槽3和磨砂槽4,所述集液槽3和磨砂槽4交错设置,所述集液槽3和磨砂槽4均为倒“V”形结构,所述磨砂槽4四周开有环形凹槽5。含有雾沫的气体进入折流板组后,与弯折形的折流板1壁面进行碰撞,由于集液槽3和磨砂槽4的设置有效增加了折流板1表面的阻力,充分将气体中的雾沫依附在其表面上,集液槽3和磨砂槽4的倒“V”形结构使得折流板1壁面上的雾沫经扩散聚集,并通过重力的作用沿开槽形状向下滴落,与光面的折流板1相比,易于对雾沫进行捕集,除雾效率高,能满足大处理量装置的需求。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除雾器主体为圆形或方形,通过折流板组的拼接,以及各折流板1长度的调整,可将除雾器主体拼装成圆形或方形,通用性高,以适用于不同外形吸收塔的安装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卡条6,所述卡条6卡接于折流板组两侧。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折流板1两侧开有卡接口2,所述卡条6表面开有多个等间距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折流板1厚度相匹配,所述卡槽与折流板1在卡接口2内卡接,卡接口2宽度与卡条6宽度相匹配,使卡条6紧密插接于折流板组两侧,可根据可以按照实际安装需求来拼装,通用性强,当局部腐蚀严重时,只需更换局部折流板1,便于安装和拆卸,避免浪费。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各相邻所述折流板1的间距为25-45mm,既保证气体的通过速率,亦能保证对雾沫进行有效捕集。含有雾沫的气体进入折流板组后,与弯折形的折流板1壁面进行碰撞,由于集液槽3和磨砂槽4的设置有效增加了折流板1表面的阻力,充分将气体中的雾沫依附在其表面上,集液槽3和磨砂槽4的倒“V”形结构使得折流板1壁面上的雾沫经扩散聚集,并通过重力的作用沿开槽形状向下滴落,与光面的折流板1相比,易于对雾沫进行捕集,除雾效率高,能满足大处理量装置的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器主体,所述除雾器主体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包括多个等间距并排设置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折流板表面开有多排集液槽和磨砂槽,所述集液槽和磨砂槽交错设置,所述集液槽和磨砂槽均为倒“V”形结构,所述磨砂槽四周开有环形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雾器主体,所述除雾器主体包括多个相互拼接而成的折流板组,所述折流板组包括多个等间距并排设置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折流板表面开有多排集液槽和磨砂槽,所述集液槽和磨砂槽交错设置,所述集液槽和磨砂槽均为倒“V”形结构,所述磨砂槽四周开有环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除雾效果好的折流板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主体为圆形或方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宝强胡长荣高晓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元伟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