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防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210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级防尘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第二壳体运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物品收纳腔及第一过滤腔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二壳壁及第三壳壁,第一壳壁及第二壳壁均与第三壳壁相连,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均与第三侧壁相连,第二壳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通道,第一过滤通道与第一过滤腔体及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第三壳壁与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通道,第二过滤通道与物品收纳腔及第一过滤腔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尘效果好及应用场景广的优点。

Graded dust-proof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aded dust-proof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and a second shell.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are movably connected and can move relative to the second shell. An article receiving cavity and a first filtering cavity are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The first shell includes a first shell wall, a second shell wall and a third shell wall. Both the first shell wall and the second shell wall are in phase with the third shell wall The second shell comprises a first side wall, a second side wall and a third side wall. The first side wall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side wall. A first filter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shell wall and the second side wall. The first filter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filter chamber and the grading dust-proof device. A second filter channel and a second filter channel are formed between the third shell wall and the third side wall I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rticle storage cavity and the first filter cavit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good dust-proof effect and wide application sc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级防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尘
,特别涉及一种分级防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许多精密的电子、结构产品需要运行得更加精准和迅速,而空气中弥漫许多的微小颗粒,不但阻碍此类精密仪器的运行,有时候甚至会对产品进行损害,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许多产品进行防尘。日常生活中通常采用防尘网、定期清理或者寻找一些无尘或少尘的工作环境,现有的防尘装置结构较复杂,除尘效果差,对于某些多个部件需要相互配合而无法完全固定密封的产品更是无法起到有效的除尘效果。因此,如何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及除尘效果好的防尘装置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及除尘效果好的分级防尘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防尘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物品收纳腔及第一过滤腔体,所述物品收纳腔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体积,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二壳壁及第三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及所述第二壳壁均与所述第三壳壁相连,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均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通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及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三壳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通道,所述第二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及所述第一过滤腔体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过滤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通道在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第一端端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在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第一端端面的正投影相互重叠。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通道或/和所述第二过滤通道的宽度为L,其中0<L<0.2mm。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四壳壁,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四壳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滤通道,所述第三壳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壳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腔体,所述第三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二过滤腔体及所述物品收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腔体及所述第三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通道、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及所述第三过滤通道的宽度依次递减。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五壳壁及第六壳壁,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五侧壁及第六侧壁,所述第五壳壁与所述第五侧壁之间形成有第四过滤通道,所述第六壳壁与所述第六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五过滤通道,所述第五壳壁、所述第五侧壁、所述第六壳壁及所述第六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滤腔体,所述第四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三过滤腔体及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五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及所述第三过滤腔体连通;所述第三过滤腔体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分别位于所述分级防尘装置位置相对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七壳壁,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七侧壁,所述第七壳壁与所述第七侧壁之间形成有第六过滤通道,所述第六壳壁、所述第六侧壁、所述第七壳壁及所述第七侧壁之间形成有第四过滤腔体,所述第六过滤通道与所述第四过滤腔体及所述物品收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五过滤通道通过所述第四过滤腔体及所述第六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通道或/和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内设置有间隔件,所述间隔件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过滤通道或/和所述第二过滤通道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扣接部,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扣接部,当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距离最大时所述第二扣接部与所述第一扣接部扣接相连;所述第一过滤通道及所述第二过滤通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壳壁能够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运动的最大行程。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因而可在所述物品收纳腔内放置不同体积的物品,应用场景更广;此外,由于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通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及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三壳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通道,所述第二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及第一过滤腔体连通。因而,外部气体需进入所述第一过滤通道、所述第一过滤腔体及第二过滤通道后才能进入所述物品收纳腔内,因而不仅除尘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级防尘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级防尘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级防尘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100及第二壳体200,所述第一壳体100与所述第二壳体200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0运动,所述第一壳体100与所述第二壳体200之间形成有物品收纳腔3及第一过滤腔体7,所述物品收纳腔3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7的体积,因而结构较紧凑。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第一壳壁1、第二壳壁4及第三壳壁8,所述所述第二壳壁4及所述第三壳壁8均与所述第一壳壁1相连并均位于所述第一壳壁1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壳体200包括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5及第三侧壁9,所述第二侧壁5及所述第三侧壁9均与所述第一侧壁2相连并均位于所述第一侧壁2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壳壁4与所述第二侧壁5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通道6,所述第一过滤通道6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7及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三壳壁8与所述第三侧壁9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通道10,所述第二过滤通道10与所述物品收纳腔3及所述第一过滤腔体7连通。所述第一壳体100及所述第二壳体200活动连接,因此,所述物品收纳腔3可容纳多种体积不同的物品,而且可适用于空间结构无法做到完全密封的电子结构产品,应用场景更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0及所述第二壳体200为塑料制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壳体100及所述第二壳体200的材料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较为轻便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壁1、所述第一侧壁2、所述第二壳壁4、所述第三壳壁8、所述第二侧壁5及所述第三侧壁9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过滤腔体7,因而结构较简单,整体体积小及便于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通道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过滤通道1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当外界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过滤通道6、第一过滤腔体7及所述第二过滤通道10进入所述物品收纳腔3的过程中,空气中尘土流动的路径为曲线状,因而,进入所述第二过滤通道10过程中可掉落的灰尘更多,从而进入所述物品收纳腔3中的灰尘更少,最终达到防尘效果更佳的目的。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滤腔体7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通道6及所述第二过滤通道10的宽度,因而较好地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级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物品收纳腔及第一过滤腔体,所述物品收纳腔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体积,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二壳壁及第三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及所述第二壳壁均与所述第三壳壁相连,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均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通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及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三壳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通道,所述第二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及所述第一过滤腔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物品收纳腔及第一过滤腔体,所述物品收纳腔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的体积,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二壳壁及第三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及所述第二壳壁均与所述第三壳壁相连,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均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滤通道,所述第一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滤腔体及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外表面连通,所述第三壳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通道,所述第二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及所述第一过滤腔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过滤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通道在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第一端端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过滤通道在所述分级防尘装置的第一端端面的正投影相互重叠。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级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通道或/和所述第二过滤通道的宽度为L,其中0<L<0.2mm。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分级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四壳壁,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四壳壁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滤通道,所述第三壳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壳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滤腔体,所述第三过滤通道与所述第二过滤腔体及所述物品收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滤腔体及所述第三过滤通道与所述物品收纳腔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城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