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师臂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9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镜技师臂托,其包括:把手固定构件、横向连接件、纵向连接件、大臂托架、小臂托架;通过在手术仪器的横向手柄上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通过大臂托架和小臂托架支撑技师的大臂和小臂;通过第三套管与第一纵向延伸柱可以转动地调整大臂托架和小臂托架整体上与手术仪器之间的角度;通过第二套管与第二纵向延伸柱调整大臂托架和小臂托架整体上的高度;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螺杆调整大臂托架的倾斜角度;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螺杆调整小臂托架相对于大臂托架的角度。由此,技师可以在手术仪器旁边调整号合适的高度和角度来支撑自己的手臂,这样,长时间手术也不会使得技师手臂疲劳。

Endoscopic technician arm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scopic technician arm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fixing member, a transverse connection member, a longitudinal connection member, a big arm bracket and a small arm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endoscopic technician arm bracket on the transverse handle of the surgical instrument, supports the technician's big arm and small arm through the big arm bracket and the small arm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can rotate through the third sleeve and the first longitudinal extension column Dynamically adjust the angle between the boom bracket and the jib bracket and the surgical instrument as a whole;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boom bracket and the jib bracket as a whole through the second sleeve and the second longitudinal extension column; adjust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boom bracket through the first through-hole and the first screw; adjust the angle of the jib bracket relative to the boom bracket through the second through-hole and the second screw. Therefore, the technician can adjust the appropriate height and angle beside the surgical instrument to support his arm, so that the long-term operation will not make the technician arm ti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镜技师臂托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内镜技师臂托。
技术介绍
在通过内镜进行手术时,例如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技师需要以相对固定的姿势长时间保持手术器械,这个时间长达1.5-8小时,极易造成技师的胳膊肌肉疲惫。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内镜技师臂托,其安装在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为技师的胳膊提供支撑。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其包括:把手固定构件、横向连接件、纵向连接件、大臂托架、小臂托架;把手固定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纵向延伸柱;第一管体横向形成,用于套在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第一管体上安装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的端部延伸到第一管体内部,以将第一管体固定到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第一纵向延伸柱的上端固定地连接在第一管体下侧,第一纵向延伸柱的下端形成有下挡块;贯穿下挡块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结合有第二螺钉,第二螺钉的端部安装有橡胶块,橡胶块用于抵靠在手术仪器的表面;横向连接件包括第二管体、连接杆、第三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纵向形成;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管体;第二管体上安装有第二螺钉;第三管体上安装有第三螺钉;纵向连接件包括圆柱状的第二纵向延伸柱;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端包括第一螺杆;大臂托架包括第一前壁、第一侧向支撑板;第一侧向支撑板形成在第一前壁的后侧的下端;第一前壁的左右两端延伸超过第一侧向支撑板的左右两端;第一前壁的左端形成有第二螺杆;第一前壁的右端形成有第一通孔;小臂托架包括第二前壁、第二侧向支撑板;第二侧向支撑板形成在第二前壁的后侧的下端;第二前壁的右端延伸超过第二侧向支撑板的右端。第二前壁的左端与第二侧向支撑板的左端齐平;第二前壁的右端形成有第二通孔;第三管体套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第三螺钉的前端穿过第三管体后抵靠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由此将第三管体固定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第三管体套的下侧受到下挡块的支撑;第二管体套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二螺钉的前端穿过第二管体后抵靠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由此将第二管体固定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一前壁通过第一通孔套在纵向连接件的第一螺杆上,通过第一螺母将大臂托架固定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二前壁通过第二通孔套在第一前壁的第二螺杆上,通过第二螺母将小臂托架固定在大臂托架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纵向延伸柱还包括上挡块,第三套管设置在上挡块与下挡块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螺钉包括两个螺钉,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纵向延伸柱的左右两侧。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板与第二侧向支撑板的上表面形成为凹陷的。通过在手术仪器的横向手柄上设置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通过大臂托架和小臂托架支撑技师的大臂和小臂;通过第三套管与第一纵向延伸柱可以转动地调整大臂托架和小臂托架整体上与手术仪器之间的角度;通过第二套管与第二纵向延伸柱调整大臂托架和小臂托架整体上的高度;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螺杆调整大臂托架的倾斜角度;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螺杆调整小臂托架相对于大臂托架的角度。由此,技师可以在手术仪器旁边调整号合适的高度和角度来支撑自己的手臂,这样,长时间手术也不会使得技师手臂疲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把手固定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把手固定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横向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横向连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纵向连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纵向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大臂托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大臂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大臂托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小臂托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小臂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的小臂托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与手术仪器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内镜技师臂托,其包括:把手固定构件10、横向连接件20、纵向连接件30、大臂托架40、小臂托架50。把手固定件10包括第一管体11、第一纵向延伸柱14;第一管体11横向形成,用于套在手术仪器60的横向把手61上;第一管体11上安装有第一螺钉12、13,第一螺钉12、13的端部延伸到第一管体11内部,以将第一管体11固定到手术仪器60的横向把手61上;第一纵向延伸柱14的上端固定地连接在第一管体11下侧,第一纵向延伸柱14的下端形成有下挡块16,用于防止第三管体21脱落;贯穿下挡块16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结合有第二螺钉17,第二螺钉17的螺杆18端部安装有橡胶块19,橡胶块19用于抵靠在手术仪器60的表面,以形成稳定的支撑。横向连接件20包括第二管体23、连接杆22、第三管体21;第二管体23、第三管体21纵向形成;连接杆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23,连接杆2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管体21;第二管体23上安装有第二螺钉25;第三管体21上安装有第三螺钉24。纵向连接件30包括圆柱状的第二纵向延伸柱31;第二纵向延伸柱31上端包括第一螺杆32。大臂托架40包括第一前壁41、第一侧向支撑板42;第一侧向支撑板42形成在第一前壁41的后侧的下端;第一前壁41向上延伸,第一侧向支撑板42向后延伸;第一前壁41的左右两端延伸超过第一侧向支撑板42的左右两端;第一前壁41的左端形成有第二螺杆44;第一前壁41的右端形成有第一通孔43。小臂托架50包括第二前壁51、第二侧向支撑板52;第二侧向支撑板52形成在第二前壁51的后侧的下端,第二前壁51向上延伸,第二侧向支撑板52向后延伸;第二前壁51的右端延伸超过第二侧向支撑板52的右端。第二前壁51的左端与第二侧向支撑板52的左端齐平;第二前壁52的右端形成有第二通孔53。第三管体21套在第一纵向延伸柱14上,第三螺钉24的前端穿过第三管体21后抵靠在第一纵向延伸柱24上,由此将第三管体固定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第三管体套21的下侧受到下挡块16的支撑;第二管体23套在第二纵向延伸柱31上,第二螺钉25的前端穿过第二管体23后抵靠在第二纵向延伸柱31上,由此将第二管体固定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一前壁41通过第一通孔43套在纵向连接件30的第一螺杆32上,通过第一螺母将大臂托架40固定在第二纵向延伸柱31上;第二前壁51通过第二通孔53套在第一前壁41的第二螺杆44上,通过第二螺母将小臂托架50固定在大臂托架40上。第一纵向延伸柱14还包括上挡块15,第三套管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技师臂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固定构件、横向连接件、纵向连接件、大臂托架、小臂托架;/n把手固定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纵向延伸柱;第一管体横向形成,用于套在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第一管体上安装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的端部延伸到第一管体内部,以将第一管体固定到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第一纵向延伸柱的上端固定地连接在第一管体下侧,第一纵向延伸柱的下端形成有下挡块;贯穿下挡块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结合有第二螺钉,第二螺钉的端部安装有橡胶块,橡胶块用于抵靠在手术仪器的表面;/n横向连接件包括第二管体、连接杆、第三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纵向形成;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管体;第二管体上安装有第二螺钉;第三管体上安装有第三螺钉;/n纵向连接件包括圆柱状的第二纵向延伸柱;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端包括第一螺杆;/n大臂托架包括第一前壁、第一侧向支撑板;第一侧向支撑板形成在第一前壁的后侧的下端;第一前壁的左右两端延伸超过第一侧向支撑板的左右两端;第一前壁的左端形成有第二螺杆;第一前壁的右端形成有第一通孔;/n小臂托架包括第二前壁、第二侧向支撑板;第二侧向支撑板形成在第二前壁的后侧的下端;第二前壁的右端延伸超过第二侧向支撑板的右端;第二前壁的左端与第二侧向支撑板的左端齐平;第二前壁的右端形成有第二通孔;/n第三管体套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第三螺钉的前端穿过第三管体后抵靠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由此将第三管体固定在第一纵向延伸柱上;第三管体套的下侧受到下挡块的支撑;第二管体套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二螺钉的前端穿过第二管体后抵靠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由此将第二管体固定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一前壁通过第一通孔套在纵向连接件的第一螺杆上,通过第一螺母将大臂托架固定在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第二前壁通过第二通孔套在第一前壁的第二螺杆上,通过第二螺母将小臂托架固定在大臂托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技师臂托,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固定构件、横向连接件、纵向连接件、大臂托架、小臂托架;
把手固定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纵向延伸柱;第一管体横向形成,用于套在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第一管体上安装有第一螺钉,第一螺钉的端部延伸到第一管体内部,以将第一管体固定到手术仪器的横向把手上;第一纵向延伸柱的上端固定地连接在第一管体下侧,第一纵向延伸柱的下端形成有下挡块;贯穿下挡块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中螺纹结合有第二螺钉,第二螺钉的端部安装有橡胶块,橡胶块用于抵靠在手术仪器的表面;
横向连接件包括第二管体、连接杆、第三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纵向形成;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管体,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管体;第二管体上安装有第二螺钉;第三管体上安装有第三螺钉;
纵向连接件包括圆柱状的第二纵向延伸柱;第二纵向延伸柱上端包括第一螺杆;
大臂托架包括第一前壁、第一侧向支撑板;第一侧向支撑板形成在第一前壁的后侧的下端;第一前壁的左右两端延伸超过第一侧向支撑板的左右两端;第一前壁的左端形成有第二螺杆;第一前壁的右端形成有第一通孔;
小臂托架包括第二前壁、第二侧向支撑板;第二侧向支撑板形成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银王盈盈邱晓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