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6189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缝合针。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包括一缝合设备,缝合设备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壳体包括一呈直杆状的壳体上部、一壳体下部,壳体下部设有两个管状体,两个管状体呈弯折状,两个管状体的弯折方向相反;管状体内设有一缝合针,缝合针的一侧设有一穿线口,缝合设备还包括一缝合线,缝合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根管状体内的缝合针的穿线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使用便捷、体积小等特点。在使用时,利用此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可伸入较深的创伤内,减少了医生下针缝合时的操作难度,利于缝合,降低了缝合时的缝合难度。

A kind of deep wound suture equipment and its us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suture needle. A deep wound suture device includes a suture device, the suture device includes a hollow shell, the shell includes a straight rod-shaped shell upper part and a shell lower par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two tubular bodies, the two tubular bodies are bent,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two tubular bodies is opposite; the tubul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uture needle, one side of the suture needle is provided with a suture opening, and the su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comprises a suture, wherein the two ends of the suture pass through the threading openings of the suture needles in the two tubular bodies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convenient use, small volume, etc. When using this device, it can be extended into deep trauma by using its small size, which reduces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of doctors' stitching, facilitates stitching and reduces the stitching difficul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医用缝合针。
技术介绍
现有在缝合伤者受伤处的创伤较深时,往往采用具有弧度的缝合针进行缝合,伤者的伤口开口小,深度大,不利于医生进行缝合,医生需要由伤口的深处至浅处一层层进行缝合,但由于伤口开口小,不利于医生下针,特别是一些开口狭长的伤口,具有较大的操作难度,可能导致医生难以缝合或伤者受伤处再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缝合设备,所述缝合设备包括一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呈直杆状的壳体上部、一壳体下部,所述壳体下部设有前后排布的两个管状体,两个所述管状体呈弯折状,两个所述管状体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壳体上部设有第一条状开口,所述第一条状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侧设有一块状凸起,所述块状凸起自所述第一条状开口处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推杆的下部分叉为两根支杆,两根所述支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管状体内;所述管状体的下端设有一出针口,所述管状体下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条状开口,所述出针口连通所述第二条状开口。所述管状体内设有一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一侧设有一穿线口,所述缝合设备还包括一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根所述管状体内的所述缝合针的穿线口。所述支杆采用直径在0.2mm~1.2mm之间的碳素钢制成。所述支杆下部设有一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呈环状设置在所述支杆的外表面上。所述管状体内设有一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一侧设有一穿线口,所述穿线口内穿过一缝合线,所述缝合线呈扁平状。环状的所述第一条状凸起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壳体下部内空间的宽度。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所述块状凸起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条状开口的的宽度。所述块状凸起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块状凸起上设有一用于使用者手部推动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呈一弧面,所述弧面上设有至少三条等间隔排布的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缝合设备包括一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伸缩杆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方,所述壳体上部设有一伸缩杆进入口,进而利用伸缩杆推动所述推杆。所述驱动装置设有一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泵、电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一齿轮传动机构驱动所述伸缩杆。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放置缝合针,将缝合针置入缝合设备的壳体下部内,缝合针尾部的缝合线从第二条状开口处伸出;步骤二,利用缝合设备缝合伤口,将壳体下部伸入到伤口内,将管状体的出针口处对准创伤需缝合位置,使用者利用手部推动凸起带动推杆,推杆推动缝合针,进行逐层缝合;步骤三,消毒杀菌,将缝合设备通过浸泡消毒液后晾干,再将缝合设备放入密闭消毒盒内,再送入灭菌室后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使用便捷、体积小等特点。在使用时,利用此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可伸入较深的创伤内,减少了医生下针缝合时的操作难度,利于缝合,降低了缝合时的缝合难度。此设计保证了下针的力度;可同时下两根针,完成缝合效果。此设计体积小,只有一根针的宽度,利于下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块状凸起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包括一缝合设备,缝合设备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壳体包括一呈直杆状的壳体上部1、一壳体下部,壳体下部设有两个管状体4,两个管状体呈弯折状,两个管状体的弯折方向相反;壳体上部设有第一条状开口3,第一条状开口的长度方向与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同,壳体内设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推杆7,推杆的一侧设有一块状凸起2,块状凸起自第一条状开口处伸出壳体外,推杆的下部分叉为两根支杆,两根支杆分别设置在两个管状体内;管状体的下端设有一出针口6,管状体下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条状开口5,出针口连通第二条状开口。本专利技术通过此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使用便捷、体积小等特点。在使用时,利用此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可伸入较深的创伤内,减少了医生下针缝合时的操作难度,利于缝合,降低了缝合时的缝合难度。此设计保证了下针的力度;可同时下两根针,完成缝合效果。此设计体积小,只有一根针的宽度,利于下针。管状体内设有一缝合针,缝合针的一侧设有一穿线口,缝合设备还包括一缝合线,缝合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根管状体内的缝合针的穿线口。下针后直接利用缝合线拉紧伤口,利于快速缝合。缝合线呈扁平状。采用扁平状的缝合线防止缝合后,缝合线压迫肌肉,造成切割损伤。壳体采用马氏体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壳体。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强度、硬度、刚性和耐磨性的特点,进而便于保证推杆的推动路径。第一条状开口的长度大于管状体的长度。以保证推杆推动缝合针的距离。管状体的横截面的轴线的弧度采用1/2、3/8中的一种。以适应不同的缝合针。支杆采用直径在0.2mm~1.2mm之间的碳素钢制成。碳素钢具有一定弹性,下推块状凸起时,带动推杆,碳素钢制成的推杆向下推动,进而支杆推动管状体内的缝合针,支杆根据管状体的形状改变了推动路径,保证了推动效果。支杆设有一第一条状凸起,第一条状凸起呈环状设置在支杆的外表面上。利用环状凸起保证推杆推动缝合针的效果,防止推杆推动缝合针时,缝合针的尾部卡入推杆与壳体的缝隙内。环状的第一条状凸起的外径不大于壳体下部内空间的宽度。防止推杆下部卡在壳体的下部空间内。壳体下部呈管状,壳体下部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以保证下针的精确性。位于壳体外的块状凸起的宽度大于第一条状开口的的宽度。便于固定推杆位置,防止使用者下压块状凸起时,改变推杆向下推动的位置。块状凸起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大,块状凸起上设有一用于使用者手部推动的接触面,接触面呈一弧面,弧面上设有至少三条等间隔排布的条状凹槽,条状凹槽的长度方向与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缝合设备包括一伸缩杆,伸缩杆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伸缩杆固定在壳体上方,壳体上部设有一伸缩杆进入口,进而利用伸缩杆推动推杆。利用伸缩杆推动缝合设备,保证下针力度,以增加缝合效果,同时减轻了医生的负担。驱动装置设有一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壳体上部。便于医生控制驱动设备。控制开关采用一个按压开关,根据使用者的按压按压开关的力度及时间调整伸缩杆的推动力度及速度,进而控制缝合针的出针力度及速度。或者,控制开关包括一按键开关、一齿轮开关,使用者通过按下按键开关控制伸缩杆伸出,通过旋转齿轮开关调整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缝合设备,所述缝合设备包括一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呈直杆状的壳体上部、一壳体下部,所述壳体下部设有前后排布的两个管状体,两个所述管状体呈弯折状,两个所述管状体的弯折方向相反;/n所述壳体上部设有第一条状开口,所述第一条状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侧设有一块状凸起,所述块状凸起自所述第一条状开口处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推杆的下部分叉为两根支杆,两根所述支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管状体内;/n所述管状体的下端设有一出针口,所述管状体下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条状开口,所述出针口连通所述第二条状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缝合设备,所述缝合设备包括一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呈直杆状的壳体上部、一壳体下部,所述壳体下部设有前后排布的两个管状体,两个所述管状体呈弯折状,两个所述管状体的弯折方向相反;
所述壳体上部设有第一条状开口,所述第一条状开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弹性材料制成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侧设有一块状凸起,所述块状凸起自所述第一条状开口处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推杆的下部分叉为两根支杆,两根所述支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管状体内;
所述管状体的下端设有一出针口,所述管状体下部的一侧设有第二条状开口,所述出针口连通所述第二条状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内设有一缝合针,所述缝合针的一侧设有一穿线口,所述缝合设备还包括一缝合线,所述缝合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根所述管状体内的所述缝合针的穿线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下部设有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一条状凸起呈环状设置在所述支杆的外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创伤缝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凸起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变大,所述块状凸起上设有一用于使用者手部推动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呈一弧面,所述弧面上设有至少三条等间隔排布的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上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卫东林才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