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宏君专利>正文

血管辅助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085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管辅助吻合器。包括球体(1)和连接在所述球体(1)上的手柄(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出血管辅助吻合器与显微持针器配合,既能克服管壁塌陷,又避免缝住对侧管腔导致失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因其为球状,表面光滑,同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果将球囊做成略拉长的球囊,同时附手柄外延就可以与显微持针器配合完成血管断端的缝合,其优点为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扩张血管降低手术难度、有填塞占位效应从而避免缝合血管对侧。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效率、提高血管通畅率并最终提供肢体成活率的目的。

Vascular stapl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ascular auxiliary staple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phere (1) and a handle (2) connected to the sphere (1). The utility model designs a blood vessel auxiliary stapler and a micro needle holder, which can not only overcome the collapse of the tube wall, but also avoid the failure caused by sewing the opposite lume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unction of expanding blood vessels due to its spherical shape, smooth surface, if the balloon is made into a slightly elongated balloon,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handle is attache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cooperate with the micro needle holder to complete the suture of the broken end of the blood vessel,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are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intima, to dilate blood vessels,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operation, and to prevent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uture vessels. So a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mprove the patency rate of blood vessels and ultimately provide the survival rate of lim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辅助吻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辅助吻合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在显微外科中,血管吻合技术是各个专科都要涉及的基本操作,在外科发展的初期,对于外伤导致的血管断裂,由于技术所限,只能采用结扎法,经过各种方法的研究和尝试,缝合法成为广泛使用的血管断端吻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特殊的器械对直径1.6-3.2mm的小血管进行缝合获得较高的通畅率,使小血管吻合成为可能,随后导致了显微外科的突飞猛进,在各个外科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血管自身的特性,缝合法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由于血管质地柔软,在没有血流通过的情况下管壁会发生塌陷,导致缝合过程中需要靠牵拉维持管腔,从而加重对血管的损伤,还有可能缝住对侧管腔导致失败,如何在吻合过程中保持管腔的通畅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广大医务工作者绝大多数采用改进血管吻合技术来提高血管通畅性。也有采用血管吻合器来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通畅性。但很少有人在改进血管吻合辅助工具上进行探讨。传统的血管吻合工具为血管夹、显微持针器、显微镊子、显微剪刀及显微缝合线。血管夹的主要作用为固定血管、阻止血流,显微持针器为夹持显微缝线穿透血管,显微镊子则辅助显微持针器完成缝合。所有的显微外科医生都知道在所有环节中显微缝线穿过血管完成缝合这个环节最重要,而完成这一环节的主要工具就是持针器与镊子,镊子尖端纤细,在与持针器配合完成穿针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同时使用力度要非常精准,所以此环节常常造成血管吻合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的血管辅助吻合器。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血管辅助吻合器,包括球体(1)和连接在所述球体(1)上的手柄(2)。所述球体(1)和手柄(2)形成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2)设置有中空的和所述球体(1)形成连通的气腔(3)。所述球体(1)充气时形成椭圆状形式。所述手柄(2)远离球体(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点。所述球体(1)形成双层结构形式,所述球体(1)包括内球(11)和外球(12);所述手柄(2)的气腔(3)和所述内球(11)形成连通,所述内球(11)和外球(1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抵触在所述内球(11)上,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外球(12)上。所述手柄(2)采用可拆卸组装形式,由若干分手柄根据实际情况组装成所述手柄(2)。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设计出血管辅助吻合器与显微持针器配合,既能克服管壁塌陷,又避免缝住对侧管腔导致失败;本技术因其为球状,表面光滑,同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如果将球囊做成略拉长的球囊,同时附手柄外延就可以与显微持针器配合完成血管断端的缝合,其优点为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扩张血管降低手术难度、有填塞占位效应从而避免缝合血管对侧。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效率、提高血管通畅率并最终提供肢体成活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球体、2为手柄、3为气腔、4为弹性件;11为内球、12为外球。具体实施方式血管辅助吻合器,包括球体1和连接在所述球体1上的手柄2。所述球体1和手柄2形成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2设置有中空的和所述球体1形成连通的气腔3。所述球体1充气时形成椭圆状形式。所述手柄2远离球体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点。所述球体1形成双层结构形式,所述球体1包括内球11和外球12;所述手柄2的气腔3和所述内球11形成连通,所述内球11和外球1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抵触在所述内球11上,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外球12上。所述手柄2采用可拆卸组装形式,由若干分手柄根据实际情况组装成所述手柄2。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首先通过手柄2将球体1伸入至手术位置,然后往气腔3内充气,此时内球11由于气体的充入产生一定的膨胀,继而通过所述弹性件4带动所述外球12膨胀,形成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本技术通过内球11和外球12的配合,并且通过弹性件4的传递,使得所述球体1既可通过充气产生一定的膨胀,同时也避免了充气时造成球体1因体积突变造成的相关问题,本技术的外球12实现了平稳的体积变化,避免可对血管及相关组织的冲击,进一步保证了手术质量和效率。本技术在手柄2远离球体1一端的端部设置凸点,目的是提高操作者手持时的摩擦力,避免在操作时滑落现象的产生。本技术手柄2可采用组合的形式组装,以适应不同手术的需求,提高本技术吻合器的适用范围,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血管辅助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球体(1)和连接在所述球体(1)上的手柄(2);/n所述球体(1)和手柄(2)形成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2)设置有中空的和所述球体(1)形成连通的气腔(3)。/n

【技术特征摘要】
1.血管辅助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球体(1)和连接在所述球体(1)上的手柄(2);
所述球体(1)和手柄(2)形成密闭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2)设置有中空的和所述球体(1)形成连通的气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辅助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1)充气时形成椭圆状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辅助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远离球体(1)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君顾加祥张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刘宏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