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397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弧腔,弧腔的顶端对称穿插设置有一组静触点,弧腔的内部设置有动触点,动触点的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绝缘环一,绝缘环一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推杆,推杆的顶端且位于绝缘环一内部卡接有卡圈,连接圈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与推杆相配合的绝缘环二,推杆的底端依次贯穿连接圈及轭铁并延伸至轭铁的下方,静触点远离推杆的一侧设置有引弧角一,动触点的外侧设置有远离静触点的且与引弧角一相配合的引弧角二,弧腔的两侧内壁分别均安装有灭弧栅。有益效果:实现快速熄灭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提高电磁继继电器的电气寿命和电气特性。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contact structure of fast arc extinguis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 contact structure of fast arc extinguishing, which comprises an arc cavity. The top end of the arc cavity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a set of static contacts, the inner part of the arc cavity is arranged with a moving contac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moving contact is arranged with an insulating ring I,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insulating ring is arranged with a push rod, and the top end of the push rod is arranged with a snap ring which is arranged inside the insulating ring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n insulating ring 2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push rod. The bottom end of the push rod is successively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ing and the yoke and extends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yoke. The side where the static contact is far away from the push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starting angle 1, the outside of the moving contact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starting angle 2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static contact and matched with the arc starting angle 1. The inner walls of both sides of the arc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rc extinguishing grids. Beneficial effect: it can quickly extinguish the arc generated when the contact is disconnected, and improve the electrical life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隔离开关,通常用作于电路的断开和闭合,当动、静触点在负载条件下进行带载切换时,触点间会产生电弧。电弧具有热效应容易导致触点烧蚀粘接,缩短电磁继电器的寿命,并且产生电弧的过程中会对外进行电磁辐射,对周围的设备产生干扰。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实现快速熄灭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提高电磁继继电器的电气寿命和电气特性,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弧腔,所述弧腔的顶端对称穿插设置有一组静触点,所述弧腔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导磁片一和位于所述导磁片一一侧的导磁片二,并且,所述导磁片一与所述导磁片二均为U形结构,所述导磁片一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一和永磁体四,所述导磁片二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二和永磁体三,所述弧腔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底端安装有轭铁,所述弧腔的内部设置有动触点,所述动触点的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绝缘环一,所述绝缘环一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绝缘环一内部卡接有卡圈,所述连接圈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推杆相配合的绝缘环二,所述推杆上且位于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绝缘环二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推杆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连接圈及所述轭铁并延伸至所述轭铁的下方,所述静触点远离所述推杆的一侧设置有引弧角一,所述动触点的外侧设置有远离所述静触点的且与所述引弧角一相配合的引弧角二,所述弧腔的两侧内壁分别均安装有灭弧栅。进一步的,所述引弧角一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进一步的,所述引弧角二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5°。进一步的,所述永磁体一和所述永磁体四分别均与所述导磁片一的内壁垂直。进一步的,所述永磁体二和所述永磁体三分别均与所述导磁片二的内壁垂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永磁体一、永磁体二、永磁体三、永磁体四、导磁片一、导磁片二、静触点、动触点、弧腔、引弧角一、引弧角二、灭弧栅、绝缘环一、压缩弹簧、绝缘环二、连接圈、轭铁、推杆及卡圈来构成灭弧结构,从而在动触点和静触点的两侧分别设置的引弧角一和引弧角二,当电磁继电器进行带载切换时,通过永磁体一、永磁体二、永磁体三和永磁体四将电弧引至引弧角一、引弧角二和灭弧栅上,从而实现快速灭弧,相对于现现有技术方案,具有更强的灭弧能力,提高电气寿命、耐压、绝缘特性,进而实现快速熄灭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提高电磁继继电器的电气寿命和电气特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导磁片与永磁体及弧腔装配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弧腔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静触点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的动触点的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电磁继电器的触点结构示意图。图中:1、永磁体一;2、永磁体二;3、永磁体三;4、永磁体四;5、导磁片一;6、导磁片二;7、静触点;8、弧腔;9、动触点;10、引弧角一;11、引弧角二;12、灭弧栅;13、绝缘环一;14、压缩弹簧;15、绝缘环二;16、连接圈;17、轭铁;18、推杆;19、卡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弧腔8,所述弧腔8的顶端对称穿插设置有一组静触点7,所述弧腔8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导磁片一5和位于所述导磁片一5一侧的导磁片二6,并且,所述导磁片一5与所述导磁片二6均为U形结构,所述导磁片一5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8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一1和永磁体四4,所述导磁片二6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8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二2和永磁体三3,所述弧腔8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圈16,所述连接圈16的底端安装有轭铁17,所述弧腔8的内部设置有动触点9,所述动触点9的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绝缘环一13,所述绝缘环一13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推杆18,所述推杆18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绝缘环一13内部卡接有卡圈19,所述连接圈16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推杆18相配合的绝缘环二15,所述推杆18上且位于所述动触点9与所述绝缘环二15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14,所述推杆18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连接圈16及所述轭铁17并延伸至所述轭铁17的下方,所述静触点7远离所述推杆18的一侧设置有引弧角一10,所述动触点9的外侧设置有远离所述静触点7的且与所述引弧角一10相配合的引弧角二11,所述弧腔8的两侧内壁分别均安装有灭弧栅12。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动触点9和静触点7的两侧分别设置的引弧角一10和引弧角二11,当电磁继电器进行带载切换时,通过永磁体一1、永磁体二2、永磁体三3和永磁体四4将电弧引至引弧角一10、引弧角二11和灭弧栅12上,从而实现快速灭弧,相对于现现有技术方案,具有更强的灭弧能力,提高电气寿命、耐压、绝缘特性,进而实现快速熄灭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提高电磁继继电器的电气寿命和电气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弧角一10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弧角二11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7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一1和所述永磁体四4分别均与所述导磁片一5的内壁垂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二2和所述永磁体三3分别均与所述导磁片二6的内壁垂直。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永磁体一1、永磁体二2、永磁体三3、永磁体四4、导磁片一5、导磁片二6、静触点7、动触点9、弧腔8、引弧角一10、引弧角二11、灭弧栅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腔(8),所述弧腔(8)的顶端对称穿插设置有一组静触点(7),所述弧腔(8)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导磁片一(5)和位于所述导磁片一(5)一侧的导磁片二(6),并且,所述导磁片一(5)与所述导磁片二(6)均为U形结构,所述导磁片一(5)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8)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一(1)和永磁体四(4),所述导磁片二(6)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8)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二(2)和永磁体三(3),所述弧腔(8)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圈(16),所述连接圈(16)的底端安装有轭铁(17),所述弧腔(8)的内部设置有动触点(9),所述动触点(9)的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绝缘环一(13),所述绝缘环一(13)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推杆(18),所述推杆(18)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绝缘环一(13)内部卡接有卡圈(19),所述连接圈(16)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推杆(18)相配合的绝缘环二(15),所述推杆(18)上且位于所述动触点(9)与所述绝缘环二(15)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14),所述推杆(18)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连接圈(16)及所述轭铁(17)并延伸至所述轭铁(17)的下方,所述静触点(7)远离所述推杆(18)的一侧设置有引弧角一(10),所述动触点(9)的外侧设置有远离所述静触点(7)的且与所述引弧角一(10)相配合的引弧角二(11),所述弧腔(8)的两侧内壁分别均安装有灭弧栅(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快速熄弧的触点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腔(8),所述弧腔(8)的顶端对称穿插设置有一组静触点(7),所述弧腔(8)的外壁环绕设置有导磁片一(5)和位于所述导磁片一(5)一侧的导磁片二(6),并且,所述导磁片一(5)与所述导磁片二(6)均为U形结构,所述导磁片一(5)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8)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一(1)和永磁体四(4),所述导磁片二(6)的两侧内壁分别安装有与所述弧腔(8)外壁相配合的永磁体二(2)和永磁体三(3),所述弧腔(8)的底端安装有连接圈(16),所述连接圈(16)的底端安装有轭铁(17),所述弧腔(8)的内部设置有动触点(9),所述动触点(9)的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绝缘环一(13),所述绝缘环一(13)中间位置穿插设置有推杆(18),所述推杆(18)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绝缘环一(13)内部卡接有卡圈(19),所述连接圈(16)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推杆(18)相配合的绝缘环二(15),所述推杆(18)上且位于所述动触点(9)与所述绝缘环二(15)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14),所述推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胡凤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