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房凌云专利>正文

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及涵道联动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99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及涵道联动发电装置,属于发电设备领域。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包括:涵道;用于驱动所述涵道内流体流动的流体驱动单元;设于所述涵道内且用于被所述涵道内的流体推动的被动叶轮;以及设于所述被动叶轮上且设有用于推动所述被动叶轮转动的喷射部。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可以将其他驱动装置与流体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流体驱动单元驱动涵道内的气体流动,带动被动叶轮,进而带动发电单元发电,提高了发电装置的利用率。涵道联动发电装置包括:涵道联动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涵道联动驱动装置的所述涵道内的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涵道联动驱动装置的所述被动叶轮的输出端连接。发电装置的利用率高。

Culvert road linkage drive device and culvert road linkag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ulvert linkage drive device and a culvert linkag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The culvert linkage driving device includes: culvert; fluid driving unit for driving fluid flow in the culvert; passive impeller arranged in the culvert and driven by the fluid in the culvert; and jet part arranged on the passive impeller and used for driving the rotation of the passive impeller. The culvert linkage drive device can connect other drive devices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fluid drive unit, drive the gas flow in the culvert through the fluid drive unit, drive the passive impeller, then drive the power generation unit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he culvert channel linkag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includes a culvert channel linkage drive device and a power generation unit arranged in the culvert channel of the culvert channel linkage drive device, and the power generation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the passive impeller of the culvert channel linkage drive devic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及涵道联动发电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电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及涵道联动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电站中一般设有流体能量储存系统,在用电低谷时,流体能量储存系统将多余的电能转换成其他能量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期时,再利用流体能量储存系统的能量进行发电。例如流体能量储存系统采用水泵将水提升到高处水库中的形式或者利用气泵将空气压缩到储气罐中的形式。等到用电高峰时,利用水库中的水通过水轮发电机发电或者利用储气罐中的气体通过风力发电机发电。现有的流体能量储存系统中,流体储能单元中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轴或齿轮传动装置传递到发电单元,导致发电单元只能用于将流体储能单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在流体储能单元的能量较少或者不发电时,发电单元的装机容量难以被有效的利用,使得发电单元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联动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体能量储存系统中,流体储能单元通过传动轴或齿轮传动与发电单元连接,导致发电单元只能用于将流体储能单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发电单元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包括:涵道;设有输入端且用于驱动所述涵道内流体流动的流体驱动单元;输出端用于与发电单元连接的被动叶轮,所述被动叶轮设于所述涵道内且用于被所述涵道内的流体驱动;以及设于所述被动叶轮上且进口用于与流体储能单元连通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通过喷射介质流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被动叶轮转动;所述流体驱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涵道内的主动扇叶以及输出端与所述主动扇叶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穿出所述涵道外形成所述流体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被动叶轮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涵道内且轴线与所述涵道内介质流向平行的叶轮转轴以及环绕所述叶轮转轴外周分布的多个第一叶片,所述喷射部设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端,所述叶轮转轴用于与所述发电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喷射部包括:喷射口以及喷射导管。喷射口,设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端,且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转动圆周的切向一致。喷射导管,一端与所述喷射口连通,另一端用于与高压气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喷射导管包括:叶片导孔、转轴导孔以及接管。叶片导孔,设于所述第一叶片上,一端与所述喷射口连通。转轴导孔,设于所述叶轮转轴上,一端与所述叶片导孔的另一端连通。接管,一端与所述转轴导孔另一端连通,另一端穿出所述涵道外且用于与高压气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被动叶轮还包括设于所述涵道内并环绕所述叶轮转轴外周分布的多个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流体驱动单元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涵道联动驱动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被动叶轮外周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朝向所述流体驱动单元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流管背离所述流体驱动单元的一端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涵道呈环形且所述涵道外侧设有与所述涵道内腔连通的限压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涵道设有与所述涵道内腔连通的进入通道,所述限压机构与所述进入通道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在使用时,流体储能单元与喷射部连通,发电单元与被动叶轮的输出端连接。流体储能单元中的流体从被动叶轮的喷射部喷出,推动被动叶轮,被动叶轮带动发电单元发电;流体储能单元中的流体用尽或被关停后,可以将其他驱动装置与流体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流体驱动单元驱动涵道内的气体流动,带动被动叶轮,进而带动发电单元发电。在流体能量储存系统不进行发电时,发电单元可以通过其他装置带动进行发电,提高了发电装置的利用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联动发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体能量储存系统中,发电单元只能将流体储能单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发电装置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一种涵道联动发电装置,包括:上述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涵道内的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与所述被动叶轮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涵道联动发电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涵道联动发电装置,在流体能量储存系统不进行发电时,发电单元可以通过其他装置带动进行发电,发电装置的利用率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联动发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的被动叶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被动叶轮的侧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0-涵道;200-流体驱动单元;210-主动扇叶;220-传动机构;300-被动叶轮;310-叶轮转轴;320-第一叶片;330-第二叶片;410-喷射口;420-喷射导管;421-叶片导孔;422-转轴导孔;423-接管;500-导流管;600-限压机构;700-进入通道;800-发电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进行说明。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包括:涵道100;设有输入端且用于驱动涵道100内流体流动的流体驱动单元200;输出端用于与发电单元连接的被动叶轮300,被动叶轮300设于涵道100内且用于被涵道100内的流体驱动;以及设于被动叶轮300上且进口用于与流体储能单元连通的喷射部,喷射部用于驱动被动叶轮300转动。本技术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在使用时,流体储能单元与喷射部连通,发电单元800与被动叶轮300的输出端连接。流体储能单元中的流体从被动叶轮300的喷射部喷出,推动被动叶轮300,被动叶轮300带动发电单元800发电;流体储能单元中的流体用尽或被关停后,可以将其他驱动装置与流体驱动单元200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流体驱动单元200驱动涵道100内的气体流动,带动被动叶轮300,进而带动发电单元800发电。在流体能量储存系统不进行发电时,发电单元800可以通过其他装置带动进行发电,提高了发电装置的利用率。具体地,涵道100可以为截面轮廓为圆形的直线型通道,内部介质为气体。流体驱动单元200可以为由转轴通过齿轮组驱动的扇叶,转轴为输入端。被动叶轮300可以采用现有的风力扇叶,风力扇叶的转轴形成输出端。喷射部固定在被动叶轮300叶片上,通过喷射介质流的反作用力推动被动叶轮300。沿涵道100内介质的流动方向,涵道100内的流体驱动单元200可以依次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涵道(100);/n设有输入端且用于驱动所述涵道(100)内流体流动的流体驱动单元(200);/n输出端用于与发电单元(800)连接的被动叶轮(300),所述被动叶轮(300)设于所述涵道(100)内且用于被所述涵道(100)内的流体驱动;以及/n设于所述被动叶轮(300)上且进口用于与流体储能单元连通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通过喷射介质流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被动叶轮(300)转动;/n所述流体驱动单元(200)包括设于所述涵道(100)内的主动扇叶(210)以及输出端与所述主动扇叶(210)连接的传动机构(220),所述传动机构(220)的输入端穿出所述涵道(100)外形成所述流体驱动单元(200)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涵道(100);
设有输入端且用于驱动所述涵道(100)内流体流动的流体驱动单元(200);
输出端用于与发电单元(800)连接的被动叶轮(300),所述被动叶轮(300)设于所述涵道(100)内且用于被所述涵道(100)内的流体驱动;以及
设于所述被动叶轮(300)上且进口用于与流体储能单元连通的喷射部,所述喷射部通过喷射介质流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被动叶轮(300)转动;
所述流体驱动单元(200)包括设于所述涵道(100)内的主动扇叶(210)以及输出端与所述主动扇叶(210)连接的传动机构(220),所述传动机构(220)的输入端穿出所述涵道(100)外形成所述流体驱动单元(200)的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叶轮(300)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涵道(100)内且轴线与所述涵道(100)内介质流向平行的叶轮转轴(310)以及环绕所述叶轮转轴(310)外周分布的多个第一叶片(320),所述喷射部设于所述第一叶片(320)的外端,所述叶轮转轴(310)用于与所述发电单元(80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部包括:
喷射口(410),设于所述第一叶片(320)的外端,且喷射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320)转动圆周的切向一致;以及
喷射导管(420),一端与所述喷射口(410)连通,另一端用于与高压气源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道联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导管(420)包括:
叶片导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房凌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