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7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地连墙工字钢接头包括腹板和第一翼缘板,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缘板,钢构件包括:竖向挡板,搁置于腹板,竖向挡板与腹板同向设置;第二翼缘板,竖向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翼缘板,第一翼缘板支撑于第二翼缘板的下方;以及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竖向挡板的内侧,第一夹板的第二端伸至竖向挡板的下方,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竖向挡板的外侧,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伸至竖向挡板的下方,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夹持空间,腹板容置于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地连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问题。

Reusable steel members to prevent the flow around the top of the diaphragm wall from over pouring concre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el component which can be repeatedly used to prevent the flow around the overgrouted concrete of the top of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The I-steel joint of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includes a web plate and a first flange plate. The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web plate form a first flange plate respectively. The steel component includes: a vertical baffle plate, which is placed on the web plate, and the vertical baffl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the web plate; the two opposite sides of the second flange plate and the vertical baffle plate are separated The first flange plate is supported under the second flange plate, and the clamping assembly includes the first clamp plate and the second clamp plate.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clamp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inside of the vertical baffle,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clamp plate is extended to the bottom of the vertical baffle,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lamp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vertical baffle,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lamp plate is extended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vertical baffle plate, a clamp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plywood plate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plywood plate, and the web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clamping space.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over pouring concrete around the top of the diaphragm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地连墙接头方式多采用工字钢接头。工字钢接头在吊放地连墙的钢筋笼前与钢筋笼焊接。工字钢接头的高度一般只安装到地下连续墙的顶部高度。地连墙的混凝土则要超灌约1m的高度。因此,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超灌的混凝土则会绕流到下一施工槽段,影响下一施工槽段的施工;若使用接长的工字钢接头,则会造成材料较大浪费、施工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以解决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包括腹板和第一翼缘板,所述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翼缘板,所述钢构件包括:竖向挡板,搁置于所述腹板上,所述竖向挡板与所述腹板同向设置;第二翼缘板,所述竖向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形成有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支撑于所述第二翼缘板的下方;以及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挡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竖向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竖向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腹板容置于所述夹持空间中。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挡板的上部形成有吊孔。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挡板的外侧安装有接头箱,所述接头箱中填充有沙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的长度的2倍。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的数量为多道,多道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竖向挡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在超灌时,该钢构件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工字钢上,使得夹持件夹持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工字钢上、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的第一翼缘板支撑于第二翼缘板,能有效防止地下连续墙的超灌混凝土绕流进入下一段地连墙的施工工位中,地下连续墙水下砼浇筑完毕终凝后,将该钢构件取出并清洗后即可重新使用于下一段地连墙的浇筑施工中,一方面,避免接长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地下连续墙浇筑终凝后可以取出,以周转使用,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中安装有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5,钢筋笼5的两端连接有工字钢接头4。工字钢接头4包括腹板和第一翼缘板。工字钢接头4的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翼缘板。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包括:竖向挡板1、第二翼缘板2和夹持组件3。竖向挡板1搁置于工字钢接头4的腹板上。竖向挡板1与工字钢接头4的腹板同向设置。竖向挡板1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翼缘板2。工字钢接头4的第一翼缘板支撑于第二翼缘板2的下方。夹持组件3,包括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2。第一夹板31的第一端连接于竖向挡板1的内侧。第一夹板31的第二端伸至。竖向挡板1的下方。第二夹板32的第一端连接于竖向挡板1的外侧。第二夹板32的第二端伸至竖向挡板1的下方。第一夹板31的第二端和第二夹板3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夹持空间。腹板容置于夹持空间中。在本实施例中,竖向挡板1和第二翼缘板2为一体成型的。进一步的,竖向挡板1和第二翼缘板2为与工字钢接头4的规格相同的工字钢。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为钢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焊接连接于竖向挡板的内侧和外侧。本技术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在超灌时,该钢构件设置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工字钢上,使得夹持件夹持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工字钢上、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的第一翼缘板支撑于第二翼缘板,能有效防止地下连续墙的超灌混凝土绕流进入下一段地连墙的施工工位6中,地下连续墙水下砼浇筑完毕初凝后,将该钢构件取出并清洗后即可重新使用于下一段地连墙的浇筑施工中,一方面,避免接长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地下连续墙浇筑初凝后可以取出,以周转使用,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初凝后方便快捷地取出钢构件,竖向挡板1的上部形成有吊孔10。具体的,通过吊装机械的吊索或吊钩,钩住钢构件,在混凝土初凝后提出混凝土。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竖向挡板1的外侧安装有接头箱,接头箱中填充有沙袋,进一步的提高竖向挡板的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板31的第二端的长度为第一夹板31的第一端的长度的2倍。第一夹板的长度为300mm。第一夹板的第一端的长度为100mm,第一夹板的第二端的长度为200mm。同样的,第二夹板的长度等于第一夹板,具体的,第二夹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夹板的第二端的长度比例关系与第一夹板相同。为了避免竖向夹板在超灌混凝土后竖向夹板的上端朝向外侧翻转,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的数量为多道。多道夹持组件3沿竖向挡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技术的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的制作、安装及拆除过程:1、制作。采用与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同规格的工字钢加工。具体做法如下:钢构件的长度自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至地面以上30cm左右,钢构件的竖向挡板焊接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2、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包括腹板和第一翼缘板,所述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翼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件包括:/n竖向挡板,搁置于所述腹板上,所述竖向挡板与所述腹板同向设置;/n第二翼缘板,所述竖向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形成有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支撑于所述第二翼缘板的下方;以及/n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挡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竖向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竖向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腹板容置于所述夹持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利用防止地下连续墙顶超灌混凝土绕流的钢构件,地下连续墙工字钢接头包括腹板和第一翼缘板,所述腹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翼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件包括:
竖向挡板,搁置于所述腹板上,所述竖向挡板与所述腹板同向设置;
第二翼缘板,所述竖向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沿竖直方向形成有所述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支撑于所述第二翼缘板的下方;以及
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挡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竖向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竖向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腹板容置于所述夹持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光李斌张蕾彭申钟明俊曹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