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7955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表面相对轴心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轴向设置,且凹槽内填充有气囊,所述气囊上开设有气管;所述筒体顶部固定有与筒体内壁匹配的连接环,且若干个筒体通过连接环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配不同深度和宽度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普及性强。

An anti flow device for diaphragm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w prevention device for an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a groove relative to the axis, the groove is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groove is filled with an air bag, and the air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air bag; the top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fixed with a connecting ring match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and several cylinder bodi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ing. The utility model can adapt to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of different depth and width, with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strong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民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地下连续墙是由许多墙段拼组而成,为保持墙段之间连续施工,接头采用锁口管工艺,即在灌注槽段混凝土前,在槽段的端部预插一根直径和槽宽相等的钢管,即锁口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将钢管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凹榫状接状。也有根据墙体结构受力需要而设置刚性接头的,以使先后两个墙段联成整体。地下连续墙浇筑过程中,接头位置经常会出现混凝土绕流的现象,尤其在槽段侧壁出现垮塌的情况下。混凝土绕流会影响下一槽段地连墙钢筋笼的下放,影响地下连续墙整体刚度。申请号为201820181129.0的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H型钢接头防绕流的锁口装置”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连续墙H型钢接头防绕流的锁口装置。包括腹板锁口装置、锁口管、防绕流铁皮和H型钢,在传统的半圆形锁口管弧面增设了腹板锁口装置,增加了弧面顶部平面面积。上述方案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下放后,锁口管顶住H型钢,腹板锁口装置的加入使H型钢腹板空间得到有效地充实,在浇筑混凝土过程出现绕流时不会绕流至H型钢腹板处,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扰流效果。然而上述方案使用较复杂,针对不同深度和宽度的槽口,需要现场焊接不同的H型钢以及选用不同的防扰流铁皮,施工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结构较复杂。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该装置能够适配不同深度和宽度的地下连续墙,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普及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表面相对轴心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轴向设置,且凹槽内填充有气囊,所述气囊上开设有气管;所述筒体顶部固定有与筒体内壁匹配的连接环,且若干个筒体通过连接环相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筒体表面对称开设有轴向的凹槽,凹槽内填充有气囊,使用时将筒体竖直插入槽内,通过控制气囊内部压力使得气囊贴紧槽壁完成槽段的防扰流密封,密封效果好,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并且直接通过气囊泄压即可快速完成筒体的回收,操作简单,施工便捷,成本较低,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2、本技术通过筒体表面的气囊进行防扰流密封,筒体顶部设有与筒体内壁匹配的连接环,能够将若干个筒体依次通过连接环连接形成不同高度的锁扣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地下连续墙;组装方便,施工简单,普及性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内部设有“十”字形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十”字形的第二加强板,且第二加强板位于筒体底部与所述连接环对应部分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来提高筒体和连接环的强度,避免筒体和连接环被外侧的混凝土和泥料压垮。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以及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以及第一加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相连接的所述筒体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定位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定位杆来固定相连筒体,保证整体结构密封性,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避免泥料及混凝土由筒体之间缝隙流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对称开设在所述气囊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和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对应的挂孔,所述挂孔对称设置在所述气囊两侧用于搬移所述筒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放置以及回收筒体时,通过穿过挂孔的挂钩来快速转移筒体,提高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气管穿过所述筒体设置在筒体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泥料以及混凝土堵塞气管,同时也方便气管的进出气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A-A面的剖视图。图中所示:1、筒体;101、凹槽;102、第二加强板;103、第一通孔;104、挂孔;2、气囊;201、气管;3、连接环;301、第一加强板;302、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表面相对轴心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轴向设置,且凹槽内填充有气囊,所述气囊上开设有气管;所述筒体顶部固定有与筒体内壁匹配的连接环,且若干个筒体通过连接环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表面相对轴心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轴向设置,且凹槽内填充有气囊,所述气囊上开设有气管;所述筒体顶部固定有与筒体内壁匹配的连接环,且若干个筒体通过连接环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内部设有“十”字形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筒体内部设有“十”字形的第二加强板,且第二加强板位于筒体底部与所述连接环对应部分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防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以及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兵翁佳兴姚达别学清强成仓叶爱民李辉徐建国吉锋范海平张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基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