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75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龙头结构,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把手,该壳体内设有一阀体,该阀体设有一控水阀及一控水阀座,该控水阀的上端是凸出于壳体上方所设的开口,且壳体与阀体之间的空间被填充材料填实,而该把手是与该阀体上端相结合以控制水流,另该控水阀座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以及一底座,以方便于壳体内组装该阀体。当使用该阀体在一水龙头的壳体内时,可方便于壳体内组装该阀体,且方便维修,而通过由螺合于下盖上方的止漏垫圈,可防止壳体与阀体之间的填充材料溢出壳体上方的开口。(*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龙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习用的单把手冷热混合龙头的外壳及把手主要是由铜合金或不锈钢材质所制成,其中,该外壳的内部设有一控水阀座及一控水阀,该控水阀座的一 侧与一出水管相接,该控水阀是容置于控水阀座之内,且控水阀的上端是与操 作把手连结。当拨动把手时,可控制冷、热水的混合比及出水量。随着消费水准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发展出特殊材质的水龙头已是相关业界 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陶瓷具有美观及质轻的优点,而将陶瓷应用在水龙头的 外壳上,也可降低水龙头于生产过程当中所制造的污染,以符合环保要求。为求水龙头坚固耐用, 一般皆于陶瓷外壳与控水阀座之间以填充材料填实, 然而,当控水阔需要维修时,往往因为控水阀座已被填充材料包实,无法取出 控水阀而必须更换整组水龙头,既不经济也不环保,在水龙头上的应用仍具有 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龙头结构, 以解决陶瓷材料应用在水龙头上的维修问题,同时以方便在壳体内组装该阀体。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龙头结构,通过由一止漏垫圈螺合于 下盖的上方,以防止壳体与控水阀座之间的填充材料溢出壳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对于所提供的水龙头结构,通过由一可拆卸的控 水阀座上盖,以方便维修控水阀座内的控水阀。当使用该阀体在一水龙头的壳体内时,可方便于壳体内组装该阀体,且方 便维修,而通过止漏垫圈,可防止壳体与阀体之间的填充材料溢出壳体上方的 开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把手,该壳体内设有一 阀体,该阀体设有一控水阀及一控水阀座,该控水阀的上端是凸出于壳体上方所设的开口,且壳体与阀体之间的空间被填充材料填实,而该把手是与该阀体 上端相结合以控制水流,另该控水阀座包括一上盖、 一下盖以及一底座,以方 便于壳体内组装该阀体。实施时,该壳体与阀体之间的空间被PU材质的填充材料填实,而控水阀座 的上盖的上方设有一固定螺帽,该固定螺帽的下方设有一止漏垫圈,且该止漏 垫圈是螺合于下盖的上方,以防止壳体与控水阀座之间的填充材料包覆住上盖, 供人员方便于壳体内拆卸该上盖而维修控水阀。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技术通过由上盖、下盖与底座于水龙头壳体内组合成控水阀座, 可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并减少水龙头的组装时间。2. 用新型所设的控水阀座的组件是以螺合的方式结合,可适用于不同大小 的水龙壳体,在使用时相当具有弹性,且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3. 用新型利用螺合于下盖上方的止漏垫圈,当陶瓷壳体及阀体之间在填实 PU材质的填充材料时,可防止填充材料由壳体上方的开口溢出,以增加组装上 的便利性。4. 用新型所设的陶瓷壳体及阀体之间在填实PU材质的填充材料后,可克服陶瓷易碎的缺点,以提高水龙头的耐用度及使用寿命。5. 用新型利用下盖上方所设的止漏垫圈,当陶瓷壳体及阀体之间在填实PU材质的填充材料时,可防止该填充材料包覆住控水阀座的上盖,以方便日后维 修阀体内的控水阀。6. 用新型于使用时,可通过由水龙头上、下方所设的固定螺帽与固定片以将 控水阀座紧迫固定在水龙头壳体的内部,组装上相当容易,且可提高水龙头的 耐用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龙头阀体结构的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水龙头阀体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水龙头结构的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4为本技术水龙头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5为本技术水龙头结构的实施例于维修控水阀时的组件分解图6为本技术水龙头结构的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水龙头阀体结构l;控水阀座2;上盖21;下盖22;底座 23;进水端231;出水端232;容置空间24;控水阀3;固定螺帽4;止漏垫圈 41;水龙头结构5;壳体51;把手52;开口53;大开口54;出水管55;固定片56; PU材料6。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2,其为本技术水龙头阀体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 一控水阀座2以及一控水阀3。该控水阀座2包括一上盖21、 一下盖22以及一底座23,其中该上盖21具 有外螺纹,该下盖22的上方具有内螺纹,且该上盖21的直径小于下盖22的直 径,使上盖可螺合于下盖的内部。又该下盖22的下方具有内螺纹,该底座23 的上方具有外螺纹,且该下盖22的直径大于底座23的直径,使下盖22可螺合 于底座23上方的外部。当上盖21、下盖22与底座23同时螺合成控水阀座2时,控水阀座2的内 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4,且该容置空间24是与底座23所设的进水端231及出 水端232连通。而该控水阀3为一圆柱形体,由上盖21螺合于下盖22内部而 紧迫固定该控水阀3于容置空间24内,以控制水流由进水端231流入,而后再 从出水端232向外流出。请参阅图3和4,其为本技术水龙头结构5的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一壳 体51、 一把手52以及上述的水龙头阀体结构1。其中该壳体51为陶瓷材质, 在该壳体51的上方设有一供把手52装设的开口 53,而该壳体51的下方设有一 供冷、热水管(图中未示)连接的大开口 54。该阀体1设于壳体51的内部,该 阀体1的底座23是与一出水管55连接,而该阀体1的控水阀3的上端是凸出 于壳体51上方所设的开口 52,并与该把手52结合以控制水流。实施时,该壳体51与阀体1控水阀座2之间的空间被PU材质的填充材料6 填实(如图6所示),以防止陶瓷壳体于掉落时产生碎片。该控水阀座2的上盖21的上方是螺合有一固定螺帽4,且该固定螺帽4的直径大于壳体51上方的 开口,而该固定螺帽4的下方设有一止漏垫圈41,该止漏垫圈41是螺合于下盖 22的上方,且该止漏垫圈41的直径大于壳体51的上方开口 53。另,该壳体51 的大开口 54下方还设有一固定片56。因此,当该阀体1在壳体51内组合完成 时,可通过由迫紧壳体51上方的固定螺帽4、止漏垫圈41,以及壳体51下方 的固定片56,以紧固该阀体1于该壳体51中。再者,由于该止漏垫圈41是设于下盖的上方,可由迫紧止漏垫圈41上方 的固定螺帽4而将止漏垫圈41紧固在壳体51上方的开口 53,以防止PU材料6 在填充时溢出壳体51上方的幵口 53。当需要维修控水阀座2内的控水阀3时, 可由移除固定螺帽4及上盖21而方便地取出控水阀3 (如图5所示)。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技术通过由上盖、下盖与底座于水龙头壳体内组合成控水阔座, 可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并减少水龙头的组装时间。2. 用新型所设的控水阀座的组件是以螺合的方式结合,可适用于不同大小 的水龙壳体,在使用时相当具有弹性,且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3. 用新型利用螺合于下盖上方的止漏垫圈,当陶瓷壳体及阀体之间在填实 PU材质的填充材料时,可防止填充材料由壳体上方的开口溢出,以增加组装上 的便利性。4. 用新型所设的陶瓷壳体及阀体之间在填实PU材质的填充材料后,可克服 陶瓷易碎的缺点,以提高水龙头的耐用度及使用寿命。5. 用新型利用下盖上方所设的止漏垫圈,当陶瓷壳体及阀体之间在填实PU 材质的填充材料时,可防止该填充材料包覆住控水阀座的上盖,以方便日后维 修阀体内的控水阀。6. 用新型于使用时,可通过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把手,该壳体内设有一阀体,该阀体设有一控水阀及一控水阀座,该控水阀的上端是凸出于壳体上方所设的开口,且壳体与阀体之间的空间被填充材料填实,而该把手是与该阀体上端相结合以控制水流,另该控水阀座包括一上盖、一下盖以及一底座,以方便于壳体内组装该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淑云
申请(专利权)人: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