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42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5:24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中,所述包括底座(1),其呈块状结构的基座;外壳(s),沿着底座(1)定位设置;定位部(3),沿着外壳(s)底部侧边及中心抵触,定位部(3)包括底座(1)上设有中心块(31),中心块(31)中插接有向上抵触外壳(s)底面中心的伸缩轴(32)与外壳(s)底面中心抵触;围绕底座(1)侧部设有贴合片(33)与外壳(s)侧边贴合;底座(1)上部设有用于打磨外壳(s)表面毛刺的打磨刷(4);具有采用打磨刷(4)装入机加工中,用机加工程序设定打磨路径,去除机加工铣削时锐角区域的机加工毛刺,避免人工去毛刺导致的低效和不稳定的效果。

A kind of grinding machine with high efficiency to remove machining burr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an efficient deburring grinder, wherein the said grinder comprises a base (1), a base in block structure; a shell (s), which is positioned along the base (1); a positioning part (3), which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bottom side and center of the outer shell (s); the positioning part (3), including a center block (31) on the base (1), which is inserted in the center block (31 The expansion shaft (32) which conflicts with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shell (s) upward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bottom center of the shell (s); the lamination piece (33) is arranged around the side of the base (1) to fit with the side of the shell (s);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1) is provided with a grinding brush (4) for grinding the burr on the surface of the shell (s); the grinding path is set with the machining program to remove the sharp corner area during machining and milling Machining burr to avoid the effect of low efficiency and instability caused by manual debur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
本申请涉及3c产品外壳的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572653.2;一种带有碰撞检测器的数控机床,包含数字控制器和加工部分,所述加工部分包含刀盘,所述刀盘上具有刀具,所述刀盘的下方固定有所述碰撞检测器,所述碰撞检测器包含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含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无线发射器和电源模组;所述检测单元包含固定套和检测部,所述固定套为中空状;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器结构简单,固定方便,能对工件是否将碰撞刀具进行快速检测;且对工件的定位快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申请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该申请中,在3c产品外壳的加工中,通常采用该刀具10对外壳进行加工,但是加工出的外壳s上具有毛刺,需要进行清除。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中,所述包括底座,其呈块状结构的基座、表面铺设为水平面;外壳,其呈长方体块状结构,沿着底座定位设置;定位部,沿着外壳底部侧边及中心抵触,定位部包括中心块、设在中心块中的伸缩轴、贴合片;底座上设有中心块,中心块中插接有向上抵触外壳底面中心的伸缩轴与外壳底面中心抵触;围绕底座侧部设有贴合片与外壳侧边贴合;底座上部设有用于打磨外壳表面毛刺的打磨刷。所述打磨刷包括呈圆柱形成的毛刷,毛刷中心向上设有连接自动化加工盘的钻轴。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自动化加工盘,自动化加工盘向下延伸有加工轴,加工轴上设置有钻轴。所述底座上设有气夹头,气夹头沿着底座上表面固定设置、顶端可卡接在外壳的端部;气夹头包括恒压气缸座,其沿着外壳四端外侧设置、并固定在底座的表面上。所述恒压气缸座中的伸缩轴顶端设有用于卡接外壳端部的卡轴。所述卡轴与外壳端部的对接处固定设有软性压头。所述卡轴的中间位置铰接有铰接臂,卡轴的一端头连接至伸缩轴顶端、另一端头上固定有软性压头。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1、采用70-90邵氏硬度单位尼龙盘刷,装入机加工的加工轴51,用机加工程序设定走刷路径并增加0.2mm过盈量,去除机加工铣削时锐角区域的机加工毛刺,避免人工去毛刺导致的低效和不稳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气夹头的安装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中打磨刷的4种打磨路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中,所述包括底座1,其呈块状结构的基座;外壳s,沿着底座1定位设置;定位部3,沿着外壳s底部侧边及中心抵触,定位部3包括底座1上设有中心块31,中心块31中插接有向上抵触外壳s底面中心的伸缩轴32与外壳s底面中心抵触;围绕底座1侧部设有贴合片33与外壳s侧边贴合;底座1上部设有用于打磨外壳s表面毛刺的打磨刷4;具有采用打磨刷4装入机加工中,用机加工程序设定打磨路径,去除机加工铣削时锐角区域的机加工毛刺,避免人工去毛刺导致的低效和不稳定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着外壳s的底部及其中心位置对其进行定位,其中,沿着外壳s的侧边设置夹头结构,在打磨刷4清除外壳s的凹槽s1位置的毛刺时,夹头为打开状态如图1中所示,为开启状态。其中,打磨刷4中向上延伸出的转轴41插接在自动化加工盘5的加工轴51中,自动化加工盘5即现有技术刀具10的加工盘。转轴41的直径与现有技术中刀具的直径相同,进而实现互通,充分利用刀具10的加工路径。其中,设定打磨刷4的加工路径如图3中,数控加工中的自动化加工盘5夹持打磨刷4:打磨路径①、②状态下,路径①沿着轨迹a1、a2、a3、a4形成4条半工字形的加工路径,主要用于打磨外壳s外侧边上凹槽s1及凹槽s1连接形成的侧边,去除上表面毛刺。路径②为进一步的的对外壳s侧边内侧壁进行加工,沿着b1、b2、b3、b4进行旋转打磨外壳s内壁形成的口字形结构,不断打磨,去除侧壁上毛刺。打磨路径③状态下,沿着外壳s内部表面形成的凹字形结构,打磨路径为c1、c2、c3、c4进而完成对外壳s内部表面的充分打磨。打磨路径④状态下,沿着外壳s内部中心槽位置进行槽口及槽口内壁的打磨d1、d2、d3、d4进而完成充分外壳s内部中心槽的充分打磨。参见图1至图3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中,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中,所述包括底座1,其呈块状结构的基座、表面铺设为水平面11;底座1,其采用铸铁板制作缓冲振动,呈块状结构的板体具有简单结构,设置表面铺设为水平面保证安装精确的、沿着外壳s外侧底部进行总体支撑及固定。外壳s,其呈长方体块状结构,沿着底座1定位设置;该外壳s为规则结构的3c产品壳。定位部3,沿着外壳s底部侧边及中心抵触分别进行定位及支撑,保证夹头在不夹持的状态下依然可以稳定地对外壳s进行定位。定位部3包括中心块31沿着外壳s底部中心定位、设在中心块31中的伸缩轴32保证中心位置充分定位,沿着外壳s的侧边进行贴合接触,通过贴合片33保证外壳s侧边形成回字形的定位结构;底座1上设有中心块31,中心块31中插接有向上抵触外壳s底面中心的伸缩轴32与外壳s底面中心抵触;伸缩轴32沿着其底部中心位置设置弹簧柱或塑胶柱帮助其进行定位及缓冲。围绕底座1侧部设有贴合片33与外壳s侧边贴合,当外壳s为铁制或含铁材料制作是,贴合片33可以为粘结片或吸附片或磁铁片,通过贴合片33完成对底座1侧部地面的接触定位。底座1上部设有用于打磨外壳s表面毛刺的打磨刷4。沿着其顶部设置打磨刷4,其中,呈圆柱形成的毛刷42采用70-90邵氏硬度单位尼龙盘刷,毛刷42中心向上固定连接的钻轴41装入机加工的加工轴51,用机加工程序设定毛刷42行走路径①②③④,并为毛刷42的路径增加0.2mm过盈量保证软性的打磨缓冲,从而去除机加工铣削时锐角区域的机加工毛刺,避免人工去毛刺导致的低效和不稳定。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自动化加工盘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n底座(1),其呈块状结构的基座、表面铺设为水平面;/n外壳(s),其呈长方体块状结构,沿着底座(1)定位设置;/n定位部(3),沿着外壳(s)底部侧边及中心抵触,定位部(3)包括中心块(31)、设在中心块(31)中的伸缩轴(32)、贴合片(33);/n底座(1)上设有中心块(31),中心块(31)中插接有向上抵触外壳(s)底面中心的伸缩轴(32)与外壳(s)底面中心抵触;/n围绕底座(1)侧部设有贴合片(33)与外壳(s)侧边贴合;/n底座(1)上部设有用于打磨外壳(s)表面毛刺的打磨刷(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底座(1),其呈块状结构的基座、表面铺设为水平面;
外壳(s),其呈长方体块状结构,沿着底座(1)定位设置;
定位部(3),沿着外壳(s)底部侧边及中心抵触,定位部(3)包括中心块(31)、设在中心块(31)中的伸缩轴(32)、贴合片(33);
底座(1)上设有中心块(31),中心块(31)中插接有向上抵触外壳(s)底面中心的伸缩轴(32)与外壳(s)底面中心抵触;
围绕底座(1)侧部设有贴合片(33)与外壳(s)侧边贴合;
底座(1)上部设有用于打磨外壳(s)表面毛刺的打磨刷(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刷(4)包括呈圆柱形成的毛刷(42),毛刷(42)中心向上设有连接自动化加工盘(5)的钻轴(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去除机加工毛刺的打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自动化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红钱浩谢红全谢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吉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