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淑萍专利>正文

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114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包括床头板、床尾板和床架,所述床架位于床头板和床尾板之间,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床头板顶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床架上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底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架上的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一端靠近床尾板的一号床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分别位于一号床板两侧的二号床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一端与一号床板另一端相连接的三号床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分别位于三号床板两侧的四号床板、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侧表面且靠近四号床板一端的一号滑槽、设置在一号滑槽内的一号滑块、分别设置在一号滑块上表面一端的一号助推板。

A kind of nursing sidearm for critical patien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itical patient care sid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edside board, a bedside tailboard and a bedside frame, the bedside fram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bedside board and the bedside tailboard, the bottom of the bedside board and the bedside tailboard are provided with a moving device, the top of the bedside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hanging device, the bedsid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device, the bottom of the auxiliary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device, and the auxiliar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installation slot arranged on the bed frame, a bed plate No.1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slot with one end close to the bed tail plate, a bed plate No.2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slot 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bed plate No.1, a bed plate No.3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slot with one end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bed plate No.1, a bed plate No.4 arranged in the installation slot 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bed plate No.3, and a bed plate No The first chute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second bed plate and close to one end of the fourth bed plate, the first slider set in the first chute, and the first booster board set at one end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irst slider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
技术介绍
就危重病人所使用的护理床而言,虽说有多种多样,但其结构都多有不同,由于危重病人不能自理、且久躺不起,容易产生褥疮,为了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病人需要在他人协助下不断进行向左或向右的侧身活动,该护理操作十分频繁费力,病人与看护人员均感到较大困难与负担,有时也需要处于半坐起的状态,操作不便,目前护理床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提供辅助装置、支撑装置和悬挂装置,该装置通过辅助装置可以将床板根据需要连接,当需要翻身时,可连接相对应一侧的二号床板与四号床板,当需要坐起时,将三号床板与四号床板连接,启动相对应的支撑装置即可进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患者痛苦,通过悬挂装置可以根据患者及环境需要,调整挂钩,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便于患者使用,且使用结束后或患者不需输液时,支撑装置可进行收纳,减少占用空间面积,该装置通过万向轮可以轻松移动装置整体,便于医务人员推动装置整体从而移动危重患者,而且空心支撑台可以增强装置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包括床头板、床尾板和床架,所述床架位于床头板和床尾板之间,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床头板顶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床架上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底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架上的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一端靠近床尾板的一号床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分别位于一号床板两侧的二号床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一端与一号床板另一端相连接的三号床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分别位于三号床板两侧的四号床板、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侧表面且靠近四号床板一端的一号滑槽、设置在一号滑槽内的一号滑块、分别设置在一号滑块上表面一端的一号助推板、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侧表面且分别一号滑槽相对应的二号滑槽、分别设置在三号床板相对两侧的一组三号滑槽、设置在三号滑槽内的二号滑块、分别设置在二号滑块上表面一端的二号助推板、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侧表面且分别与三号滑槽相对应的四号滑槽;所述支撑装置,其包括两端分别与床头板和床尾板相连接且位于床架下方的支撑板、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和四号床板底部的一组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安装板侧表面的轴承、两端分别插装在轴承内的旋转杆、套装在旋转杆上的U型连接板、顶部与U型连接板底部中心处相连接的伸缩杆、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伸缩端与伸缩杆底部相连接的伸缩电机;所述悬挂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头板上侧表面的通孔、设置在床头板上表面且与通孔上方相连接的开口、插装在通孔内且两端伸出通孔的固定杆、位于通孔内且安装在固定杆上的连接杆、活动安装在连接杆另一端的挂钩。作为优选,所述移动装置,其包括分别设置在床头板和床尾板底部的一组支腿、分别设置在支腿底部侧表面的外螺纹、活动套装在支腿底部的空心支撑台、设置在空心支撑台内侧顶部且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设置在支腿底部且位于空心支撑台内部的万向轮。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呈扁平状,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一号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挂钩与连接杆连接端呈Y型,所以挂钩Y型端设有二号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挂钩通过螺栓活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一号滑槽和二号滑槽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所述三号滑槽和四号滑槽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作为优选,所述一号滑槽、二号滑槽、三号滑槽和四号滑槽横截面均为凸型,所述一号滑块和二号滑块均为凸型。作为优选,所述床架两侧设有护栏。作为优选,所述一号床板、二号床板、三号床板、四号床板均通过合页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该装置通过辅助装置可以将床板根据需要连接,当需要翻身时,可连接相对应一侧的二号床板与四号床板,当需要坐起时,将三号床板与四号床板连接,启动相对应的支撑装置即可进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减少患者痛苦,通过悬挂装置可以根据患者及环境需要,调整挂钩,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便于患者使用,且使用结束后或患者不需输液时,支撑装置可进行收纳,减少占用空间面积,该装置通过万向轮可以轻松移动装置整体,便于医务人员推动装置整体从而移动危重患者,而且空心支撑台可以增强装置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辅助装置和支撑装置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收纳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悬挂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1-床头板;2-床尾板;3-床架;4-安装槽;5-一号床板;6-二号床板;7-三号床板;8-四号床板;9-一号滑槽;10-一号滑块;11-一号助推板;12-二号滑槽;13-三号滑槽;14-二号滑块;15-;16-四号滑槽;17-支撑板;18-安装板;19-轴承;20-旋转杆;21-U型连接板;22-伸缩杆;23-伸缩电机;24-通孔;25-开口;26-固定杆;27-连接杆;28-挂钩;29-支腿;30-外螺纹;31-空心支撑台;32-内螺纹;33-万向轮;34-一号安装孔;35-二号安装孔;36-螺栓;37-护栏;38-合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包括床头板1、床尾板2和床架3,所述床架3位于床头板1和床尾板2之间,所述床头板1和床尾板2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床头板1顶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床架3上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底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架3上的安装槽4、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一端靠近床尾板2的一号床板5、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分别位于一号床板5两侧的二号床板6、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一端与一号床板5另一端相连接的三号床板7、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分别位于三号床板7两侧的四号床板8、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6侧表面且靠近四号床板8一端的一号滑槽9、设置在一号滑槽9内的一号滑块10、分别设置在一号滑块10上表面一端的一号助推板11、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8侧表面且分别一号滑槽9相对应的二号滑槽12、分别设置在三号床板7相对两侧的一组三号滑槽13、设置在三号滑槽13内的二号滑块14、分别设置在二号滑块14上表面一端的二号助推板15、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8侧表面且分别与三号滑槽13相对应的四号滑槽16;所述支撑装置,其包括两端分别与床头板1和床尾板2相连接且位于床架3下方的支撑板17、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6和四号床板8底部的一组安装板18、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8侧表面的轴承19、两端分别插装在轴承19内的旋转杆20、套装在旋转杆20上的U型连接板21、顶部与U型连接板21底部中心处相连接的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包括床头板(1)、床尾板(2)和床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3)位于床头板(1)和床尾板(2)之间,所述床头板(1)和床尾板(2)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床头板(1)顶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床架(3)上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底部设有支撑装置;/n所述辅助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架(3)上的安装槽(4)、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一端靠近床尾板(2)的一号床板(5)、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分别位于一号床板(5)两侧的二号床板(6)、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一端与一号床板(5)另一端相连接的三号床板(7)、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分别位于三号床板(7)两侧的四号床板(8)、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6)侧表面且靠近四号床板(8)一端的一号滑槽(9)、设置在一号滑槽(9)内的一号滑块(10)、分别设置在一号滑块(10)上表面一端的一号助推板(11)、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8)侧表面且分别一号滑槽(9)相对应的二号滑槽(12)、分别设置在三号床板(7)相对两侧的一组三号滑槽(13)、设置在三号滑槽(13)内的二号滑块(14)、分别设置在二号滑块(14)上表面一端的二号助推板(15)、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8)侧表面且分别与三号滑槽(13)相对应的四号滑槽(16);/n所述支撑装置,其包括两端分别与床头板(1)和床尾板(2)相连接且位于床架(3)下方的支撑板(17)、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6)和四号床板(8)底部的一组安装板(18)、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8)侧表面的轴承(19)、两端分别插装在轴承(19)内的旋转杆(20)、套装在旋转杆(20)上的U型连接板(21)、顶部与U型连接板(21)底部中心处相连接的伸缩杆(22)、设置在支撑板(17)上且伸缩端与伸缩杆(22)底部相连接的伸缩电机(23);/n所述悬挂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头板(1)上侧表面的通孔(24)、设置在床头板(1)上表面且与通孔(24)上方相连接的开口(25)、插装在通孔(24)内且两端伸出通孔(24)的固定杆(26)、位于通孔(24)内且安装在固定杆(26)上的连接杆(27)、活动安装在连接杆(27)另一端的挂钩(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重病人护理侧身器,包括床头板(1)、床尾板(2)和床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3)位于床头板(1)和床尾板(2)之间,所述床头板(1)和床尾板(2)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床头板(1)顶部设有悬挂装置,所述床架(3)上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底部设有支撑装置;
所述辅助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架(3)上的安装槽(4)、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一端靠近床尾板(2)的一号床板(5)、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分别位于一号床板(5)两侧的二号床板(6)、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一端与一号床板(5)另一端相连接的三号床板(7)、设置在安装槽(4)内且分别位于三号床板(7)两侧的四号床板(8)、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6)侧表面且靠近四号床板(8)一端的一号滑槽(9)、设置在一号滑槽(9)内的一号滑块(10)、分别设置在一号滑块(10)上表面一端的一号助推板(11)、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8)侧表面且分别一号滑槽(9)相对应的二号滑槽(12)、分别设置在三号床板(7)相对两侧的一组三号滑槽(13)、设置在三号滑槽(13)内的二号滑块(14)、分别设置在二号滑块(14)上表面一端的二号助推板(15)、分别设置在四号床板(8)侧表面且分别与三号滑槽(13)相对应的四号滑槽(16);
所述支撑装置,其包括两端分别与床头板(1)和床尾板(2)相连接且位于床架(3)下方的支撑板(17)、分别设置在二号床板(6)和四号床板(8)底部的一组安装板(18)、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8)侧表面的轴承(19)、两端分别插装在轴承(19)内的旋转杆(20)、套装在旋转杆(20)上的U型连接板(21)、顶部与U型连接板(21)底部中心处相连接的伸缩杆(22)、设置在支撑板(17)上且伸缩端与伸缩杆(22)底部相连接的伸缩电机(23);
所述悬挂装置,其包括设置在床头板(1)上侧表面的通孔(24)、设置在床头板(1)上表面且与通孔(24)上方相连接的开口(25)、插装在通孔(24)内且两端伸出通孔(24)的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淑萍
申请(专利权)人:杨淑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