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11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00
本申请公开了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的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包括弹性绷带和橡胶板,弹性绷带包括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均与橡胶板固定连接,橡胶板上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有托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托块,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橡胶板内有空腔,空腔内有旋杆,本方案不仅能满足临床上颞下颌关节脱位后,颞下颌关节维持于功能位,防止复位后再脱位的需求,还可以满足下颌骨骨折后将其固定,从而利于骨折端的愈合,除此之外还能有效的用于腮腺肿瘤术后的加压包扎,防止涎漏的情况发生。

A kind of elastic bandage for maxillofacial compression fixation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maxillofacial compression fixed elastic bandage, which comprises an elastic bandage and a rubber plate, the elastic bandage comprises a first bandage and a second bandage, the first bandage and the second bandag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ubber plate, the rubb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trut, a second strut and a third strut, the second strut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plate, the first strut and the third strut One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block,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is hing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supporting rod is hing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re is a cavity in the rubber plate, and there is a rotating rod in the cavity. This scheme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slocation of TMJ,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the following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pressure bandaging after parotid gland tumor operation to prevent salivary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
技术介绍
口腔颌面部手术以后,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需要进行加压包扎,特别是腮腺肿瘤术后,正确适度的包扎有助于伤口的止血和愈合,现在通常采用纱布缠绕头部及颌面部对伤口处进行包扎的方式来实现止血。但是纱布缠绕包扎不仅过程繁琐、费时费力,而且在包扎时,如果包扎过紧,会引起头痛,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睡眠,伤口处出现肿胀,甚至呼吸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开号为CN20258977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颌面部压迫带,包括压迫袋,所述压迫袋的两端分别连接系带,所述压迫袋内放置纱布,所述系带围绕头部系紧,将所述压迫袋压迫于颌面部创伤处。使用时,压迫袋位于人中位置,系带围绕头部系于耳朵上方处。上述颌面部压迫带的操作虽然具有简便、易于调节、拆卸方便,成本低,但是在临床上颞下颌关节脱位、下颌骨骨折、颌面部手术后的患者不仅需要固定面部,维持于功能位,还需要防止复位后再脱位的情况发生,使用上述颌面部压迫带在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因头部解剖结构特点,将需要固定的部位固定后,当患者讲话或者吃饭时会运动下颌部位,此时系带容易变松,不能满足临床上颞下颌关节脱位后,颞下颌关节维持于功能位,防止复位后再脱位的需求,以及腮腺肿瘤术后不能有效的加压包扎,发生涎漏的情况,而失去了包扎的意义;2、当结扎过紧时,经系带缠绕、结扎的部位会出现压痕,受力不均匀,而且影响口腔颌面部的活动,引起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颌面部压迫带影响口腔颌面部活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包括弹性绷带和弧形的橡胶板,所述弹性绷带包括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所述橡胶板位于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之间,所述第一绷带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扣,所述第二绷带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扣卡接的挂钩;所述橡胶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贯穿橡胶板下表面的旋杆,所述旋杆与橡胶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旋杆上套设有齿轮,所述橡胶板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橡胶板的上表面,所述橡胶板的上部设有分别供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尺寸均大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尺寸,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远离橡胶板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托块,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托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支撑杆远离托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侧边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本方案的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时,将弧形的橡胶板对准患者面部的下颔部位,由于第一绷带的一端有连接扣,第一绷带的另一端与橡胶板固定连接,第二绷带的一端有挂钩,第二绷带的另一端也与橡胶板固定连接,所以将连接扣扣在挂钩上,即可使用,当患者的下颌骨与橡胶板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时,手动顺时针旋转旋杆,第二支撑杆垂直于橡胶板且固定不动,此时托板托住下颌,齿轮顺时针转动,因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侧边均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并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在齿轮的相反侧,所以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同时向内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支撑杆向内滑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三支撑杆也向内滑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同时向内滑动使得下颌骨与橡胶板间的间隙缩短,并且由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均与托块转动连接,所以托块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滑动的过程中会自动调节成贴合患者面部的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方案的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通过旋转旋杆,旋杆上的齿轮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侧边的齿条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同时移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支撑杆滑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三支撑杆滑动,支撑杆同时滑动改变下颌骨与橡胶板间的间隙,满足患者在临床上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术后固定颞下颌关节,以及在腮腺肿瘤术后进行加压包扎的目的。进一步,所述连接扣为排搭扣。普通连接是以魔术贴的方式进行粘贴,在头部进行粘贴时,会出现粘贴到头发的情况,导致患者感觉不适,排搭扣可以直接扣在挂钩上,不会勾住患者头发,并且排搭扣可以为四排搭扣、五排搭扣或者更多排搭扣,以适应头部大小不一的患者使用。进一步,所述绷带上设有透气孔。其目的是,可以避免患者在佩戴绷带的过程中面部出汗,绷带固定的部位无法及时排汗散热的问题。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顶端均朝第二支撑杆倾斜。其目的是,相比竖直方向的设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顶端均朝第二支撑杆倾斜的时候更加贴合患者的面部,佩戴的时候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进一步,所述托板与托块均为颌面部贴合的弧形设置。其目的是,采用弧形设置不仅使其与患者面部更加贴合,也起到了支撑患者面部的作用。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均与开孔的一侧铰接。其作用是,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开孔铰接后,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与橡胶板的下表面不接触,悬空设置,既不影响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摆动,避免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在移动时与橡胶板的下表面产生摩擦,减小对橡胶板的磨损,从而增加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连接扣1、第一绷带2、第一支撑杆3、橡胶板4、第一连接杆5、托板6、第二支撑杆7、旋杆8、齿轮9、第二连接杆10、第三支撑杆11、空腔12、托块13、第二绷带14、挂钩15。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包括弹性绷带和形状为弧形的橡胶板4,弹性绷带包括第一绷带2和第二绷带14,第一绷带2的一端设有连接扣1,连接扣1为排搭扣,第一绷带2的另一端与橡胶板4固定连接,第二绷带14的一端设有挂钩15,连接扣1和挂钩15卡扣连接,挂钩15可以勾住排搭扣,第二绷带14的另一端也与橡胶板4固定连接,第一绷带2和第二绷带14均设有透气孔;橡胶板4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7和第三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7固定连接在橡胶板4的上表面,橡胶板4的上部设有分别供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穿过的开孔,开孔的尺寸均大于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的尺寸,开孔的尺寸为:4~6mm,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的尺寸为:2~5mm,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均与开孔的一侧铰接,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的顶端均朝第二支撑杆7倾斜,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均贯穿橡胶板4的上表面并且均与其铰接,第二支撑杆7上设有托板6,第二支撑杆7和托板6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11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托块13,托板6与托块13均为弧形设置,第一支撑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5,第三支撑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绷带和弧形的橡胶板,所述弹性绷带包括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所述橡胶板位于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之间,所述第一绷带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扣,所述第二绷带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扣卡接的挂钩;所述橡胶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贯穿橡胶板下表面的旋杆,所述旋杆与橡胶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旋杆上套设有齿轮,所述橡胶板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橡胶板的上表面,所述橡胶板的上部设有分别供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尺寸均大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尺寸,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远离橡胶板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托块,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托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支撑杆远离托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侧边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颌面部加压固定弹力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绷带和弧形的橡胶板,所述弹性绷带包括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所述橡胶板位于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之间,所述第一绷带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扣,所述第二绷带远离橡胶板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扣卡接的挂钩;所述橡胶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贯穿橡胶板下表面的旋杆,所述旋杆与橡胶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旋杆上套设有齿轮,所述橡胶板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橡胶板的上表面,所述橡胶板的上部设有分别供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穿过的开孔,所述开孔的尺寸均大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尺寸,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远离橡胶板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托块,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托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兴莲邹亚莉兰春杨炜瑜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