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864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2:57
一种粘性阻尼器(10),具有:轮毂盘(11),安装于旋转轴的;环状阻尼器(22),具备惯性质量体(21),且配置于轮毂盘(11)的外周部的;以及散热盘(31)、(32),设于环状阻尼器(22)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一面的。散热盘(31)、(3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具备朝环状阻尼器(22)的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41),以及朝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空气流出口(42)。

Viscous damper

A viscous damper (10) is provided with a hub disc (11) mounted on a rotating shaft, a ring damper (22) with an inertia mass body (21) and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part of the hub disc (11), and a heat dissipation disc (31) and (32) arranged on at least one side of both ends of the ring damper (22). The cooling disks (31) and (32)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oling paths spac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and the cooling paths are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opening (41) in front of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annular damper (22) and an air flow outlet opening (42) in the rear of the rotation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性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性阻尼器,安装于内燃机的曲轴等旋转轴,吸收旋转轴的扭转振动。
技术介绍
作为汽车、卡车、公交车等车辆的动力源,或者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工业机械的动力源使用的内燃机,也就是发动机,具有曲轴或凸轮轴等旋转轴。由于发动机的燃烧周期的原因,对曲轴等旋转轴施加伴随旋转脉动的转矩,从而,旋转轴发生扭转振动。为了吸收这种扭转振动,扭振阻尼器安装于旋转轴。作为扭振阻尼器,有一种称为粘性阻尼器。粘性阻尼器具有:安装于旋转轴的轮毂侧部件和旋转自由地安装于轮毂侧部件的外周部的惯性质量体,通过配置于轮毂侧部件和惯性质量体之间的衰减液的剪切阻力,吸收并消散旋转轴的扭转振动。粘性阻尼器有内部质量块型和外部质量块型,内部质量块型为惯性质量体,也就是惯性质量块收纳于设置在轮毂侧部件的外周部的环状阻尼器外壳内的类型,外部质量块型为惯性质量块安装成包围轮毂侧部件,即轮毂盘的外周部的外侧的类型。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内部质量块型的粘性阻尼器。这种粘性阻尼器中,作为轮毂盘的法兰的外周部设有阻尼器外壳,阻尼器外壳的工作腔内收纳有惯性质量体和粘性的衰减介质。阻尼器外壳的两端面中至少之一设有风扇盘,所述风扇盘具备在阻尼器外壳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具备多个内侧冷却通路和多个外侧冷却通路,其中,所述多个内侧冷却通路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配置成同心圆状,所述多个外侧冷却通路位于比内侧冷却通路更靠近直径方向外侧的位置,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配置成同心圆状,内侧冷却通路具有与外侧冷却通路不同的尺寸。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040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粘性阻尼器中,阻尼器运行过程中,即,旋转时,使沿半径方向输送的空气首先接触内侧冷却通路,之后接触外侧冷却通路,阻尼器通过从冷却通路到空气的热传递得以冷却。而且,通过在内侧冷却通路和外侧冷却通路之间设置间隔,使得此处产生紊流,阻止了层状的空气流动,提高了热传递。然而,这种粘性阻尼器中,冷却通路在半径方向,也就是相对于旋转方向的直角方向形成,而且由于该冷却通路的开口不朝向阻尼器的旋转方向开口,不能利用阻尼器的旋转产生的旋转方向的空气流,因此,被导入冷却通路的冷却空气是有限的,存在无法提高粘性阻尼器的冷却效果的问题。并且,经过内侧冷却通路,吸收热量并被加热的空气会再次被导入外侧冷却通路,因此不能提高冷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冷却效率的粘性阻尼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粘性阻尼器具有:轮毂盘,安装于旋转轴;环状阻尼器,配置于所述轮毂盘的外周部,且具备惯性质量体并且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与所述轮毂盘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衰减液;以及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环状阻尼器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一面,所述散热片由冷却通路构成,且在所述环状阻尼器的端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通路具备朝向所述环状阻尼器的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以及朝向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空气流出口。专利技术效果设于环状阻尼器的散热片,即冷却通路的空气导入口,朝向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粘性阻尼器被旋转驱动,则由于冷却通路的旋转移动,外部的空气直接流入冷却通路内。从而,即使由于构成环状阻尼器的惯性质量体和轮毂盘之间产生的差动,衰减液反复受到剪切力,环状阻尼器发热,但通过直接流入冷却通路流动的空气,环状阻尼器得以冷却,能够提高环状阻尼器的散热效率。而且,使空气流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空气导入口的开口面积,则经过冷却通路从空气流出口流出的空气和流经冷却通路的外侧的空气压力不同,因此空气流出口发生紊流,会引入部分流经冷却通路的外侧的空气,能够阻止层状的空气流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环状阻尼器的散热效率。若在散热盘设置散热片,则能够通过散热片形成冷却通路,所述散热片具备:盘基板,设于环状阻尼器的;以及片主体部,在直径方向内侧端和直径方向外侧端之间沿直径方向延伸。若使片主体部从空气导入口朝向空气流出口向远离盘基板的方向倾斜,则能够通过散热片形成空气流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空气导入口的开口面积的冷却通路。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粘性阻尼器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的2-2线截面图。图3的(A)是示出图2的正面侧的立体图,图3的(B)是示出图2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4的(A)是图3的(A)的主视图,图4的(B)是图3的(B)的后视图。图5的(A)是图4的(A)所示散热盘的放大主视图,图5的(B)是从下侧观察图4的(A)的截面图。图6的(A)是图5的(A)中的6A-6A线放大截面图,图6的(B)是图5的(A)中的6B-6B线放大截面图。图7的(A)、(B)是分别示出散热盘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粘性阻尼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粘性阻尼器10,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轮毂盘11,轮毂盘11安装于作为乘用车、卡车、公交车等车辆,或建筑机械等工业机械的动力源使用的发动机的曲轴或凸轮轴等旋转轴S。轮毂盘11的直径方向外侧部构成正面壁12,正面壁12设有形成整体的外周壁13,外周壁13相对于正面壁12大致成直角。轮毂盘11的背面配置有内周壁14,内周壁14具有安装于轮毂盘11的法兰15,内周壁14相对于法兰15大致成直角。外周壁13和内周壁14的背面安装有盖板16,由正面壁12、外周壁13、内周壁14以及盖板16形成环状的阻尼器外壳17。正面壁12由轮毂盘11的外周部形成,轮毂盘11还构成阻尼器外壳17的一部分。阻尼器外壳17内形成有环状的收纳室18,收纳室18内收纳有环状的惯性质量体21,且硅油作为衰减液L填充于阻尼器外壳17和惯性质量体21之间的间隙。由阻尼器外壳17、惯性质量体21以及衰减液L,构成配置于轮毂盘11的外周部的环状阻尼器22。本文中,图1所示面为粘性阻尼器10的正面,相反面为粘性阻尼器10的背面。法兰15焊接于轮毂盘11,盖板16在惯性质量体21装入收纳室18内的状态下,焊接于外周壁13和内周壁14。盖板16形成有液体注入口23,衰减液L被注入阻尼器外壳17和惯性质量体21之间的间隙后,液体注入口23被未图示出的密封栓密封。轮毂盘11和与其形成整体的正面壁12及外周壁13由冲压加工钢板制成,内周壁14和法兰15形成整体的部件,以及盖板16也由冲压加工钢板制成。另外,可以通过铸造制造内周壁14和正面壁12与轮毂盘11以及外周壁13形成整体的部件。正面壁12和惯性质量体21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24,推力轴承24收纳在惯性质量体21所形成的凹部。盖板16和惯性质量体21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25,推力轴承25收纳在惯性质量体21所形成的凹部。轮毂盘11和法兰15形成有安装孔26,粘性阻尼器10通过贯穿安装孔26的未图示出的螺纹部件安装于旋转轴S。粘性阻尼器10通过旋转轴S被旋转驱动,旋转轴S发生扭转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轮毂盘,安装于旋转轴;/n环状阻尼器,配置于所述轮毂盘的外周部,且具备惯性质量体,并且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与所述轮毂盘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衰减液;以及/n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环状阻尼器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一面,/n所述散热片由冷却通路构成,且在所述环状阻尼器的端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通路具备朝向所述环状阻尼器的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以及朝向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空气流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1 JP 2017-0710671.一种粘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轮毂盘,安装于旋转轴;
环状阻尼器,配置于所述轮毂盘的外周部,且具备惯性质量体,并且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与所述轮毂盘之间的间隙填充有衰减液;以及
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环状阻尼器的两端面中的至少一面,
所述散热片由冷却通路构成,且在所述环状阻尼器的端面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通路具备朝向所述环状阻尼器的旋转方向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以及朝向旋转方向后方开口的空气流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空气导入口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设于安装在所述环状阻尼器的端面的盘基板,且具备在直径方向内侧端和直径方向外侧端之间沿直径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繁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富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