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9550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目前的智能配电网评价体系没有对微型PMU装置接入智能配电网的影响进行评估。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互动性构建评价体系,兼顾主观性和客观性,通过网络分析法‑改进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设定指标的评分标准,通过确定下层指标的取值得到各上层指标的评分及配电网总评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较全面地评估接入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运行水平以及PMU装置间的协调运行效果,从而可以科学评估微型PMU装置对智能配电网的支撑作用,为未来电网的建设投资提供辅助决策。

An evalu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micro PMU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valu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an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a micro PMU device.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does not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icro PMU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method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safety, reliability, economy and interaction, and takes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ethod of network analysis \u2011 improved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weight the indexes, set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indexes, and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indexes in the lower layer to get the scores of the indexes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total scores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operation level of th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nected to the micro PMU device and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effect between the PMU devices, so as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micro PMU device on th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provide the auxiliary deci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of the future power 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配电网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快速增长,电网与用户供需互动日益频繁,使得配电网出现潮流双向化、源荷智能化、网络电力电子化等新特征,配电网的源、网、荷具有较强的时空不确定性,呈现出常态化的随机波动和间歇性。为应对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和需求响应资源接入配电网的发展需求,同步测量装置(PMU)逐渐应用于配电网的状态估计、故障诊断等方面,为电力系统监视和控制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保障新形势下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新方法、新手段。然而,目前的智能配电网评价体系在指标设定上大多侧重于电网结构稳定性、可再生能源接入影响,没有对接入微型同步相量测量(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运行水平及PMU装置的协调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因此有必要对同步相量测量(PMU)装置接入智能配电网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即提供一套合理、完善的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互动性等方面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r>步骤1:针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步骤2: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网络分析法主观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主观权重;步骤3:基于各指标主观权重构建改进熵值法客观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客观权重;步骤4:结合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构建指标主客观综合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综合权重;步骤5:构建各指标的评分标准;步骤6:根据指标取值利用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综合权重进行评分;步骤7:根据评分结果对智能配电网各个指标进行优化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考虑到智能配电网中微型PMU装置的接入,根据微型PMU装置的设备性能、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的支撑改善效果、设备间的协调运行效果以及智能配电网的特点,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共划分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互动性四个一级指标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整体评价,其中每个所述一级指标对应一个二级指标集。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2包括以下分步骤:步骤21:构造网络分析层次结构;步骤22:基于网络分析层次结构通过获得的局部权重向量构造无权重超矩阵;步骤23:基于网络分析层次结构通过获得的排序向量和步骤22中的无权重超矩阵计算加权超矩阵;步骤24:利用加权超矩阵计算得到极限超矩阵,所述极限超矩阵中各行的非零稳定值即对应为各指标主观权重。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包括以下分步骤:步骤31:利用各指标的主观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初始权重矩阵;步骤32:利用初始权重矩阵中的专家打分主观权重得到占总权重的比重后进一步得到相对重要度;步骤33:利用相对重要度通过计算得到熵;步骤34:利用熵通过计算得到各指标客观权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4中各指标客观权重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表示指标个数,e(yi)表示各指标的熵。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综合权重的计算公式为:ωi=αω′i+(1-α)ω″i式中,ωi表示各指标综合权重,ω′i表示各指标主观权重,ω″i表示各指标客观权重,α表示主观权重系数。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5包括以下分步骤:步骤51:设置各指标的评分标准中用于确定评分曲线和评分函数的关键评分点,所述关键评分点包括0分,60分,75分,90分和100分;步骤52:利用专家经验和德菲尔法确定关键评分点对应的评分值;步骤53:针对设置的关键评分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方法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曲线以及拟合方程,即对应为评分曲线和评分函数。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6具体包括:将待评估配电网的各个指标实际取值代入所述各指标的评分标准中的评分函数中以得到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二级指标具体得分,结合步骤4中的各指标综合权重以得到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一级指标评分和总评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互动性方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网络分析法-改进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其兼顾主观性和客观性,设定指标的评分标准,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进行评价,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泛用性强。(2)本专利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接入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运行水平以及PMU装置间的协调运行效果,从而可以科学评估微型PMU装置对智能配电网的支撑作用,为未来电网的建设投资提供辅助决策,准确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网络分析层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指标评价体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评价方法,划分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互动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通过网络分析法-改进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设定指标的评分标准,通过确定下层指标的取值得到各上层指标的评分以及配电网总评分。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智能配电网中微型PMU装置的接入,根据其设备性能、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的支撑改善效果、设备间的协调运行效果以及智能配电网的特点,共划分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互动性共四个一级指标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包括典型智能配电网指标、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新增指标。而新增指标的赋值方法较模糊,故现对部分新增指标赋值方法进行解释说明:1.1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经电力电子变换器接入,供需强互动、多变换器相互作用使得配电网动态行为复杂化,源侧低惯量导致频率、电压动态过程时间尺度变小,抗扰动能力差,对配电网的孤岛切换与稳定控制能力产生影响。故本专利技术提出用于衡量配电网孤岛切换以及稳定控制能力的指标:1)孤岛区域电压偏差假设配电网孤岛区域内标称电压为Un,实际电压为U。电压偏差为ΔU,则孤岛区域电压偏差指标公式为:2)孤岛区域频率偏差假设配电网孤岛区域内标称频率为fn,孤岛区域的实际频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针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n步骤2: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网络分析法主观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主观权重;/n步骤3:基于各指标主观权重构建改进熵值法客观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客观权重;/n步骤4:结合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构建指标主客观综合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综合权重;/n步骤5:构建各指标的评分标准;/n步骤6:根据指标取值利用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综合权重进行评分;/n步骤7:根据评分结果对智能配电网各个指标进行优化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针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2: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网络分析法主观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主观权重;
步骤3:基于各指标主观权重构建改进熵值法客观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客观权重;
步骤4:结合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构建指标主客观综合赋权模型并得到各指标综合权重;
步骤5:构建各指标的评分标准;
步骤6:根据指标取值利用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和综合权重进行评分;
步骤7:根据评分结果对智能配电网各个指标进行优化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考虑到智能配电网中微型PMU装置的接入,根据微型PMU装置的设备性能、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的支撑改善效果、设备间的协调运行效果以及智能配电网的特点,对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共划分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互动性四个一级指标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整体评价,其中每个所述一级指标对应一个二级指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21:构造网络分析层次结构;
步骤22:基于网络分析层次结构通过获得的局部权重向量构造无权重超矩阵;
步骤23:基于网络分析层次结构通过获得的排序向量和步骤22中的无权重超矩阵计算加权超矩阵;
步骤24:利用加权超矩阵计算得到极限超矩阵,所述极限超矩阵中各行的非零稳定值即对应为各指标主观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含微型PMU装置的智能配电网的评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包括以下分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向敬山衍浩郭隆海孟祥浩谢伟谢邦鹏刘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