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954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层面、每个层面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包含的指标;2)根据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AHP基本原理,划分层次结构,通过德尔菲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采用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并应用最大特征向量法获取各个指标的常权权重;3)按照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发展的影响与其所占比例有关的影响因素,构造满足归一性的状态变权向量,得到变权模型,完成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动态评价、全面协同考虑、评价准确等优点。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ar zero carbon emission Par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ar zero carbon emission Park,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constructing a dynam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amework of near zero carbon emission Park, specifically including layers, elements contained in each layer and indexes contained in each element; 2)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index to near zero carbon emission, adopt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HP to divide the layers Structur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index is scored by Delphi method, the judgment matrix is constructed by scale method, consistency test, and constant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obtained by maximum eigenvector method; 3)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each index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ar zero carbon emiss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related to its proportion, the state variable weight vector satisfying the normalization is constructed to obtain variable weight The model comple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ynamic near zero carbon emission Park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dynamic evaluation, overall collaborative consideration, accurate evaluation,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近零碳排放园区发展评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各类环境问题的背景下,稳定全球平均气温,实施近零碳排放,直至未来碳排放绝对为零成为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近零碳排放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综合利用零碳能源替代、低碳技术、碳排放存封及碳汇、购买自愿减排量等碳中和机制使园区内碳排放量逐步趋近于零。其核心要求是减源、替代和增汇。国内对于近零碳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缺少能够准确反映近零碳排放园区发展情况的评价体系,实践中无法就实际发展状况做出规划指导。而确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发现园区内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充分的环节,同时对于其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今后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能够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纵观有关碳排放的评价方法,基本上都是静态描述。而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因此,必须使用动态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由于一个园区内各指标对引起的碳排放效应或园区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的影响是变化的,所以对各指标不能同等看待,因此,采用变权方法进行动态评价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用以实现对近零碳排放园区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层面、每个层面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包含的指标;2)根据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AHP基本原理,划分层次结构,通过德尔菲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采用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并应用最大特征向量法获取各个指标的常权权重;3)按照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发展的影响与其所占比例有关的影响因素,构造满足归一性的状态变权向量,得到变权模型,完成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所述的层面具体包括能源消耗、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林业碳汇和碳排放管理。所述的能源消耗层面包括能源生产、能源转换、能源传输和能源使用四个要素,其中,能源生产要素包含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指标,能源转换要素包含能源转换效率指标,能源传输要素包含管网系统建设指标,能源使用要素包含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和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下降率指标。所述的工业生产层面包括产业结构、工艺流程和资源利用三个要素,其中,产业结构要素包含低碳产业比重和产业间联系紧密程度指标,工艺流程要素包含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率和生产设备能耗水平指标,资源利用要素包含资源重复利用率指标。所述的建筑层面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和建筑管理三个要素,其中,建筑材料要素包含环保建材使用率指标,建筑节能要素包含节能家电占比和屋顶利用水平指标,建筑管理要素包含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监管和垃圾处理水平指标。所述的交通层面包括绿色出行、道路建设和低碳技术三个要素,其中,绿色出行要素包含绿色出行比例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占比指标,道路建设要素包含道路布局、道路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公交网线密度指标,低碳技术要素包含机动车尾气检测与控制指标。所述的废弃物处理层面包括废弃物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两个要素,其中,废弃物再利用要素包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废弃物处理要素包含污水处理达标率和废气处理达标率指标。所述的林业碳汇层面包括绿地面积和碳汇层两个要素,其中,绿地面积要素包含绿地率和人均绿地面积指标,碳汇层要素包含单位面积植被碳汇量指标。所述的碳排放管理层面包括碳排放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两个要素,其中,碳排放监测要素包含碳排放信息平台建设情况指标,管理体系建设要素包含设立近零碳排放工作领导机构和企业近零碳参与度指标。所述的步骤3)中,满足归一性的状态变权向量M具体为:M=(m1,……,mj,……,mn);变权模型具体为:其中,mj为状态变权向量M中的第j个元素,即第j个指标的状态值,Wj为第j个指标对应的变权权重,Wj(c)为第j个指标对应的常权权重,为第k个指标对应的常权权重,mk为状态变权向量M中第k个元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动态评价、评价准确:本专利技术针对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问题,提出了通过对近零碳排放区的能源消耗、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林业碳汇和碳排放管理7个视角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并确立构建要素层,根据各个要素层的基本特征作用筛选提取能够反映其相关特征的普遍适应性的具体指标,建立了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变权理念,避免了在常权评价中无论园区近零碳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指标的权重不变,使得评价体系的准确度降低。二、全面协同考虑:该评价体系能够从整体上对园区近零碳的发展进行把控,又可以评估园区内部各个层面的具体发展水平,还将园区近零碳的可持续性纳入评价的范畴。力求做到合理有效、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为我国近零碳排放园区的后续建设提出有效的指导意见。由于各评价指标一直在改变,这就要求反映各指标因素对近零碳排放发展不同影响的权重也随着园区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一定会出现某权重较小的指标的大变化被缩小,而权重较大的指标的小变化被放大的错误评价。变权的理念引入之后,使得指标的权重与现阶段近零碳的发展发生协同效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助力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为重点,以能源消耗、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林业碳汇和碳排放管理7个层面提出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的指标。本指标体系所选择指标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近似地反映近零碳排放园区的某一方面的某些基本特征,如产业集聚化、设计低碳化、企业合作化等,以为今后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信息以及可操作标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考虑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内涵和重点内容。近零碳排放园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综合利用零碳能源替代、低碳技术、碳排放存封及碳汇、购买自愿减排量等碳中和机制使园区内碳排放量逐步趋近于零;建设重点是减源、增汇和替代。2.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体系分为建筑能源消耗、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和林业碳汇5个准则层构建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体系。3.在此基础之上,以评估近零碳排放园区整体和部分环节的发展水平为目标,设计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确立构建能源生产、能源转换、能源传输、能源使用、产业结构、工艺流程、资源利用、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用以实现对近零碳排放园区的综合评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构建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层面、每个层面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包含的指标;/n2)根据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AHP基本原理,划分层次结构,通过德尔菲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采用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并应用最大特征向量法获取各个指标的常权权重;/n3)按照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发展的影响与其所占比例有关的影响因素,构造满足归一性的状态变权向量,得到变权模型,完成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用以实现对近零碳排放园区的综合评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层面、每个层面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包含的指标;
2)根据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AHP基本原理,划分层次结构,通过德尔菲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采用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并应用最大特征向量法获取各个指标的常权权重;
3)按照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发展的影响与其所占比例有关的影响因素,构造满足归一性的状态变权向量,得到变权模型,完成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层面具体包括能源消耗、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林业碳汇和碳排放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源消耗层面包括能源生产、能源转换、能源传输和能源使用四个要素,其中,能源生产要素包含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指标,能源转换要素包含能源转换效率指标,能源传输要素包含管网系统建设指标,能源使用要素包含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和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下降率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生产层面包括产业结构、工艺流程和资源利用三个要素,其中,产业结构要素包含低碳产业比重和产业间联系紧密程度指标,工艺流程要素包含工业余热回收利用率和生产设备能耗水平指标,资源利用要素包含资源重复利用率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层面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和建筑管理三个要素,其中,建筑材料要素包含环保建材使用率指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宋丽斐李琦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