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951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包括有底板,底板为矩形底板,底板的四个侧边上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三号侧板及四号侧板,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三号侧板及四号侧板均与矩形底板通过转轴连接;盖板单元上设置在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三号侧板及四号侧板的上方,盖板单元包括有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二号侧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盖板与四号侧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一盖板远离二号侧板的一端与第二盖板远离四号侧板的一端部分重合,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重合部分形状互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能够组合成一个盖板。该包装容器易于折叠,折叠后能够大大减小占地空间。

A rapid prototyping foldable packaging contai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pid forming foldable packaging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plate is a rectangular bottom plate, the four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No. 1 side plate, a No. 2 side plate, a No. 3 side plate and a No. 4 side plate in a 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and the No. 1 side plate, a No. 2 side plate, a No. 3 side plate and a No. 4 side plate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rectangular bottom plat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he cover plate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No. 1 side plate On the top of the side plate, the second side plate, the third side plate and the fourth side plate, the cover plate unit includes a first cover plate and a second cover plate, the first cover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are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shaft, the second cover plate and the top of the fourth side plate are connected by a rotating shaft, the end of the first cover plate away from the second side plate is overlapped with the end of the second cover plate away from the fourth side plate, and the first cover plate and the second cover plate are overlapped The overlapping parts of the plates are complementary in shape and fixedly connected by screws, so that the first cover plate and the second cover plate can be combined into a cover plate. The packaging container is easy to fold an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floor space after f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今塑料、纸质快递包装已经不符合绿色发展潮流,目前已有可折叠包装箱结构复杂操作难度较高。因此一款可以快速成型,结构简单利于拆装,生态环保且可重复利用的外包装便日渐为人们所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易于折叠,折叠后能够大大减小占地空间。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包括有底板,底板为矩形底板,底板的四个侧边上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三号侧板及四号侧板,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三号侧板及四号侧板均与矩形底板通过转轴连接;盖板单元上设置在一号侧板、二号侧板、三号侧板及四号侧板的上方,盖板单元包括有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二号侧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盖板与四号侧板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一盖板远离二号侧板的一端与第二盖板远离四号侧板的一端部分重合,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重合部分形状互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能够组合成一个盖板。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包括有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片,一号侧板与二号侧板相邻的一侧侧边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片的直角边连接;二号侧板的板面上开有第一通孔,沿着第一通孔边缘一周的板体上开有第一空腔;二号侧板上安装有第一内置转轴,第一内置转轴包括有第一转轴单元及与第一转轴单元连接的第一插杆;第一插杆位于第一空腔内且在第一内置转轴转动时能够在第一空腔内自由移动;第一转轴单元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一转轴单元还与第一连接片的斜边连接;还包括有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片,三号侧板与四号侧板相邻的一侧侧边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片的直角边连接;四号侧板的板面上开有第二通孔,沿着第二通孔边缘一周的板体上开有第二空腔;四号侧板上安装有第二内置转轴,第二内置转轴包括有第二转轴单元及与第二转轴单元连接的第二插杆;第二插杆位于第二空腔内且在第二内置转轴转动时能够在第二空腔内自由移动;第二转轴单元位于第二通孔内,第二转轴单元还与第二连接片的斜边连接。第一转轴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及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穿过第一连接体及第二连接体,且第一连接体及第二连接体能够围绕第一连接轴进行转动,第一连接体与第一插杆连接;第二连接体与第一连接片的斜边连接;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及第一连接轴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二转轴单元包括有第三连接体、第四连接体及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穿过第三连接体及第四连接体,且第三连接体及第四连接体能够围绕第二连接轴进行转动,第三连接体与第二插杆连接;第四连接体与第二连接片的斜边连接;第三连接体、第四连接体及第二连接轴位于第二通孔内。第一通孔与二号侧板的侧边的夹角为45°,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连接体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通孔的轴线与四号侧板的侧边的夹角为45°,第二连接轴与第三连接体之间的夹角为45°。一号侧板与相邻的二号侧板及四号侧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三号侧板与相邻的二号侧板及四号侧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一号侧板与三号侧板的高度之和不大于一号侧板与三号侧板之间底板的长度。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折叠循环使用的包装容器的有益效果是:易于折叠,可重复利用,折叠后所占体积较小,并且更为坚固,可以更好的保护所装物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底板及底板上连接的部分转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二号侧板上第一空腔及第一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二号侧板与第一连接片及一号侧板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展开过程中压缩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展开过程中步骤一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展开工程中步骤二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展开工程中步骤三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的四号侧板与第二连接片及三号侧板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一号侧板,2.二号侧板,3.三号侧板,4.四号侧板,5.底板,6.第一盖板,7.第二盖板,8.第一连接片,9.第二连接片;2-1.第一通孔,2-2.第一空腔,2-3.第一内置转轴;2-3-1.第一连接体,2-3-2.第二连接体,2-3-3.第一连接轴,2-3-4.第一插杆;4-1.第二通孔,4-2.第二空腔,4-3.第二内置转轴;4-3-1.第三连接体,4-3-2.第四连接体,4-3-3.第二连接轴,4-3-4.第二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如图1-10所示,包括有底板5,底板5为矩形底板,底板5的四个侧边上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均与矩形底板5通过转轴连接;盖板单元上设置在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的上方,盖板单元包括有第一盖板6及第二盖板7,第一盖板6与二号侧板2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二盖板7与四号侧板4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第一盖板6远离二号侧板2的一端与第二盖板7远离四号侧板4的一端部分重合,第一盖板6与第二盖板7的重合部分形状互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第一盖板6与第二盖板7能够组合成一个盖板,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及盖板单元的形状均为矩形。包括有第一连接片8,第一连接片8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片,一号侧板1与二号侧板2相邻的一侧侧边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片8的直角边连接;二号侧板2的板面上开有第一通孔2-1,沿着第一通孔2-1边缘一周的板体上开有第一空腔2-2;二号侧板2上安装有第一内置转轴2-3,第一内置转轴2-3包括有第一转轴单元及与第一转轴单元连接的第一插杆2-3-4;第一插杆2-3-4位于第一空腔2-2内且在第一内置转轴2-3转动时能够在第一空腔2-2内自由移动;第一转轴单元位于第一通孔2-1内,第一通孔2-1的大小刚好能容纳第一转轴单元且在第一转轴单元转动时第一插杆2-3-4不会脱离第一空腔2-2,防止第一内置转轴2-3的脱出,第一转轴单元还与第一连接片8的斜边连接;还包括有第二连接片9,第二连接片9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片,三号侧板3与四号侧板4相邻的一侧侧边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片9的直角边连接;四号侧板4的板面上开有第二通孔4-1,沿着第二通孔4-1边缘一周的板体上开有第二空腔4-2;四号侧板4上安装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5),所述底板(5)为矩形底板,所述底板(5)的四个侧边上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所述一号侧板(1)、所述二号侧板(2)、所述三号侧板(3)及所述四号侧板(4)均与矩形底板(5)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盖板单元上设置在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的上方,所述盖板单元包括有第一盖板(6)及第二盖板(7),所述第一盖板(6)与二号侧板(2)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盖板(7)与四号侧板(4)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盖板(6)远离二号侧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7)远离四号侧板(4)的一端部分重合,第一盖板(6)与第二盖板(7)的重合部分形状互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第一盖板(6)与第二盖板(7)能够组合成一个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5),所述底板(5)为矩形底板,所述底板(5)的四个侧边上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所述一号侧板(1)、所述二号侧板(2)、所述三号侧板(3)及所述四号侧板(4)均与矩形底板(5)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盖板单元上设置在一号侧板(1)、二号侧板(2)、三号侧板(3)及四号侧板(4)的上方,所述盖板单元包括有第一盖板(6)及第二盖板(7),所述第一盖板(6)与二号侧板(2)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盖板(7)与四号侧板(4)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盖板(6)远离二号侧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7)远离四号侧板(4)的一端部分重合,第一盖板(6)与第二盖板(7)的重合部分形状互补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使第一盖板(6)与第二盖板(7)能够组合成一个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成型可折叠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连接片(8),所述第一连接片(8)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片,所述一号侧板(1)与所述二号侧板(2)相邻的一侧侧边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片(8)的直角边连接;所述二号侧板(2)的板面上开有第一通孔(2-1),沿着所述第一通孔(2-1)边缘一周的板体上开有第一空腔(2-2);所述二号侧板(2)上安装有第一内置转轴(2-3),所述第一内置转轴(2-3)包括有第一转轴单元及与第一转轴单元连接的第一插杆(2-3-4);所述第一插杆(2-3-4)位于第一空腔(2-2)内且在第一内置转轴(2-3)转动时能够在第一空腔(2-2)内自由移动;所述第一转轴单元位于第一通孔(2-1)内,所述第一转轴单元还与所述第一连接片(8)的斜边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连接片(9),所述第二连接片(9)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片,所述三号侧板(3)与所述四号侧板(4)相邻的一侧侧边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接片(9)的直角边连接;所述四号侧板(4)的板面上开有第二通孔(4-1),沿着所述第二通孔(4-1)边缘一周的板体上开有第二空腔(4-2);所述四号侧板(4)上安装有第二内置转轴(4-3),所述第二内置转轴(4-3)包括有第二转轴单元及与第二转轴单元连接的第二插杆(4-3-4);所述第二插杆(4-3-4)位于第二空腔(4-2)内且在第二内置转轴(4-3)转动时能够在第二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王晨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