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8605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步骤1,移走表层土壤并在移走的表层土壤中加入土壤介质改良剂混合形成土壤A;在位于表层土壤下的下层土壤中添加改良剂形成土壤B;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A回填至土壤B上层并翻耕;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竖向埋设水分空气输送管;步骤4,在一个植物群落的基本尺度内,构建植物群落;步骤5,添加厚度为5‑8cm的砾石、松鳞或麦秸秆草毯中的一种作为覆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方法通过进行土壤改良,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为后期的灌溉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

A soil improvement method of green land suitable for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China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een land soil improvement method suitable for urban built-up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China, which includes step 1: remove the surface soil and add soil medium modifier to the removed surface soil to form soil a; add modifier to the lower soil under the surface soil to form soil B; step 2: backfill the soil a obtained in step 1 to the upper layer of soil B and plough; In step 3, water and air pipes are buried vertically on the basis of step 2; in step 4, plant communities are constructed within the basic scale of a plant community; in step 5, one of gravel, pine scale or straw straw blanket with a thickness of 5 \u2011 8cm is added as the covering layer. The soil improvement metho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of the invention improves the air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 through the soil improvement,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later irrigation,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wate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生态及土壤改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建成环境中,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土壤的结构受到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出现了一系列土壤问题。如何改良城市建成环境的土壤,修复土壤的结构,改善土壤的生态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研究多来自于农业和林业领域,主要采取三种类型的改良方法:植物种植;使用土壤改良剂;调整水肥管理措施。上述土壤改良方法存在时间周期长、改良措施复杂的问题。针对城市绿地,迫切需要时间周期短、可操作性强的土壤改良方法。目前,也出现一些新的土壤改良方法,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引入蚯蚓参与土壤改良,提高了土壤改良成本,但是增加了改良效果的不确定性。综合分析,目前的技术手段未能有效解决时间周期长、改良措施复杂的不足之处,尤其缺少针对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中呈现破碎化、小尺度城市绿地土壤的改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解决目前无针对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中呈现破碎化、小尺度城市绿地土壤的改良方法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移走表层土壤并在移走的表层土壤中加入土壤介质改良剂混合形成土壤A;在位于表层土壤下的下层土壤中添加改良剂形成土壤B;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A回填至土壤B上层并翻耕;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竖向埋设水分空气输送管;步骤4,在一个植物群落的基本尺度内,按照垂直分层模式构建植物群落,垂直分层模式包括结构层、季节主题层和地被层;其中,结构层种植建群种,季节主题层种植优势种,地被层种植地被植物;步骤5,构建植物群落后添加厚度为5-8cm的砾石、松鳞或麦秸秆草毯中的一种作为覆盖层;其中,步骤1所述的土壤介质改良剂包括砂土和椰糠;其中,步骤2所述的改良剂包括草炭、珍珠岩或稻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移走表层土壤时的移走厚度为20-30cm,翻耕深度为10-20cm。进一步,步骤1中表层土壤中与土壤介质改良剂的体积比为表层土壤:砂土:椰糠=(4-6):(2-4):2。进一步,步骤2中草炭、珍珠岩和稻糠体积比分别为草炭:珍珠岩:稻糠=5:2:3。进一步,步骤4中埋设水分空气输送管的条件为:水分空气输送管的一部分埋入土壤内部,另一部分露在土壤外,水分空气输送管包括短管和长管,短管和长管在土壤中呈矩阵排列,两者的数量为短管:长管为1:(1-2)。更进一步,短管和长管的管径以及露在土壤外的高度均相同,短管长度为8-10cm,长管长度为13-15cm,管径均为3-5cm,露在土壤外的长度为3-5cm。优选的,步骤5中,植物群落构建时需要确认建群种以及确认与建群种有种间联系并且生态位相异的优势种。更优选的,所述植物群落的基本尺度为1m×1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方法通过进行土壤改良,(1)使用砂土、椰糠等作为土壤介质改良材料,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2)用草炭、珍珠岩、稻糠作为土壤改良剂,不仅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而且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含量;(3)用松鳞、砾石、麦秸秆草毯等进行覆盖,提高土壤对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4)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的PVC-U实壁管作为水分、空气输送管,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为后期的灌溉带来极大的便利,上述四点综合起来,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同时,水分、空气输送管中,分为长管和短管,长管适合深根系植物的通气和浇灌,短管适合浅根系植物的通气和浇灌;通过调整上述长管和短管的比例,适应了深根系植物和浅根系植物比例不同的植物群落的生长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时间周期短,操作措施简便,改良效果具有一定稳定性,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绿地土壤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的分层实施模式图。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植物、2覆盖层、3短管、4长管、5土壤A、6土壤B、7原土。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遵从上述技术方案,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根据“结构层+季节主题层+地被层”的分层设计模式方法,结合不同生境条件和一定物种数和群落结构,将建群种和优势种进行地被植物群落组构。所述结构层作为群落的主干结构,选择茎干强壮的植物,能够在冬季延续群落的形态;季节主题层选择开花明显的植物,能够用花的质感创造有规律的色彩变换;地被层选择低矮的植物满铺于地面,营造基调的同时还能抑制杂草。所述植物群落的基本单元,即基本尺度,指的是植物群体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生存,以每个基本尺度为单元构建植物群落,尤其是,考虑到城市绿地碎片化程度,本专利技术中地被植物群落组构单元的基本尺度为1m×1m。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建群种是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因而在建造群落和改造环境方面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叫建群种,它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基本性质。决定群落外貌的主要是它的建群种的生活型。它们是群落中生存竞争的真正胜利者。建群种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本专利技术所指的优势种是指,它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各层的优势种可以不止一个种即共优种。基本简介在我国热带森林里,乔木层的优势种往往都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共优种。本专利技术所指的绿地是指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地、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城市绿地土壤是指用于种植花卉、草坪、低被、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绿化用土壤,其组成以自然土壤成分为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土壤改良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生物措施,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来改善土壤性状,提供土壤肥力的过程。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城市建成环境是指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人类活动而提供的人造环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椰糠是椰子外壳纤维粉末,是加工后的椰子副产物或废弃物。是从椰子外壳纤维加工过程中脱落下的一种纯天然的有机质介质。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砾石、松鳞或麦秸秆草毯、砂土和椰糠、草炭、珍珠岩或稻糠均可以市场上购买得到,松鳞即松树皮。松鳞是松树皮经腐熟、粉碎(打磨)、分级筛选、熏蒸杀虫等工序加工而成;麦秸秆草毯是以稻麦秸秆为基质,连同优质草籽、专用纸、定型网等多种材料,在现代化生产设备上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椰糠是椰子外壳纤维粉末,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移走表层土壤并在移走的表层土壤中加入土壤介质改良剂混合形成土壤A;在位于表层土壤下的下层土壤中添加改良剂形成土壤B;/n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A回填至土壤B上层并翻耕;/n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以垂直于地面的方面埋设水分空气输送管;/n步骤4,在步骤3的基础上划分构建植物群落的基本单元,在每个基本单元内按照垂直于地面的分层模式构建植物群落,分层模式包括结构层、季节主题层和地被层;其中,结构层种植建群种,季节主题层种植优势种,地被层种植地被植物;/n步骤5,构建植物群落后添加厚度为5-8cm的砾石、松鳞或麦秸秆草毯中的一种作为覆盖层;/n其中,步骤1所述的土壤介质改良剂包括砂土和椰糠;/n其中,步骤2所述的改良剂包括草炭、珍珠岩或稻糠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移走表层土壤并在移走的表层土壤中加入土壤介质改良剂混合形成土壤A;在位于表层土壤下的下层土壤中添加改良剂形成土壤B;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土壤A回填至土壤B上层并翻耕;
步骤3,在步骤2的基础上以垂直于地面的方面埋设水分空气输送管;
步骤4,在步骤3的基础上划分构建植物群落的基本单元,在每个基本单元内按照垂直于地面的分层模式构建植物群落,分层模式包括结构层、季节主题层和地被层;其中,结构层种植建群种,季节主题层种植优势种,地被层种植地被植物;
步骤5,构建植物群落后添加厚度为5-8cm的砾石、松鳞或麦秸秆草毯中的一种作为覆盖层;
其中,步骤1所述的土壤介质改良剂包括砂土和椰糠;
其中,步骤2所述的改良剂包括草炭、珍珠岩或稻糠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移走表层土壤时的移走厚度为20-30cm,步骤2中,翻耕深度为10-2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西北地区城市建成环境的绿地土壤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表层土壤中与土壤介质改良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晖王晶懋许博文郭锋邹子辰张顺宋菲菲裴进文安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