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机转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10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转轴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电机转轴,其可以通过灵活调节转轴的输出轴的尺寸来提高汽车电机对不同类型汽车的适用度,同时增强汽车电机转轴的使用便捷性;并且通过为汽车电机的转子增设限位装置来降低汽车电机的转子和动力轴之间发生打滑的概率;包括输出轴、连接轴、动力轴和支撑轴,输出轴的底端与连接轴的顶端同心连接;还包括同步轴、调节轴、调节螺丝、两组外花键和定位轴承,伸缩孔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花键槽;还包括控制螺纹杆、紧固环、两组挤压杆、两组推动杆、推动环和两组限位板,动力轴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挤压腔,紧固环的内部设置有环型腔。

A kind of automobile motor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accessory device of the motor shaft,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obile motor shaft, which can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utomobile motor to different types of automobiles by flexibly adjusting the size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haft, and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 convenience of the automobile motor shaft; and reduce the rotation of the automobile motor by adding a limit device for the rotor of the automobile motor The probability of slipping between the sub shaft and the power shaft; including the output shaft, connecting shaft, power shaft and supporting shaft, the bottom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is concentric connected with the top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t also includes the synchronous shaft, adjusting shaft, adjusting screw, two sets of external splines and positioning bearing, the left end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expansion hol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and set with two sets of spline grooves; it also includes the control screw rod, fastening ring and two sets of extrusion The press rod, two groups of push rods, push rings and two groups of limit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groups of extrusion cavities in the left and right areas of the power shaft,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fasten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机转轴
本技术涉及电机转轴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电机转轴。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了公众视野并且被快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之所以环保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不是燃油发动机,而是汽车电机,由于汽车电机在正常运转的时候是不会产生污染性气体的,因此新能源汽车大大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并且汽车电机的质量对新能源汽车性能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汽车电机转轴是汽车电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因为汽车电机转轴是一种在汽车电机正常运转的过程中,用于释放汽车电机输出动力的装置,其在汽车电机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电机转轴包括输出轴、连接轴、动力轴和支撑轴,输出轴的底端与连接轴的顶端同心连接,连接轴的底端与动力轴的顶端同心连接,动力轴的底端与支撑轴的顶端同心连接;现有的汽车电机转轴使用时,首先将汽车电机的转子与动力轴过盈连接好,然后在将连接轴和支撑轴上过盈连接好安装轴承,之后将带有转子的汽车转轴安装在汽车电机机壳内并且固定好,最后再进行汽车电机的其他工序,当汽车电机组装完毕并且通电启动的时候,这时输出轴则在汽车电机外侧为汽车电机提供动力输出;现有的汽车电机转轴使用中发现,由于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车架构造是不同的,因此汽车电机的安装位置可能会有所差异,这时便需要对汽车电机的输出轴长度进行调整,然而汽车电机的输出轴的尺寸是固定的,因此只能借助外界装置来调节汽车电机的输出距离,因而使得现有的汽车电机转轴的使用便捷性较差,从而导致局限性较高;并且由于汽车电机的转子和转轴的动力轴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同时没有其他限位措施,因而汽车电机的转子和动力轴之间发生打滑的概率较高,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灵活调节转轴的输出轴的尺寸来提高汽车电机对不同类型汽车的适用度,同时增强汽车电机转轴的使用便捷性,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通过为汽车电机的转子增设限位装置来降低汽车电机的转子和动力轴之间发生打滑的概率,从而增强实用性的汽车电机转轴。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包括输出轴、连接轴、动力轴和支撑轴,输出轴的底端与连接轴的顶端同心连接,连接轴的底端与动力轴的顶端同心连接;还包括同步轴、调节轴、调节螺丝、两组外花键和定位轴承,所述同步轴的底端与输出轴的顶端同心连接,所述调节轴的底端设置有伸缩孔,所述同步轴的顶端自调节轴的下侧插入至伸缩孔内,所述伸缩孔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花键槽,所述两组外花键分别与两组花键槽滑动卡装,所述两组外花键的内端分别与同步轴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调节轴的顶端设置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底端与伸缩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调节螺丝的底端自控制槽的内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入至伸缩孔的内部,所述连接轴的顶端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丝的底端自伸缩孔内螺装插入至调节螺纹孔内部,所述转动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轴承与定位槽固定卡装,所述定位轴承与调节螺丝固定套装;还包括控制螺纹杆、紧固环、两组挤压杆、两组推动杆、推动环和两组限位板,所述控制螺纹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动力轴的底端和支撑轴的顶端连接,所述紧固环的内圆周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环与控制螺纹杆螺装,所述动力轴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挤压腔,所述两组挤压腔的底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挤压口,所述两组挤压杆的顶端均自动力轴的下侧分别穿过两组挤压口并且分别伸入至两组挤压腔的内部,所述两组挤压腔的外端中上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推动孔,所述两组推动孔的外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限位槽,所述两组挤压杆的外端顶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推动槽,所述两组推动槽的内端均为内斜面,所述两组推动杆的内端分别自两组限位槽内穿过两组推动孔然后继续分别插入至两组推动槽内,所述两组推动杆的内端均设置为外斜面,两组内斜面和两组歪斜面滑动紧贴,所述两组限位板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推动杆的外端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板分别与两组限位槽活动卡装,所述紧固环的内部设置有环型腔,所述环型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环型孔,所述两组挤压杆的底端分别自紧固环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的上侧均穿过环型孔并且均伸入至环型腔的内部,所述推动环与环型腔转动卡装,所述两组挤压杆的底端分别与推动环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还包括两组防护环和四组紧固螺栓,所述两组防护环的内圆周侧壁分别与连接轴和支撑轴的外圆周侧壁固定套装,所述两组防护环的内圆周侧壁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四组紧固孔,所述四组紧固孔的外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四组卡槽,所述连接轴的支撑轴的圆周侧壁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有四组紧固螺纹孔,所述四组紧固螺栓的内端分别自四组卡槽内分别穿过四组紧固孔然后继续分别螺装插入至四组紧固螺纹孔内,所述四组紧固螺栓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四组紧固螺帽,所述四组紧固螺帽分别与四组卡槽固定卡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还包括限位弹簧垫,所述限位弹簧垫与调节螺丝活动套装,所述限位弹簧垫的顶端和调节螺丝的螺帽的底端紧贴。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还包括防护帽,所述防护帽的底部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控制槽紧固卡装,所述防护帽的底端与调节轴的顶端紧贴。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还包括两组防滑垫,所述两组防滑垫的内端分别与两组限位板的外端连接,所述两组防滑垫分别与两组限位槽活动卡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所述四组紧固螺栓的四组紧固螺帽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四组拆卸槽。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还包括两组挡块,所述两组挡块的内端分别与同步轴的前端和后端顶部区域连接,所述调节轴的伸缩孔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挡槽,所述两组挡块分别与两组挡槽滑动卡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电机转轴,所述调节轴的顶部区域设置有安装外花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根据实际汽车电机转轴输出端的需求尺寸,首先转动调节螺丝使调节螺丝在定位轴承上转动,同时调节螺丝的外螺纹与同步轴的调节螺纹孔的内螺纹啮合转动,然后调节螺丝便通过定位轴承带动调节轴在同步轴上纵向滑动,同时同步轴上的两组外花键分别在两组花键槽内滑动,待转轴的输出端调节至合适的输出距离之后,这时停止转动调节螺丝即可,此时输出轴通过同步轴两端的外花键为调节轴提供动力输出,从而通过灵活调节转轴的输出轴的尺寸提高了汽车电机对不同类型汽车的适用度,同时增强汽车电机转轴的使用便捷性,降低了使用局限性;并且当转子与转轴的动力轴过盈连接之后,这时转动紧固环使紧固环的内螺纹在控制螺纹杆的外螺纹上转动,然后紧固环便在在控制螺纹杆上纵向移动,同时紧固环通过推动环同时推动两组挤压杆向动力轴的两组挤压腔内移动,这时两组挤压杆的两组推动槽的内斜面则滑动挤压两组推动杆的外斜面,使得两组两组挤压杆分别向两组挤压腔内移动的同时两组推动杆不断箱外侧推动两组限位板,这时两组限位板便可以将转子紧固卡装在动力轴上,从而为汽车电机的转子增设限位装置降低了汽车电机的转子和动力轴之间发生打滑的概率,因而增强了实用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机转轴,包括输出轴(1)、连接轴(2)、动力轴(3)和支撑轴(4),输出轴(1)的底端与连接轴(2)的顶端同心连接,连接轴(2)的底端与动力轴(3)的顶端同心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轴(5)、调节轴(6)、调节螺丝(7)、两组外花键(8)和定位轴承(9),所述连接轴(2)的底端与输出轴(1)的顶端同心连接,所述调节轴(6)的底端设置有伸缩孔,所述同步轴(5)的顶端自调节轴(6)的下侧插入至伸缩孔内,所述伸缩孔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花键槽(25),所述两组外花键(8)分别与两组花键槽(25)滑动卡装,所述两组外花键(8)的内端分别与同步轴(5)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调节轴(6)的顶端设置有控制槽(26),所述控制槽(26)的底端与伸缩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调节螺丝(7)的底端自控制槽(26)的内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入至伸缩孔的内部,所述同步轴(5)的顶端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丝(7)的底端自伸缩孔内螺装插入至调节螺纹孔内部,所述转动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轴承(9)与定位槽固定卡装,所述定位轴承(9)与调节螺丝(7)固定套装;还包括控制螺纹杆(10)、紧固环(11)、两组挤压杆(12)、两组推动杆(13)、推动环(14)和两组限位板(15),所述控制螺纹杆(1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动力轴(3)的底端和支撑轴(4)的顶端连接,所述紧固环(11)的内圆周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环(11)与控制螺纹杆(10)螺装,所述动力轴(3)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挤压腔(27),所述两组挤压腔(27)的底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挤压口,所述两组挤压杆(12)的顶端均自动力轴(3)的下侧分别穿过两组挤压口并且分别伸入至两组挤压腔(27)的内部,所述两组挤压腔(27)的外端中上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推动孔,所述两组推动孔的外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限位槽(28),所述两组挤压杆(12)的外端顶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推动槽(29),所述两组推动槽(29)的内端均为内斜面(31),所述两组推动杆(13)的内端分别自两组限位槽(28)内穿过两组推动孔然后继续分别插入至两组推动槽(29)内,所述两组推动杆(13)的内端均设置为外斜面(30),两组内斜面(31)和两组歪斜面滑动紧贴,所述两组限位板(15)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推动杆(13)的外端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板(15)分别与两组限位槽(28)活动卡装,所述紧固环(11)的内部设置有环型腔(32),所述环型腔(32)的顶端连通设置有环型孔,所述两组挤压杆(12)的底端分别自紧固环(11)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的上侧均穿过环型孔并且均伸入至环型腔(32)的内部,所述推动环(14)与环型腔(32)转动卡装,所述两组挤压杆(12)的底端分别与推动环(14)的顶端左侧和右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机转轴,包括输出轴(1)、连接轴(2)、动力轴(3)和支撑轴(4),输出轴(1)的底端与连接轴(2)的顶端同心连接,连接轴(2)的底端与动力轴(3)的顶端同心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步轴(5)、调节轴(6)、调节螺丝(7)、两组外花键(8)和定位轴承(9),所述连接轴(2)的底端与输出轴(1)的顶端同心连接,所述调节轴(6)的底端设置有伸缩孔,所述同步轴(5)的顶端自调节轴(6)的下侧插入至伸缩孔内,所述伸缩孔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花键槽(25),所述两组外花键(8)分别与两组花键槽(25)滑动卡装,所述两组外花键(8)的内端分别与同步轴(5)的左端和右端连接,所述调节轴(6)的顶端设置有控制槽(26),所述控制槽(26)的底端与伸缩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调节螺丝(7)的底端自控制槽(26)的内部穿过转动孔并且伸入至伸缩孔的内部,所述同步轴(5)的顶端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丝(7)的底端自伸缩孔内螺装插入至调节螺纹孔内部,所述转动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轴承(9)与定位槽固定卡装,所述定位轴承(9)与调节螺丝(7)固定套装;还包括控制螺纹杆(10)、紧固环(11)、两组挤压杆(12)、两组推动杆(13)、推动环(14)和两组限位板(15),所述控制螺纹杆(1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动力轴(3)的底端和支撑轴(4)的顶端连接,所述紧固环(11)的内圆周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环(11)与控制螺纹杆(10)螺装,所述动力轴(3)的左部区域和右部区域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两组挤压腔(27),所述两组挤压腔(27)的底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挤压口,所述两组挤压杆(12)的顶端均自动力轴(3)的下侧分别穿过两组挤压口并且分别伸入至两组挤压腔(27)的内部,所述两组挤压腔(27)的外端中上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推动孔,所述两组推动孔的外端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限位槽(28),所述两组挤压杆(12)的外端顶部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推动槽(29),所述两组推动槽(29)的内端均为内斜面(31),所述两组推动杆(13)的内端分别自两组限位槽(28)内穿过两组推动孔然后继续分别插入至两组推动槽(29)内,所述两组推动杆(13)的内端均设置为外斜面(30),两组内斜面(31)和两组歪斜面滑动紧贴,所述两组限位板(15)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推动杆(13)的外端连接,所述两组限位板(15)分别与两组限位槽(28)活动卡装,所述紧固环(11)的内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云寿好芳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