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91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1:49
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一圆形纱圈之间呈上中下三层结构排列;大鼎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多个电机座,每个电机座的顶面通过焊接均紧固有六根立柱,六根立柱以相邻的两根为一组安装机构,每组安装机构均安装有一个伺服电机,每个电机座通过立柱能固定安装三个伺服电机,这三个伺服电机依次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电机座、六根立柱以及固定安装于立柱上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组合形成一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控制输纱器旋转精度更精确、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A new type of frame used in the intelligent round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w type of yarn frame applied in an intelligent circular machine, wherein the second circular yarn ring, the third circular yarn ring and the first circular yarn ring are arranged in three layers of structure: the top of the tripod is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motor bases by screws, the top surface of each motor base is fixed with six columns by welding, and the six columns are installed in a group of two adjacent installation mechanisms, each group of installation mechanisms A servo motor is installed, each motor base can be fixed with three servo motors through the column, which are the first servo motor, the second servo motor and the third servo motor in turn; the motor base, six columns and the first servo motor, the second servo motor and the third servo motor fixed on the column are combined to form a group of driving mechanism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more accurate rotation accuracy of control yarn feeder and stronger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大圆机中的纱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输纱器旋转精度控制不精确、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它具有结构新颖、控制输纱器旋转精度更精确、实用性更强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它是由伺服电机、电机座、立柱、输纱器、圆形纱圈、同步带组成,其特征在于,大鼎的顶部通过焊接立置有2~10根竖向架杆,三个圆形纱圈通过焊接紧固于竖向架杆的上端,三个圆形纱圈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圆形纱圈、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二圆形纱圈位于竖向架杆的最上端,第三圆形纱圈位于第二圆形纱圈的下方,第一圆形纱圈位于第三圆形纱圈的下方;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一圆形纱圈之间呈上中下三层结构排列;大鼎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多个电机座,每个电机座的顶面通过焊接均紧固有六根立柱,六根立柱以相邻的两根为一组安装机构,每组安装机构均安装有一个伺服电机,每个电机座通过立柱能固定安装三个伺服电机,这三个伺服电机依次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电机座、六根立柱以及固定安装于立柱上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组合形成一组驱动机构;第二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二输纱器,每个第二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同时驱动两个第二输纱器的旋转,第二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二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二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二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二输纱机构,第二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第三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三输纱器,每个第三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同时驱动两个第三输纱器的旋转,第三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三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三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三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三输纱机构,第三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第一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一输纱器,每个第一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同时驱动两个第一输纱器的旋转,第一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一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一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一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一输纱机构,第一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电机座的数量为5~50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控制输纱器旋转精度更精确、实用性更强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组合连接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组合连接结构侧视图。图中:1-大鼎、2-第二伺服电机、3-电机座、4-立柱、5-第三输纱器、6-第一圆形纱圈、7-同步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它是由伺服电机、电机座3、立柱4、输纱器、圆形纱圈、同步带7组成,其特征在于,大鼎1的顶部通过焊接立置有2~10根竖向架杆,三个圆形纱圈通过焊接紧固于竖向架杆的上端,三个圆形纱圈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圆形纱圈6、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二圆形纱圈位于竖向架杆的最上端,第三圆形纱圈位于第二圆形纱圈的下方,第一圆形纱圈6位于第三圆形纱圈的下方;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一圆形纱圈6之间呈上中下三层结构排列;大鼎1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多个电机座3,每个电机座3的顶面通过焊接均紧固有六根立柱4,六根立柱4以相邻的两根为一组安装机构,每组安装机构均安装有一个伺服电机,每个电机座3通过立柱4能固定安装三个伺服电机,这三个伺服电机依次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2、第三伺服电机;电机座3、六根立柱4以及固定安装于立柱4上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2、第三伺服电机组合形成一组驱动机构;第二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二输纱器,每个第二伺服电机2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7同时驱动两个第二输纱器的旋转,第二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二伺服电机2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二伺服电机2与两个第二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二输纱机构,第二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第三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三输纱器5,每个第三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7同时驱动两个第三输纱器5的旋转,第三输纱器5的数量为10~100个,第三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三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三输纱器5组合形成一组第三输纱机构,第三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第一圆形纱圈6上安装有多个第一输纱器,每个第一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7同时驱动两个第一输纱器的旋转,第一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一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一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一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一输纱机构,第一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电机座3的数量为5~50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它是由伺服电机、电机座(3)、立柱(4)、输纱器、圆形纱圈、同步带(7)组成,其特征在于,/n大鼎(1)的顶部通过焊接立置有2~10根竖向架杆,三个圆形纱圈通过焊接紧固于竖向架杆的上端,三个圆形纱圈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圆形纱圈(6)、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二圆形纱圈位于竖向架杆的最上端,第三圆形纱圈位于第二圆形纱圈的下方,第一圆形纱圈(6)位于第三圆形纱圈的下方;/n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一圆形纱圈(6)之间呈上中下三层结构排列;/n大鼎(1)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多个电机座(3),每个电机座(3)的顶面通过焊接均紧固有六根立柱(4),六根立柱(4)以相邻的两根为一组安装机构,每组安装机构均安装有一个伺服电机,每个电机座(3)通过立柱(4)能固定安装三个伺服电机,这三个伺服电机依次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2)、第三伺服电机;/n电机座(3)、六根立柱(4)以及固定安装于立柱(4)上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2)、第三伺服电机组合形成一组驱动机构;/n第二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二输纱器,每个第二伺服电机(2)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7)同时驱动两个第二输纱器的旋转,第二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二伺服电机(2)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二伺服电机(2)与两个第二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二输纱机构,第二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n第三圆形纱圈上安装有多个第三输纱器(5),每个第三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7)同时驱动两个第三输纱器(5)的旋转,第三输纱器(5)的数量为10~100个,第三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三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三输纱器(5)组合形成一组第三输纱机构,第三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n第一圆形纱圈(6)上安装有多个第一输纱器,每个第一伺服电机的轴端均通过同步带(7)同时驱动两个第一输纱器的旋转,第一输纱器的数量为10~100个,第一伺服电机的数量为5~50个,每个第一伺服电机与两个第一输纱器组合形成一组第一输纱机构,第一输纱机构的数量为5~50个;/n电机座(3)的数量为5~50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智能大圆机中的新型纱架,它是由伺服电机、电机座(3)、立柱(4)、输纱器、圆形纱圈、同步带(7)组成,其特征在于,
大鼎(1)的顶部通过焊接立置有2~10根竖向架杆,三个圆形纱圈通过焊接紧固于竖向架杆的上端,三个圆形纱圈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圆形纱圈(6)、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二圆形纱圈位于竖向架杆的最上端,第三圆形纱圈位于第二圆形纱圈的下方,第一圆形纱圈(6)位于第三圆形纱圈的下方;
第二圆形纱圈、第三圆形纱圈、第一圆形纱圈(6)之间呈上中下三层结构排列;
大鼎(1)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多个电机座(3),每个电机座(3)的顶面通过焊接均紧固有六根立柱(4),六根立柱(4)以相邻的两根为一组安装机构,每组安装机构均安装有一个伺服电机,每个电机座(3)通过立柱(4)能固定安装三个伺服电机,这三个伺服电机依次为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2)、第三伺服电机;
电机座(3)、六根立柱(4)以及固定安装于立柱(4)上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2)、第三伺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锋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洛江宏硕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