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251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5 12:25
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下针筒能使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脚一进入下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一中,在下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一的引导下,竖向扑头提花针作上下移动,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上针筒能使横向上织针的针脚二进入上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二中,在上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二的引导下,横向上织针作前后水平移动,竖向扑头提花针与横向上织针相互配合并完成凹凸网眼效果织物的编织,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头部位的针背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针腹方向凹陷的弧形槽形成扑头夹角,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头部位的顶端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上凸出的三角形角片形成护纱尖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更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
本技术属于裤袜机械配件领域,涉及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裤袜机中的普遍使用的编织机构并不能编织出带有凹凸网眼效果的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它能编织出带有凹凸网眼效果的裤袜,它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更强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它是由下针筒、下盘三角、下盘鞍座、竖向扑头提花针、鞍座底圈、上针筒、上盘三角、上盘鞍座、横向上织针、顶圈、喂纱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针筒的外径面铣有多道竖向针槽,多道竖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下针筒的外径面,每道竖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竖向扑头提花针,竖向扑头提花针作为下织针,下针筒作圆周运动;下盘鞍座通过螺丝紧固于鞍座底圈的上方,下盘鞍座安装于下针筒的外径方向,下针筒与下盘鞍座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下盘三角的空间,下盘三角通过螺丝安装于下盘鞍座的内径面,下盘三角的内径面铣有用于控制竖向扑头提花针运行的导向轨槽一,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下针筒能使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脚一进入下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一中,在下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一的引导下,竖向扑头提花针作上下移动;上针筒顶面的外沿铣有多道横向针槽,多道横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上针筒的顶面,每道横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横向上织针,上针筒作圆周运动;上盘鞍座通过螺丝紧固于顶圈的外径面,上盘鞍座安装于上针筒的正上方,上针筒与上盘鞍座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上盘三角的空间,上盘三角通过螺丝安装于上盘鞍座的底面,上盘三角的底面铣有用于控制横向上织针运行的导向轨槽二,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上针筒能使横向上织针的针脚二进入上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二中,在上盘三角的导向轨槽二的引导下,横向上织针作前后水平移动;喂纱机构安装于上盘鞍座的外径方向,喂纱机构通过喂纱嘴能将纱线喂给竖向扑头提花针;呈上下移动状态的竖向扑头提花针能与呈前后水平移动状态的横向上织针相互配合并完成凹凸网眼效果织物的编织;其中,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头部位的针背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针腹方向凹陷的弧形槽从而形成扑头夹角;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头部位的顶端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上凸出的三角形角片从而形成护纱尖角,处于编织状态时,该护纱尖角能与相邻的另一个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腹之间以形成一个导纱夹角,该导纱夹角<90°,根据织物布面凹凸网眼效果的需要,纱线在护纱尖角的引导下能通过导纱夹角被喂入扑头夹角内,被导入扑头夹角内的纱线能与相邻的另一个竖向扑头提花针上的另一根纱线达到分纱的目的,从而实现凹凸网眼的布面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更强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盘三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竖向扑头提花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E处方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下针筒、12-下盘鞍座、13-下盘三角、131-导向轨槽一、14-鞍座底圈、21-上针筒、22-上盘鞍座、23-上盘三角、24-顶圈、3-喂纱机构、A-竖向扑头提花针、A1-针脚一、A2-扑头夹角、A3-护纱尖角、B-横向上织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它是由下针筒11、下盘三角13、下盘鞍座12、竖向扑头提花针A、鞍座底圈14、上针筒21、上盘三角23、上盘鞍座22、横向上织针B、顶圈24、喂纱机构3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针筒11的外径面铣有多道竖向针槽,多道竖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下针筒11的外径面,每道竖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竖向扑头提花针A,竖向扑头提花针A作为下织针,下针筒11作圆周运动;下盘鞍座12通过螺丝紧固于鞍座底圈14的上方,下盘鞍座12安装于下针筒11的外径方向,下针筒11与下盘鞍座12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下盘三角13的空间,下盘三角13通过螺丝安装于下盘鞍座12的内径面,下盘三角13的内径面铣有用于控制竖向扑头提花针A运行的导向轨槽一131,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下针筒11能使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脚一A1进入下盘三角13的导向轨槽一131中,在下盘三角13的导向轨槽一131的引导下,竖向扑头提花针A作上下移动;上针筒21顶面的外沿铣有多道横向针槽,多道横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上针筒21的顶面,每道横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横向上织针B,上针筒21作圆周运动;上盘鞍座22通过螺丝紧固于顶圈24的外径面,上盘鞍座22安装于上针筒21的正上方,上针筒21与上盘鞍座22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上盘三角23的空间,上盘三角23通过螺丝安装于上盘鞍座22的底面,上盘三角23的底面铣有用于控制横向上织针B运行的导向轨槽二,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上针筒21能使横向上织针B的针脚二进入上盘三角23的导向轨槽二中,在上盘三角23的导向轨槽二的引导下,横向上织针B作前后水平移动;喂纱机构3安装于上盘鞍座22的外径方向,喂纱机构3通过喂纱嘴能将纱线喂给竖向扑头提花针A;呈上下移动状态的竖向扑头提花针A能与呈前后水平移动状态的横向上织针B相互配合并完成凹凸网眼效果织物的编织;如图3、图4所示,其中,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头部位的针背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针腹方向凹陷的弧形槽从而形成扑头夹角A2;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头部位的顶端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上凸出的三角形角片从而形成护纱尖角A3,处于编织状态时,该护纱尖角A3能与相邻的另一个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腹之间以形成一个导纱夹角,该导纱夹角<90°,根据织物布面凹凸网眼效果的需要,纱线在护纱尖角A3的引导下能通过导纱夹角被喂入扑头夹角A2内,被导入扑头夹角A2内的纱线能与相邻的另一个竖向扑头提花针上的另一根纱线达到分纱的目的,从而实现凹凸网眼的布面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它是由下针筒(11)、下盘三角(13)、下盘鞍座(12)、竖向扑头提花针(A)、鞍座底圈(14)、上针筒(21)、上盘三角(23)、上盘鞍座(22)、横向上织针(B)、顶圈(24)、喂纱机构(3)组成,其特征在于,/n下针筒(11)的外径面铣有多道竖向针槽,多道竖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下针筒(11)的外径面,每道竖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竖向扑头提花针(A),竖向扑头提花针(A)作为下织针,下针筒(11)作圆周运动;/n下盘鞍座(12)通过螺丝紧固于鞍座底圈(14)的上方,下盘鞍座(12)安装于下针筒(11)的外径方向,下针筒(11)与下盘鞍座(12)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下盘三角(13)的空间,下盘三角(13)通过螺丝安装于下盘鞍座(12)的内径面,下盘三角(13)的内径面铣有用于控制竖向扑头提花针(A)运行的导向轨槽一(131),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下针筒(11)能使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脚一(A1)进入下盘三角(13)的导向轨槽一(131)中,在下盘三角(13)的导向轨槽一(131)的引导下,竖向扑头提花针(A)作上下移动;/n上针筒(21)顶面的外沿铣有多道横向针槽,多道横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上针筒(21)的顶面,每道横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横向上织针(B),上针筒(21)作圆周运动;/n上盘鞍座(22)通过螺丝紧固于顶圈(24)的外径面,上盘鞍座(22)安装于上针筒(21)的正上方,上针筒(21)与上盘鞍座(22)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上盘三角(23)的空间,上盘三角(23)通过螺丝安装于上盘鞍座(22)的底面,上盘三角(23)的底面铣有用于控制横向上织针(B)运行的导向轨槽二,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上针筒(21)能使横向上织针(B)的针脚二进入上盘三角(23)的导向轨槽二中,在上盘三角(23)的导向轨槽二的引导下,横向上织针(B)作前后水平移动;/n喂纱机构(3)安装于上盘鞍座(22)的外径方向,喂纱机构(3)通过喂纱嘴能将纱线喂给竖向扑头提花针(A);/n呈上下移动状态的竖向扑头提花针(A)能与呈前后水平移动状态的横向上织针(B)相互配合并完成凹凸网眼效果织物的编织;/n其中,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头部位的针背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针腹方向凹陷的弧形槽从而形成扑头夹角(A2);/n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头部位的顶端位置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有一个向上凸出的三角形角片从而形成护纱尖角(A3),处于编织状态时,该护纱尖角(A3)能与相邻的另一个竖向扑头提花针的针腹之间以形成一个导纱夹角,该导纱夹角<90°,根据织物布面凹凸网眼效果的需要,纱线在护纱尖角(A3)的引导下能通过导纱夹角被喂入扑头夹角(A2)内,被导入扑头夹角(A2)内的纱线能与相邻的另一个竖向扑头提花针上的另一根纱线达到分纱的目的,从而实现凹凸网眼的布面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扑头提花针的新型裤袜机编织机构,它是由下针筒(11)、下盘三角(13)、下盘鞍座(12)、竖向扑头提花针(A)、鞍座底圈(14)、上针筒(21)、上盘三角(23)、上盘鞍座(22)、横向上织针(B)、顶圈(24)、喂纱机构(3)组成,其特征在于,
下针筒(11)的外径面铣有多道竖向针槽,多道竖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下针筒(11)的外径面,每道竖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竖向扑头提花针(A),竖向扑头提花针(A)作为下织针,下针筒(11)作圆周运动;
下盘鞍座(12)通过螺丝紧固于鞍座底圈(14)的上方,下盘鞍座(12)安装于下针筒(11)的外径方向,下针筒(11)与下盘鞍座(12)之间的间隙作为安装下盘三角(13)的空间,下盘三角(13)通过螺丝安装于下盘鞍座(12)的内径面,下盘三角(13)的内径面铣有用于控制竖向扑头提花针(A)运行的导向轨槽一(131),呈圆周运动状态的下针筒(11)能使竖向扑头提花针(A)的针脚一(A1)进入下盘三角(13)的导向轨槽一(131)中,在下盘三角(13)的导向轨槽一(131)的引导下,竖向扑头提花针(A)作上下移动;
上针筒(21)顶面的外沿铣有多道横向针槽,多道横向针槽等分分布于上针筒(21)的顶面,每道横向针槽均能安装一根横向上织针(B),上针筒(21)作圆周运动;
上盘鞍座(22)通过螺丝紧固于顶圈(24)的外径面,上盘鞍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坤锋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洛江宏硕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