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刚专利>正文

四位四通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30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四位四通分配器,在设有高压输入油孔、油箱回油孔和输出油孔的分配器阀体中安装上有阀芯,阀芯上有手柄,操纵手柄使阀芯移动,其特征是:将悬耕作业装置油孔和液压自卸挂车油孔直接设在分配器阀体上,这样阀体上共有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液压自卸挂车油孔、高压输入油孔和油箱回油孔四个油孔,而阀芯有四个控制位置,所以此分配器为四位四通分配器,阀芯为圆柱形,上面加工有环形卡簧沟,安装“O”形密封胶圈的环形槽和高压环形槽,阀芯安装于阀体上的阀芯内,用螺钉安装于阀体上的锁片卡在阀芯上的环形卡簧沟内作轴向固定,环形卡簧沟把阀芯分成内外两部分,外露部分安装有手柄并有定位坑,阀体上对应定位坑位置钻有孔,孔内安装的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压向定位坑对手柄的操纵位置进行定位,阀芯的另一部分向里依次有“O”形密封胶圈,高压环形油槽和与高压环形油槽连通的轴向平行油槽或孔,阀体上的高压输入油孔与阀芯的环形油槽相通,阀体上的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液压自卸挂车油孔及回油槽与阀芯上的轴向平行油槽或孔构成了油路控制部分。(*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分配器是应用于小型(24马力以下)四轮拖拉机液压系统中的,一种可不必调整转换阀便可使液压自卸挂车或悬耕作业装置进行工作的新式分配器。
技术介绍
已知的拖拉机液压分配器由分配器阀体、控制阀芯、控制阀手柄、转换阀芯、转换阀调整螺丝或手柄构成,其中转换阀又将分配器的输出油孔分别与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或液压自卸挂车油孔导通,以实现转换功能。通过操纵分配器控制阀的手柄,使装在分配器阀体中的控制阀芯移动。分别处在三个相应位置、又因在分配器阀体上设有三个油孔(分别是高压油输入油孔、油箱连接油孔和输出油孔)。所以属于三位三通分配器。当操纵控制阀手柄处于I位置时,分配器阀体上的输出油孔应与高压输入油孔接通。这时拖拉机的悬耕作业装置中的油缸由于进油而升起;当操纵控制阀手柄处于II位置时,分配器阀体上的输出油孔被关闭,高压输入油孔与油箱接通。而悬耕作业装置中的油缸内的油被封闭处于中立不动状态;当操纵控制阀手柄处于III位置时,分配器阀体上的输出油孔与油箱连接油孔和高压输入油孔同时接通。悬耕作业装置中的油缸内的液压油由于自重被排回油箱,而下落。由此完成了悬耕作业装置的升起,中立和下落运动。而要使液压自卸挂车也进行升起,中立和下落运动就必须调整转换阀调整螺丝或手柄,使转换阀上的分配器的输出油孔与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断开同液压自卸挂车油孔接通。这样再操纵分配器的控制阀手柄,液压自卸挂车才能进行升起、中立、下落的工作,所以该分配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易产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位四通分配器,它克服了现有的分配器在操纵悬耕作业装置或液压自卸挂车在升、停、落工作时,必须操纵原有分配器转换阀,使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或液压自卸挂车油孔与分配器高压输出油孔接通才能进行工作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四位四通分配器,该四位四通分配器只需将手柄处在四个不同操纵位置,便可实现悬耕作业装置或液压自卸挂车中任何一个想要工作的装置进行升、停、落运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设有高压输入油孔、油箱回油孔和输出油孔的分配器阀体中安装上有阀芯,阀芯上有手柄,本技术是将原来设在转换阀上的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或液压自卸挂车油孔直接设在分配器的阀体的主体上,这样阀体上共有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液压自卸挂车油孔、高压输入油孔和油箱回油孔四个油孔,而阀芯有(I、II、III、IV)四个控制位置,所以此分配器为四位四通分配器,阀芯为圆柱形,上面加工有环形卡簧沟,安装“O”形密封胶圈的环形槽和高压环形槽,阀芯安装于阀体上的阀芯孔内,用镙钉安装于阀体上的锁片卡在阀芯上的环形卡簧沟内作轴向固定,环形卡簧沟把阀芯分成内外两部分,外露部分安装有手柄并有定位坑,阀体上对应定位坑位置钻有孔,孔内安装的钢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压向定位坑对手柄的操纵位置进行定位,阀芯的另一部分向里依次有“O”形密封胶圈,高压环形油槽和与高压环形油槽连通的轴向平行油槽或孔,阀体上的高压输入油孔与阀芯的环形油槽相通,这样即使操纵阀芯转动时,高压油仍能通过高压环形油槽到达阀芯的轴向平行油槽。阀体上的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液压自卸挂车油孔及回油槽与阀芯上的轴向平行油槽或孔构成了油路控制部分。此四位四通分配器的油路控制原则是当操纵手柄使控制阀芯处在I位置时,分配器的高压输入油孔通过高压环形油槽和轴向平行油槽与悬耕作业装置油孔导通,悬耕作业装置内油缸进油而升起,液压自卸挂车油孔被关闭油缸不动,当操纵手柄使控制阀芯处在II位置时,悬耕作业装置油孔被关闭装置保持中立不动。而分配器阀体的高压输入油孔通过阀芯的高压环形油槽和轴向平行油槽与分配器阀体上的回油槽接通向油箱回油,而液压自卸挂车油孔同阀芯上的回油槽或孔接通通过阀芯一端向油箱回油。液压自卸挂车由于回油而下落。当操纵手柄使控制阀芯处在III位置时,分配器的高压输入油孔仍然通过高压环形油槽和轴向平行油槽向油箱回油,分配器阀芯上的回油槽或孔同悬耕作业装置油孔接通向油箱回油。(悬耕作业装置由于回油而下落)。而与液压自卸挂车的油孔断开,挂车油孔被关闭保持中立不动。当操纵手柄使控制阀芯处在IV位置时,分配器的高压输入油孔只与液压自卸挂车油孔导通,自卸挂车的油缸进油而挂车升起。这样只需操纵四位四通分配器的手柄在I-II-III三个位置操作时,悬耕作业装置便会进行升起、中立和下落的运动。这时由于液压挂车落在最低点,又无高压油进入所以液压自卸挂车静止不动。当操纵四位四通分配器的手柄在IV-III-II三个位置操作时,液压自卸挂车便会进行升起、中立和下落的运动。这时由于悬耕作业装置落在最低点或被机械锁锁在某一位置且又无高压油进入所以悬耕作业装置也静止不动。这样在使用悬耕作业装置或液压自卸挂车工作时,它们互不干涉。可实现自动转换。只需将手柄处在四个不同位置。便可达到不用转换阀就可使悬耕作业装置或液压自卸车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进行升起、中立和下落运动的目的。这样便可省去原有三位三通分配器所必备的转换阀部分。且分配器的结构被简化本降低,操作方便,故障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也是本技术的内部构造图。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也是本技术(即第一实施例)的油路控制部分的构造图。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油路部分构造图。图5是第三实施例的油路部分构造图。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控制阀芯的另一种可用结构。图中1、阀体 2、手柄 3、阀芯 4、锁片 5、高压输入油 6、安装孔 7、轴向平行油槽 8、回油槽 9、悬耕作业装置油孔 10、液压自卸挂车油孔 11、定位坑 12、弹簧 13、钢球 14、高压环形油槽 15、锁定螺钉 16、″O″形密封胶圈 17、环形卡簧沟 18、阀芯回油孔 19、半环形回油槽 20、回油孔在图1中,可看到四位四通分配器它的阀体(1)的孔内安装有阀芯(3)。阀芯(3)为圆柱形,大部分安装于阀体(1)的孔内。小部分外露。阀体(1)孔旁用锁定镙钉(15)安装锁片(4),锁片(4)的边缘进入阀芯(3)外露部分根部的环形卡簧沟(17)中。这样将阀芯(3)轴向固定,但不影响其转动。在阀芯(3)的外露部分还安装有手柄(2),以使阀芯(3)转动。阀体(1)上阀芯孔的另一端面是回油槽或孔(见图2的8)与油箱回油孔是通过阀体(1)四周安装孔(6)安装在油箱上而接通的。阀体(1)上阀芯(3)的下方设有高压输入油孔(5)。在图2和图3中,阀体(1)上的悬耕作业装置油孔(9)和液压自卸挂车油孔(10)是相对于阀芯(3)垂直设计的。在阀体(1)孔的内圆面上悬耕作业装置油孔(9)和液压自卸挂车油孔(10)的两孔距离中心点上设有一轴向回油槽(8),通向孔的另一端与油箱油孔回油。在阀芯(3)的小端外露部分圆周方向设有定位坑(11)。对手柄(2)的四个操纵位置进行定位。在阀体(1)上对应定位坑(11)的方向上加工有孔,孔内的钢球(13)在弹簧(12)的作用下压入阀芯(3)的定位坑(11)中,以定位。在阀芯(3)外露部分根部由环形卡簧沟(17)向内依次为″O″形密封胶圈(16)和高压环形油槽(14),三者之间的间距为2-5mm。高压环形油槽(14)与轴向平行油槽(7)连通,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