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9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门板,其对电梯的出入口进行开闭;遮蔽部件,其封堵地坎与门板之间的间隙,地坎设置在出入口的层站侧的下部且引导门板;以及开闭机构部,其具备铰链,该铰链使遮蔽部件的下端部与地坎接触或与地坎分离。

Entrance and exit device of elevator

The entrance and exit device of the elevator of the invention has: a door plate, which opens and closes th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elevator; a shielding part, which blocks the gap between the sill and the door plate, wherein the sill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landing side of the entrance and leads the door plate; and an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part, which has a hinge, which makes the lower part of the shielding part contact with or separate from the s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遮蔽部件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出入口要求具有防烟性能,利用现有的门框以及层站的地坎,进行对门板增加防烟功能的工程。在该工程中,在门板的下部,遍及门板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地安装针对烟的遮蔽部件。遮蔽部件伴随门板的开闭动作,与门板一起沿着层站的地坎上表面滑动。此外,通常,现有的门板的地坎长度是在门板成为全开状态时门脚不会从地坎槽脱离的程度的长度。因此,在门板成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安装于门板的开门侧端部的遮蔽部件存在从层站的地坎脱落的情况。此时,在门板闭合的情况下,遮蔽部件与在地坎的端部产生的台阶接触,从而损伤。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出入口装置中,设置于门板的连杆机构与设置于地坎的止动件接触,由此,设置于门板下部的遮蔽部件下降,从而封堵门板与地坎的间隙。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出入口装置中,在门板成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设置于门板下部的按压部彼此被按压,由此设置于门板下部的遮蔽部件下降,从而封堵门板与地坎的间隙。即,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出入口装置中,仅在门板成为全闭的情况下,遮蔽部件下降,封堵门板与地坎的间隙,因此遮蔽部件不会因地坎端部的台阶而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2397号公报专利文献2:WO2014/030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出入口装置中,必须在门板的下部设置复杂的连杆机构。此外,与设置连杆机构相应地,门板的重量增加,存在开闭门板的驱动用马达的负担增加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其通过轻量且简易的结构,在门板从全开状态闭合的情况下,防止遮蔽部件损伤。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具有:门板,其对电梯的出入口进行开闭;遮蔽部件,其封堵地坎与门板之间的间隙,地坎设置在出入口的层站侧的下部且引导门板;以及开闭机构部,其具有铰链,该铰链使遮蔽部件的下端部与地坎接触或与地坎分离。专利技术效果由此,能够得到一种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其通过轻量且简易的结构,在门板从全开状态闭合的情况下,防止遮蔽部件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的门板在全闭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门板在全开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门板的开门侧端部周边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的门板的下部周边的放大图。图6是沿着图4中的VI-VI线的门板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具备不具有开闭机构部的出入口装置的门板在全开状态下的主视放大图。图8是沿着图7的VIIIa-VIIIa线和VIIIb-VIIIb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同一或相当部分用同一标号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图1至图8中,省略了门板的全部或下部的一部分,使得容易看见门板的下部的结构。实施方式1.图1和图2是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中具备电梯的出入口装置的门板为全闭的状态的图。图1是从井道侧向层站侧观察时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电梯的层站出入口配置有开闭层站出入口的左右一对门板1。在门板1的上端部固定有门吊架3。在门吊架3安装有多个辊2。辊2挂住导轨6。导轨6安装于吊架壳体5的主体5b。吊架壳体5的主体5b安装于建筑壁4。门板1沿着导轨6被引导为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导轨6、辊2以及门吊架3受吊架壳体的罩5a保护。此外,在层站出入口的左右两侧部及上部固定有门框7(参照图2)。在电梯出入口的层站侧的下部的建筑壁4处,在井道侧设置有地坎8。在地坎8,沿层站出入口的横宽方向设置有地坎槽80。门板1在下部沿着地坎槽80被引导为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开闭动作。在门板1的下部,利用螺栓或销等固定用部件11交替地安装有门脚9和遮蔽部件10。门脚9插入到地坎8的地坎槽80,引导门板1。遮蔽部件10的下端部22与地坎8接触。因此,门板1的下部与地坎8的上表面82之间的间隙被门脚9和遮蔽部件10从层站侧遮蔽。遮蔽部件10伴随着门板1的开闭动作,在地坎8的上表面82滑动。遮蔽部件10由阻燃性的弹性体构成。遮蔽部件10中的设置于开门侧端部的遮蔽部件构成端部遮蔽部件20。如图2所示,门板1由钢板弯折而形成,从上方观察,形成为长方形的长边的一部分开口的、所谓角部为直角的C字形状。门脚9和遮蔽部件10安装于门板1的层站侧壁1a。在与层站侧壁1a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井道侧壁1b。接下来,在电梯的出入口装置中,使用图3至图5进行说明。图3是门板1为全开状态时的从井道侧向层站侧观察时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门板1的开门侧端部周边的放大图。此外,图5是门板1为全闭状态时的侧视图,并且是图2中的门板1的下部周边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在门板全开状态下,开放出入口90的门板1所具有的多个遮蔽部件10中的位于开门侧端部的端部遮蔽部件20从地坎8伸出。如图4和图5所示,在门板1的层站侧壁1a的下部安装有铰链30。铰链30由固定部31、可动部32以及开闭支点33构成。固定部31固定于层站侧壁1a。可动部32以位于下方的开闭支点33为支点进行开闭,使得开口部成为上方。在可动部32,通过螺丝固定而安装有端部遮蔽部件20。此外,在可动部32,在铰链30的开门侧的侧面安装有棒状部件40。棒状部件40在开闭支点33的位置处向井道侧屈曲。棒状部件40能够与可动部32一起改变方向。在棒状部件40的下端42设置有凸轮辊14。凸轮辊14以与地坎槽80的内表面81抵接以及分离自如的方式滚动。凸轮辊14构成滚动体。此外,铰链30、棒状部件40以及凸轮辊14构成开闭机构部15。接下来,使用图5和图6,对开闭机构部15的功能进行说明。图5是门板1为全闭状态下的侧视图。图6是门板1为全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如图5所示,在门板1为全闭状态下,凸轮辊14以从铅垂方向倾斜的角度与地坎槽80的内表面81接触。因此,铰链30闭合。由此,端部遮蔽部件20的下端部22与地坎8的上表面82接触,井道侧相对于层站侧被遮蔽。另外,即使在门板1处于开闭中途的状态下,只要凸轮辊14位于地坎槽80中,则端部遮蔽部件20与地坎8接触。如图6所示,当门板1成为全开或接近全开的状态时,凸轮辊14从地坎槽80的内表面81脱离。在该情况下,因凸轮辊14的自重,棒状部件40旋转,铰链30打开。由此,安装于铰链30的端部遮蔽部件20的下端部22与地坎8的上表面82分离,从而产生间隙50。在门板1欲从全开状态闭合的情况下,端部遮蔽部件20的下端部22是与地坎8的上表面82分离的。若门板1的闭合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其具有:/n门板,其对电梯的出入口进行开闭;/n遮蔽部件,其封堵地坎与所述门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地坎设置在所述出入口的层站侧的下部且引导所述门板;以及/n开闭机构部,其具有铰链,该铰链使所述遮蔽部件与所述地坎接触或与所述地坎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其具有:
门板,其对电梯的出入口进行开闭;
遮蔽部件,其封堵地坎与所述门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地坎设置在所述出入口的层站侧的下部且引导所述门板;以及
开闭机构部,其具有铰链,该铰链使所述遮蔽部件与所述地坎接触或与所述地坎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其中,
所述遮蔽部件沿着所述门板被引导的方向设置有多个,
设置于开门侧的所述遮蔽部件具有所述开闭机构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出入口装置,其中,
在所述铰链闭合的情况下,具有所述开闭机构部的所述遮蔽部件的下端部与所述地坎接触,
在所述铰链打开的情况下,具有所述开闭机构部的所述遮蔽部件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井慎太郎森仓大树高桥良直冈田大辅天野雅大小出靖征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