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157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安防领域,尤其是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内的进门通道,所述进门通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方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前后贯通设置有左右端壁上刻画有刻度的操作腔,所述操作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拉手,所述操作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操作腔滑动的锁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小区内进入人员,所有进入人员均需得到授权或由授权人带领下方可进入,同时授权人员在解锁时可以根据随从人数设定可以进入人员人数,避免了其他陌生人混入,便于生产推广使用。

A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for smart communit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curity, in particular to a security protection device for a smart community,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nd a door access channel arranged in the body. The rotatable door access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frame, and a baffle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above the rotating frame. The baffle plate is connected in front and back and is provided with an operation chamber with a scale on the left and right end walls, and the operation chamber is slidable A handle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operation chamber, and a lock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operation chamber to restrict the sliding of the operation chamber. The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for intelligent cell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ntry personnel in the cell, all the entry personnel need to be authorized or can ent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uthorized person, and the authorized person can enter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followers when unlocking The number of personnel, avoid other strangers, easy to promote produc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领域,尤其是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安全防护装置有很多,但在小区安全防护门这一类别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人们通过普通防护门时,当防护门开启后不能及时关闭,容易让别有用心人士尾随进入,现在也有每次仅能进一位的防护门,但当有访客伴随业主进入小区时十分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内的进门通道,所述进门通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方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前后贯通设置有左右端壁上刻画有刻度的操作腔,所述操作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拉手,所述操作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操作腔滑动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仅仅在识别到固定人群时才会接除锁定,所述进门通道顶壁内设置有啮合腔,所述啮合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转筒,所述啮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筒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啮合腔顶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操作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根据随从人员人数量向下拉动所述拉手至相应刻度,当所述挡板每转动半周带动所述拉手上移一个刻度同时带动计数装置相应的减一个数字,当所述拉手上移至最上方时,所述设备再次被锁定,所述进门通道底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设置有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所述转动架顶壁内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滑动腔底壁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弹簧,当有使用者踩踏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时,所述支撑板下移可以带动所述转动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板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所述操作腔右侧端壁内设置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第一滑动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永磁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前侧设置有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凸轮腔,所述凸轮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啮合腔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啮合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啮合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五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内的所述第五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之间由具有单向传动特性的第一棘轮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所述蜗轮腔与所述进门通道之间转动设置的与所述转动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转筒,所述蜗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转筒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棘轮腔,所述第一棘轮腔有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齿轮腔,所述第一棘轮腔与所述蜗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第一棘轮腔与所述齿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六转轴,所述齿轮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棘轮腔内的所述第六转轴与所述蜗杆之间由具有单向传动特性的第二棘轮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腔下方设置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左侧端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导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的第二齿条,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转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齿轮腔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三导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齿轮以及所述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滑槽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杆右侧的第三滑动杆,所述第三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滑动孔端壁内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滑动杆发生位移后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复位的复位装置,所述第三齿条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孔与所述凸轮腔下方设置的活塞腔之间连通设置有液压孔,所述活塞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腔与所述凸轮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第三滑动杆,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腔顶壁间设置有第四弹簧。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腔底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电性连接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解锁指令后,带动所述电磁铁吸合一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小区内进入人员,所有进入人员均需得到授权或由授权人带领下方可进入,同时授权人员在解锁时可以根据随从人数设定可以进入人员人数,避免了其他陌生人混入,便于生产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D-D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结合附图1-5所述的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身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10内的进门通道18,所述进门通道1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20,所述转动架20上方固定设置有挡板19,所述挡板19内前后贯通设置有左右端壁上刻画有刻度的操作腔17,所述操作腔1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拉手16,所述操作腔17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操作腔17滑动的锁定装置99,所述锁定装置99仅仅在识别到固定人群时才会接除锁定,所述进门通道18顶壁内设置有啮合腔13,所述啮合腔13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挡板19固定连接的第一转筒11,所述啮合腔13内的所述第一转筒11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2,所述啮合腔13顶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32,所述第一传动腔32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内的进门通道,所述进门通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方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前后贯通设置有左右端壁上刻画有刻度的操作腔,所述操作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拉手,所述操作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操作腔滑动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仅仅在识别到固定人群时才会接除锁定,所述进门通道顶壁内设置有啮合腔,所述啮合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转筒,所述啮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筒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啮合腔顶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操作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根据随从人员人数量向下拉动所述拉手至相应刻度,当所述挡板每转动半周带动所述拉手上移一个刻度同时带动计数装置相应的减一个数字,当所述拉手上移至最上方时,所述设备再次被锁定,所述进门通道底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设置有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所述转动架顶壁内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滑动腔底壁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弹簧,当有使用者踩踏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时,所述支撑板下移可以带动所述转动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内的进门通道,所述进门通道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方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内前后贯通设置有左右端壁上刻画有刻度的操作腔,所述操作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拉手,所述操作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限制所述操作腔滑动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仅仅在识别到固定人群时才会接除锁定,所述进门通道顶壁内设置有啮合腔,所述啮合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转筒,所述啮合腔内的所述第一转筒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啮合腔顶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导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操作腔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条,根据随从人员人数量向下拉动所述拉手至相应刻度,当所述挡板每转动半周带动所述拉手上移一个刻度同时带动计数装置相应的减一个数字,当所述拉手上移至最上方时,所述设备再次被锁定,所述进门通道底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设置有带动所述挡板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所述转动架顶壁内设置的开口向上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滑动腔底壁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一弹簧,当有使用者踩踏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时,所述支撑板下移可以带动所述转动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所述操作腔右侧端壁内设置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永磁铁,所述第一滑动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永磁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前侧设置有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凸轮腔,所述凸轮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传动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凸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慧小区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啮合腔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啮合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定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元柏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