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583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其中,该装置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接口相连,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管路的支撑件;管路设置在支撑件上,不同的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将管道和塞门集中设置在阀架上,且管道之间平行设置,极大缩小了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

A pipeline arrangement device and the front structure of the cab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ipeline arrangement device and a front-end structure of the cab, wherein the device comprises a valve frame and a plurality of pipelines; the valve frame comprises a back plate and a side plate; the s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terfaces, one end of the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terface, the other end of the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orresponding other pipeline; the inner side of the back plat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member for supporting the pipeline; The pipe run is set on the support, and the different pipes are set parallel in the preset direction, and the cock in different pipes is set at a preset distance. Through the pipeline arrangement device and the front end structure of the cab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the pipeline and the plug door are centrally arranged on the valve frame, and the pipeline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greatly reducing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pipeline and the plug door, while facilitating the centralized maintenance of the pipeline and the plug door by the staff, the activity space of the staff is increased, and the work convenienc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taff are improved Maintenanc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动车组司机室车头前端布置有较多的管道和塞门,在需要检查或检修的时候,司机或检修人员可以从司机室进入操纵台内部,进而能够调节各个塞门或对其内部其他设备进行检修。但现有动车组管道及塞门在操纵台内部分散布置,使原本就狭小的空间更加紧张,司机或检修人员只能蜷缩操作,不仅检修不便,且容易踩踏各零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和司机室前端结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所述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管路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管路通断的塞门;所述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接口相连,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管路的支撑件;所述管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不同的所述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所述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板为L型侧板,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L型侧板朝外或朝上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背板和/或所述侧板开有开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路包括进风类管路和出风类管路,所述接口包括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所述进风类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进风接口相连,所述出风类管路与相应的所述出风接口相连;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管路和列车管管路,所述进风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列车管接口;所述总风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止回阀用于隔离从所述总风管管路至所述列车管管路的流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救援管路和救援旁通管路;所述救援管路中设有救援塞门,所述救援旁通管路中设有救援旁通塞门;所述救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类管路还包括制动管管路,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压力表管路、列车管压力表管路、制动管压力表管路;所述进风接口还包括制动管接口,所述出风接口包括总风管压力表接口、列车管压力表接口、制动管压力表接口;所述总风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或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列车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或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制动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管接口相连,所述制动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管压力表接口相连,所述制动管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动管压力表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低音风笛管路、高音风笛管路、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电钩管管路、空气管开闭器管路中的一项或多项,且所述出风接口相应地包括低音风笛接口、高音风笛接口、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电钩管接口、空气管开闭器接口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低音风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低音风笛接口相连,所述低音风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高音风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高音风笛接口相连,所述高音风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相连,所述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电钩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电钩管接口相连,所述电钩管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空气管开闭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空气管开闭器接口相连,所述空气管开闭器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风类管路还包括总风管出风管路,所述出风接口还包括总风管出风接口,所述总风管出风接口用于连接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用于进风的总风管接口;所述总风管出风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出风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司机室前端结构,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司机室前端本体和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所述管路布置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边,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用于与所述司机室前端本体内相应的管路相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管路布置装置,多个所述管路布置装置均与设置在所述空腔的侧边;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总风管出风接口,且当前的所述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出风接口与相邻的其他管路布置装置的总风管接口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案中,将管道和塞门集中设置在阀架上,且管道之间平行设置,极大缩小了管道和塞门所占的空间,在方便工作人员集中检修管路和塞门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活动空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便利性和检修维护性能。该管路布置装置整体模块化设计,且阀架上设有相应接口,整体拆装方便,极大地减小了动车组操作台内设备的组装难度,降本增效。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管路布置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标:10-阀架、11-背板、12-侧板、13-支撑件、21-总风管管路、22-列车管管路、23-制动管管路、24-止回阀、25-救援塞门、26-救援旁通塞门、31-总风管压力表管路、32-列车管压力表管路、33-制动管压力表管路、34-低音风笛管路、341-双控笛阀、35-高音风笛管路、36-车内压力开放阀管路、37-电钩管管路、38-空气管开闭器管路、41-总风管接口、42-列车管接口、43-制动管接口、51-总风管压力表接口、52-列车管压力表接口、53-制动管压力表接口、54-低音风笛接口、55-高音风笛接口、56-车内压力开放阀接口、57-电钩管接口、571-电钩伸出接口、572-电钩缩回接口、5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所述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管路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管路通断的塞门;/n所述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接口相连,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n所述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管路的支撑件;所述管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不同的所述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所述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架和多个管路;所述阀架包括背板和侧板,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管路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管路通断的塞门;
所述侧板上设有多个接口,所述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接口相连,所述管路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其他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背板的内侧固定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管路的支撑件;所述管路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不同的所述管路之间沿预设方向平行设置,且不同的所述管路中的塞门间隔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为L型侧板,所述接口设置在所述L型侧板朝外或朝上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侧板开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包括进风类管路和出风类管路,所述接口包括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
所述进风类管路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进风接口相连,所述出风类管路与相应的所述出风接口相连;所述进风类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类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管路和列车管管路,所述进风接口包括总风管接口和列车管接口;
所述总风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列车管接口相连;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止回阀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止回阀用于隔离从所述总风管管路至所述列车管管路的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救援管路和救援旁通管路;所述救援管路中设有救援塞门,所述救援旁通管路中设有救援旁通塞门;
所述救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救援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列车管管路的另一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类管路还包括制动管管路,所述出风类管路包括总风管压力表管路、列车管压力表管路、制动管压力表管路;所述进风接口还包括制动管接口,所述出风接口包括总风管压力表接口、列车管压力表接口、制动管压力表接口;
所述总风管压力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总风管压力表接口相连,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书徐春艳曲兆强党学东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