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519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基座:棱镜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内;透镜模块,包括透镜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透镜单元的第一载体、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载体,所述透镜单元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光轴,所述第二载体通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弹性体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棱镜模块以及所述透镜模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依序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以及成像模块。这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更加方便。

Camera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mage pickup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prism module, which is fixedly arranged in the base; a lens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lens unit, a first carrier for fixing the lens unit, and a second carrier for accommodating the first carrier. The lens unit has an optical axis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carrier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extended axial elastomer is connected to the base, the prism module and the lens module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the base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imaging module. The control of the camera is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镜头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许多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均配置有镜头装置。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镜头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镜头装置100中的棱镜单元10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已知的这种镜头装置100通常包括棱镜模块101、透镜模块102、以及成像模块103。其中棱镜模块101用于将Z方向入射的光线反射到X方向,透镜模块102接收从棱镜模块101出射的光线,从透镜模块102出射的光线在成像模块103上形成影像。其中棱镜模块101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棱镜单元1011,该棱镜单元1011可绕其转轴(未图示)转动,该转轴沿着Y方向延伸。透镜模块102包括设置在其中的透镜(未图示),该透镜可被驱动以沿着X、Y方向以补偿振动造成的影像模糊等现象。这种镜头装置100采用棱镜单元1011和透镜模块102分别来补偿振动造成的影响,控制不便,且不容易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控制更加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基座:棱镜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内;透镜模块,包括透镜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透镜单元的第一载体、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载体,所述透镜单元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光轴,所述第二载体通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弹性体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棱镜模块以及所述透镜模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依序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以及成像模块。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第二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在所述两侧壁端部的端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板,所述透镜模块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互远离时提供复位弹力的片弹性体,所述片弹性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载体顶部与所述第二载体顶部之间,所述片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上,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通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载体间轴弹性体连接,所述第二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在所述两侧壁端部的端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板,在所述第二载体的端壁、以及两侧壁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载体间轴弹性体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载体的端壁上,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两侧壁的端面的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载体穿设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载体间轴弹性体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基座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侧壁、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侧壁上且彼此相对的两侧板,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第三方向运动的第三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三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两侧壁的顶部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基座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侧壁、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侧壁上且彼此相对的两侧板,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垂直;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第三方向运动的第三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三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两侧壁的顶部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延伸出来且与所述载体间轴弹性体连接的弯曲状第二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出来且与所述轴弹性体连接的弯曲状第三部分,所述弯曲状第二部分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且均朝向所述第一载体延伸,所述弯曲状第三部分位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且均朝向所述基座延伸。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靠近所述棱镜模块的端部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轴弹性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靠近所述成像模块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端部的连接件上。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第二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在所述两侧壁端部的端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板,所述基座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侧壁、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侧壁上且彼此相对的两侧板,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垂直;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第三方向运动的第三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三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两侧壁的顶部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载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载体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滚珠滑槽和第二滚珠滑槽,在所述第一滚珠滑槽和第二滚珠滑槽之间设置有滚珠。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片弹性体包括第一载体连接部、第二载体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载体连接部和第二载体连接部之间的蜿蜒部,所述蜿蜒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上蜿蜒延伸。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片弹性体的第二载体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载体连接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超出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上,所述轴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实施本技术的摄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透镜模块同时实现第一方向上的对焦、以及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振动补偿运动,使得在第一方向上的对焦运动、以及在第二和第三方向上的振动补偿运动都是借助于同一个音圈马达来实现,可以简化控制,使得调整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镜头装置中的棱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片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第二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镜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根据本技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棱镜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内;透镜模块,包括透镜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透镜单元的第一载体、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载体,所述透镜单元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光轴,所述第二载体通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弹性体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棱镜模块以及所述透镜模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依序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以及成像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棱镜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内;透镜模块,包括透镜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透镜单元的第一载体、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载体,所述透镜单元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光轴,所述第二载体通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弹性体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棱镜模块以及所述透镜模块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依序设置在所述基座内;以及成像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在所述两侧壁端部的端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板,所述透镜模块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相互远离时提供复位弹力的片弹性体,所述片弹性体连接在所述第一载体顶部与所述第二载体顶部之间,所述片弹性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上,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通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载体间轴弹性体连接,所述第二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连接在所述两侧壁端部的端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侧壁底部之间的底板,在所述第二载体的端壁、以及两侧壁的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载体间轴弹性体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载体的端壁上,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两侧壁的端面的连接件上,所述第一载体穿设在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载体间轴弹性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侧壁、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侧壁上且彼此相对的两侧板,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二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侧壁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以及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沿着第三方向运动的第三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三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的两侧壁的顶部与所述基座的侧板之间,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侧壁、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以及连接在所述侧壁上且彼此相对的两侧板,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垂直;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方向驱动元件,所述第一方向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驱动所述第二载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泉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