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仕川专利>正文

热水防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515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水防溅装置,该装置与热水龙头配套使用,它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所组成。水管3上的通水小孔先将热水流减压,然后通过水管2的聚流作用,将通水小孔4喷出的热水聚集后,沿水管3的末端流出。热水流经该装置流出,出水平稳,柔和,流向固定,不四处飞溅,达到节省能源和避免烫伤人的效果。该装置主要用在热水锅炉上,也适合其它需要防止水流飞溅的场合。(*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溅装置,它主要与安装在锅炉上的热水龙头配套使用。目前,热水锅炉用的传统热水龙头,其结构长期未变,人们在放热水时,热水不容易全部流进盛水容器,造成四处飞溅,经常烫伤人。为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常常在热水龙头上套上胶管或缠上布袋,但这样做效果不佳,而且胶管和布袋既不卫生又要经常更换,很不方便。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与锅炉上的热水龙头配套使用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先将热水流减压,然后再将全部水流聚集成一小束,从而很柔和地流进盛水容器,避免热水流四处飞溅。本防溅装置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所组成,水管1和水管3对接在一起。水管3经过水管2的中央,并且固定于水管2的封盖5上。水管3的周围有通水小孔4,这些通水小孔全部包含在水管2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防溅装置作更进一步的描述。附图是防溅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是水管1,2是水管2,3是水管3,5是封盖,它们都由金属材料制作,一般用可锻铸铁材料。4是通水小孔。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管1呈圆柱状,其公称通径一般为15mm,20mm和25mm三种,在这里具体取20mm。水管3一般为圆锥体状,在水管3上半部的周围钻80个通水小孔4,每个小孔直径一般取2mm。水管3的上端最大口径与其相配的水管1的公称通径保持相同,水管1和水管3一般用焊接法直接连接在一起。水管2有许多形状,一般取圆台形较佳,水管2的下端开口,是热水流流出时的出口,开口的直径一般为32mm。水管2的长度可以根据水管3的长度和水管3上通水小孔4分布的范围来确定。水管3周围的通水小孔4全部包含在水管2内。水管3的末端是封闭体,它从水管2下端出水口的正中部位伸出,位于水管2之外。水管2的上端有一封盖5,水管1和水管3的连接体从封盖5的正中部位穿过,并用焊接法固定在封盖5上。整个防溅装置与锅炉上的热水龙头配套使用。将防溅装置安装到热水龙头上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内螺纹活结头将防溅装置的水管1与市售热水龙头的出水口管子相连接。2、防溅装置上不安装水管1,而将防溅装置的水管3直接焊接在热水龙头的出口管子上。使用时,开启热水龙头的手柄,热水流由水管1流到水管3,通过水管3周围的小孔减压后源源不断地喷射到水管2内。经过水管2的聚流作用,由水管2的出水口流出,并沿着水管3的末端流入盛水器。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热水流经过通水小孔流出,缓减了水压冲力,出水平稳、柔和,水流不会四处飞溅。2、由于水流沿着水管3伸出水管2的末端流出。因此流向固定,只要在开启水龙头之前,将盛水容器的入口对准水管3伸出水管2的部分,开启水龙头之后,水流就会全部被引进盛水容器。从而避免了热水流不能全部流进盛水容器而造成四处溅散的状况。权利要求1.一种防溅装置,它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水管3的周围有通水小孔4,所有的通水小孔都包含在水管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管3的末端是封闭体,并且从水管2下端出口的正中部位伸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防溅装置,该装置与热水龙头配套使用,它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所组成。水管3上的通水小孔先将热水流减压,然后通过水管2的聚流作用,将通水小孔4喷出的热水聚集后,沿水管3的末端流出。热水流经该装置流出,出水平稳,柔和,流向固定,不四处飞溅,达到节省能源和避免烫伤人的效果。该装置主要用在热水锅炉上,也适合其它需要防止水流飞溅的场合。文档编号F16K47/14GK2094667SQ9121446公开日1992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万仕川 申请人:万仕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溅装置,它主要由水管1,水管2和水管3组成,其特征在于水管3的周围有通水小孔4,所有的通水小孔都包含在水管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仕川
申请(专利权)人:万仕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