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H)-喹啉酮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3577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1:28
提供基于DNA促旋酶的GyrB和拓扑异构酶IV的ParE抑制作用而显示抗菌活性的有用的新的化合物。提供式[1]所示的2(1H)‑喹啉酮衍生物或其可药用的盐。

2 (1H) - quinolinone derivatives

It provides useful new compounds based on the pare inhibition of gyrB and topoisomerase IV of DNA gyrase to show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 2 (1H) - quinolinone derivative shown in formula [1] or a medicinal salt thereof is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1H)-喹啉酮衍生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于DNA促旋酶的GyrB亚基和拓扑异构酶IV的ParE亚基具有抑制活性的新的2(1H)-喹啉酮衍生物或其盐、以及含有它们作为有效成分的抗菌药物。
技术介绍
自从20世纪40年代出售青霉素以来,已经开发了许多种类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对感染病的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产生了出现耐药菌这样的新的问题。特别地,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多重耐药绿脓假单胞菌(MDRP)、多重耐药不动杆菌(MDRA)等对除β-内酰胺类药物以外,还对许多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药物)显示有抗药性,从而在临床上成为很大的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强烈需求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其中,具有新机制的抗菌药物的开发意义深远。作为II型拓扑异构酶的DNA促旋酶通过将双链DNA同时切断/重组,而使DNA的高级(立体)结构变化,在DNA的复制/转录/重组/修复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酶是由作为gyrA基因产物的亚基A(GyrA)2分子和作为gyrB基因产物的亚基B(GyrB)2分子形成的全酶,亚基A担负DNA链的切断/重组作用,亚基B担负由ATP酶活性引起的能量转换。细菌中存在另一种作为II型拓扑异构酶的拓扑异构酶IV,与在DNA的复制中形成的、相互连接的闭链环状染色体的分离相关。该酶由作为parC基因产物的亚基C(ParC)2分子和作为parE基因产物的亚基E(ParE)2分子形成,ParC与GyrA、ParE与GyrB分别具有高的同源性。由于II型拓扑异构酶普遍存在于细菌中,因此通过创造出同时抑制存在于各种细菌中的两种II型拓扑异构酶的双重抑制剂(dualinhibitor),可以期待抑制耐药菌的出现频率。喹诺酮药物是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症的药物,其抑制细菌的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作为喹诺酮药物的例子,可以列举作为初期化合物的萘啶酮酸以及噁喹酸、和更强效的氟喹诺酮(例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这些化合物通过与GyrA结合、将切断的复合物稳定化,而抑制DNA促旋酶的功能,导致细胞死亡。作为喹诺酮药物的问题点,除了幼弱动物的关节障碍以外,还有对于具有氟的氟喹诺酮而言所特有的光过敏症(非专利文献1)。另外,大量出现由于在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region:QRDR)产生氨基酸变异等导致的对于喹诺酮药物的耐药菌(非专利文献2)。因此,人们期望开发具有与喹诺酮药物不同的作用点的抗菌药物。作为与GyrB结合的抑制剂的例子,可以列举香豆素、新生霉素和香豆霉素A1等。这些物质抑制DNA促旋酶,但由于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效果不足、或者对于真核生物的毒性高等,在临床上几乎不使用(非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其他抑制剂,分别已知专利文献1~48等和非专利文献4~11等,但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具有GyrB/ParE抑制作用是未知的。进一步地,根据专利文献49~53等,公知与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具有相似结构的2(1H)-喹啉酮衍生物,但对于这些化合物,没有报道具有GyrB/ParE抑制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01/05284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01/05284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02/060879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WO03/10584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WO2005/01229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WO2005/026149号小册子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WO2005/02616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WO2005/08976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WO2006/02277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WO2006/03811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1:国际公开WO2006/092599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2:国际公开WO2006/09260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3:国际公开WO2006/08754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4:国际公开WO2007/05633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5:国际公开WO2007/07196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6:国际公开WO2007/14809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7:国际公开WO2008/02022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8:国际公开WO2008/02022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19:国际公开WO2008/020229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0:国际公开WO2008/06847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1:国际公开WO2008/15241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2:国际公开WO2009/06187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3:国际公开WO2009/02773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4:国际公开WO2009/02773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5:国际公开WO2009/10688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6:国际公开WO2009/14743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7:国际公开WO2009/14743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8:国际公开WO2009/14744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9:国际公开WO2009/07481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0:国际公开WO2009/07481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1:国际公开WO2009/084614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2:国际公开WO2009/15696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3:国际公开WO2010/01322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4:国际公开WO2010/03808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5:国际公开WO2010/067123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6:国际公开WO2010/06712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7:国际公开WO2010/13681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8:国际公开WO2010/14297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9:国际公开WO2011/024004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0:国际公开WO2011/03205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1:国际公开WO2011/12155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2:国际公开WO2012/045124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3:国际公开WO2012/097269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4:国际公开WO2012/12574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5:国际公开WO2012/13158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6:国际公开WO2013/09101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7:国际公开WO2014/043272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8:国际公开WO2015/03866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49:国际公开WO2004/103974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0:国际公开WO2007/12461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1:国际公开WO2008/014307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2:国际公开WO2012/098070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3:国际公开WO2015/050379号小册子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Clin.Infect.Dis.(1999),28,352-364.非专利文献2:J.Infect.Chemother.(2005),53,349-356.非专利文献3:TrendsMicrobiol.(1997),5,102-109.非专利文献4:ACSInfect.Dis.(2015),1,4-41.非专利文献5:Pharmacol.Ther.(1993),60,367-380.非专利文献6:J.Med.Che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化学式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4 JP 2017-0602011.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化学式1]{式中,Z表示NH-R1、C1-4烷基(该C1-4烷基可被氨基或羟基取代)或羟基,R1表示氢原子或C1-4烷基,T、U、V和W全部表示C-R2,或者任意一个表示N且除其以外表示C-R2,R2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C1-6烷基、C1-6烷氧基(该C1-6烷基和该C1-6烷氧基可被-N(R21)(R22)取代)或氨基[该氨基可被C1-6烷基(该C1-6烷基可被哌啶-4-基、吡咯烷-3-基、氮杂环丁烷-3-基、1-氨基-环丁烷-3-基、吗啉基或-N(R23)(R24)取代)、1-氨基-环丁烷-3-基或式[2]所记载的取代基的任一者取代],[化学式2]R21、R22、R23和R24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L1表示-CONR3-、-COO-、-(CH2)nNR3-或-NR3CO-,R3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n表示1~4的整数,L2表示选自连接键、C1-6亚烷基、哌啶二基、吡咯烷二基和氮杂环丁烷二基(该C1-6亚烷基、该哌啶二基、该吡咯烷二基和该氮杂环丁烷二基可被羧基或氧代基取代)中的基团,A表示芳基、杂环基或C3-8环烷基(该芳基、该杂环基和该C3-8环烷基可被选自下述取代基组Ra中的相同或不同的1个~4个取代基取代),取代基组Ra表示C1-6烷基(该C1-6烷基可被选自羧基、羟基、C3-8环烷基、氨基甲酰基和-N(R11)(R12)中的1个~2个取代基取代)、羧基、羟基、杂环基、脒基、-N(R13)(R14)、-CON(R15)(R16)、C1-6烷氧基(该C1-6烷氧基可被选自氨基、N-甲基哌嗪基和吗啉基中的1个~2个取代基取代)、C2-6烯基(该C2-6烯基可被羟基或-N(R17)(R18)取代)、-COOR19、3-氨基氮杂环丁烷基、哌嗪基(该哌嗪基可被1个甲基取代)、4-氨基哌啶基或式[3]所记载的取代基的任一者,[化学式3]R11和R12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12烷基、C3-8环烷基、羟基乙基、N-甲基哌啶-4-基、羧甲基、N,N-二甲基氨基丙基或氨基乙基,或者R11和R12可以与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饱和的3元环~7元环,其中,该饱和的3元环~7元环可以在环内进一步含有1个以上的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另外,该饱和的3元环~7元环可被氨基取代,R13和R14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C1-6烷氧基羰基、C3-8环烷基、-CONHSO2Me、C1-6烷基[该C1-6烷基可被选自氨基、N-甲基哌嗪基、吗啉基、-N(CH2CH2OH)2和杂环基(该杂环基可被氨基取代)中的1个~2个取代基取代],R15和R16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羟基、1,3-二羟基丙烷-2-基、甲磺酰基、N,N-二甲基氨磺酰基和C1-6烷基(该C1-6烷基可被选自氨基、吗啉基、哌啶基、羧基、羟基和式[4]所记载的取代基中的相同或不同的1个~2个取代基取代),或者[化学式4]R15和R16可以与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饱和的3元环~7元环,其中,该饱和的3元环~7元环可以在环内进一步含有1个以上的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R17和R18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R19表示C1-6烷基,R20表示氢原子或C1-6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Z为NH-R1、C1-4烷基或羟基,R1为C1-4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Z为NH-R1、乙基或羟基,R1为甲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Z为NH-R1,R1为甲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T、U、V和W为C-R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L1为-CONR3-、-COO-或-(CH2)nNR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L1为-CONR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R3为氢原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L2为选自连接键、亚甲基或亚乙基、哌啶二基、吡咯烷二基、氮杂环丁烷二基中的连接键或基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L2为连接键或亚乙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L2为连接键。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中,T、U、V和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田英明大岳宪一牛山文仁金春海竹内智起田中望
申请(专利权)人:大正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