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307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够对各种液体工作介质进行自动补充气体装置,它通过在A、B两个密封性很好用双连管连通的补气室内设置有两种结构不同的补气阀,当压力源呈负压时,用大于工作介质比重材料制作的阀芯封堵阀孔,防止正压工作介质倒流,利用压力差原理使吸气阀盖打开,有效给补气室补气,再利用负压状态,压迫补气室介质液位下降,用小于工作介质比重材料制作的另一阀芯封堵住对应阀孔,从而使负压状态结束,完成一个补气程序。(*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对各种液体工作介质进行补充气体的补气装置。在工业生产中,许多工业装备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间断地、有选择地自动化程度较高地对生产工艺的某一阶段进行有效地补充气体,以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技术。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用增加工艺环节来被动地补充气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工艺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生产缺陷比较明显。近些年来,本
中也出现一些自动补气装置,如专利申请号为87201756的技术专利,则是通过设置一种罐体内设有一种由聚乙烯做成的球体和球柱阀芯,分别控制罐体输入阀口和补气阀口,在罐体的外部输入端和补气端分别装有一排水阀和止回阀,当罐体的输入端有工作压力时,排水阀关闭,压力介质顶开球体阀芯,罐体进水,呈正压状态,罐体内水位使球柱封压补气阀口,止回阀内弹簧力及正压力作用,压住一只以环面接触封盖的阀口,从而隔绝与大气相通,失去工作压力时,排水阀打开,开始将补气罐内存水吸出,罐体输入端呈瞬间负压,球体阀芯压合输入口,球柱阀芯处启开位置,正负压的压差作用克服簧力而使止回阀压盖打开阀口。进行必要补气。此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如(1)止回阀结构不合理,弹簧直接浸泡水里,很容易锈蚀,时常由于弹簧原因不能正常工作;(2)作为阀芯的球体和球柱由于没有很好的导向机构工作性能不好,特别是球体阀芯,加工工艺要求高,往往由于球体变位而出现封压不住阀口的现象,工作噪声十分严重;(3)排水阀设计不合理,泄漏情况经常发生,以致不能很好完成启闭动作,影响补气工作正常进行。本技术的目的则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的补气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需要进行补充气体的装备处设置有两种结构不同的具有密封性的补气室A、B,补气室A、B内紧固装有两只相应的补气阀A、B,在补气室A的顶部设有一吸气阀,两个补气室A、B,通过一只双连管连通,补气室B通过补气管与需补气的装备容器相通。补气阀A设有一工作输入孔,工作输入孔与补气阀A的阀孔相通,补气阀A阀孔孔径为小于等于18mm,大于等于8mm,其上压合着一种用小于液体工作介质比重材料制作,其外形为圆锥状顶部结构、圆柱状身部结构的阀芯A,阀芯A圆柱身部与补气室A内的壁带通孔的导向管滑动装配、导向运动;补气室A顶部吸气阀设有一进气孔,并有一阀盖压合进气孔,吸气阀内腔利用一通气孔与补气室A相通;补气室A通过一U字型双连管与补气室B内设有的补气阀B孔径为小于等于15mm,大于等于1mm的阀孔相通,设有一种用大于液体工作介质比重材料,但又不超过介质比重值两倍的材料制作的,其外形为球面状顶部,圆柱状身部的阀芯B压合补气阀B的阀孔,阀芯B圆柱身部同样依靠与之滑动装配的壁带通孔的导向管导向运动,补气阀A、B的各自阀孔与阀芯压合接触面部分均设有与各自阀芯相吻配的,利用天然橡胶或其他等效物制成的压口圈,压口圈与阀孔接触面粘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具有补气性能稳定可靠,且设计合理,简单易行特点,制造成本通常仅相当于同类装置的20%,加工工艺好。附图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供水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下面结合实施例示意图对本技术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如图所示工作输入孔1与压力源连通,当工作输入孔1工作时,部分工作介质通过输入孔1进入补气阀A2,在压力作用下,首先顶开一种小于工作介质比重材料制成的其外形为圆锥顶部结构,圆柱身部结构补气阀芯A3,在导向管A4的导向下进入补气室A5,此时补气室A5内为正压,因此补气室A5顶部的吸气阀6的阀盖7,由于通气孔8的相通,吸气阀6的内腔亦为正压,阀盖7压合住与大气相通的进气孔9,致使补气室A5内原存气体和工作介质只能通过双连管10进入补气阀B11,又顶开另一种用大于工作介质比重,但又不超过介质比重值两倍的材料制成,其外形为球面状顶部,圆柱状身部的阀芯B12,进入补气室B13中,由于补气室B13封闭,气体及介质只能由补气管18,压入需补气容器14,当压力源消失时,此时补气室A5、B13内充满了水,压力源消失后瞬间,由于外部设备作用,补气室A5、B13很快转为负压,阀芯B12制作材料比重大于工作介质比重,阀芯12的自重在导向管B15的导向下,有效地封盖住补气阀孔B16的压口圈B17上,从而很好地防止了需补气容器14的正压气体和介质倒流;此时,又由于阀芯A3的制作材料比重小于工作介质比重,故阀芯A3在导向管A4内处漂浮状态,阀孔A19仍是打开的,补气室A5呈负压状态,这时吸气阀6的内腔也为负压,在内外压差作用下,阀盖7打开,外界气体通过开启的进气孔9和通气孔8进入补气室A5,从而使补气室A5内的工作介质液位快速下降。当降至一定位置时,阀芯A3在导向管A导向下,又很好地随液位下降封堵住补气阀A2的与阀孔A19粘合一体的压口圈A20上,补气室A5的负压状态结束,吸气阀6也即停止吸气,结束了一个工作程序,并为下一次补气做好了准备。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补气装置,由补气阀A2、补气室A5、吸气阀6、双连管10、补气阀B11、补气室B13、补气管18、需补气容器14,以及阀芯A3、阀芯B12,压口圈A20、压口圈B17、导向管A4、导向管B15等组成,其特征在于(1)补气阀A2、补气阀B11紧固设置在两种具有密封性的、相应的补气室A5,补气室B13内,补气室A5与补气室B13通过双连管10连通,补气室B13与需补气容器14通过补气管18连通,补气阀A2设有一工作输入孔1连通于压力源;(2)补气室A5经过通气孔8与吸气阀6内腔相通,吸气阀6的进气孔9与大气相通;(3)阀芯A3由一种小于液体工作介质比重的材料制作,其外形为圆锥顶部结构,圆柱身部结构,阀芯A3圆柱身部与补气室A内,壁带通孔的导向管滑动装配导向运动;阀芯B12由一种大于液体工作介质比重,但又不超过介质比重值两倍的材料制作,其外形为球面状顶部结构,圆柱状身部结构,阀芯B12圆柱身部结构与补气室B内,壁带通孔的导向管滑动装配导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管A4,导向管B15管壁上均带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阀孔B16的孔径为小于等于15mm,大于等于1mm;阀孔A19的孔径为小于等于18mm,大于等于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口圈A20、B17均为天然橡胶或其他等效物制作,且压口圈A20、B17分别与A19、B16粘接成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能够对各种液体工作介质进行自动补充气体装置,它通过在A、B两个密封性很好用双连管连通的补气室内设置有两种结构不同的补气阀,当压力源呈负压时,用大于工作介质比重材料制作的阀芯封堵阀孔,防止正压工作介质倒流,利用压力差原理使吸气阀盖打开,有效给补气室补气,再利用负压状态,压迫补气室介质液位下降,用小于工作介质比重材料制作的另一阀芯封堵住对应阀孔,从而使负压状态结束,完成一个补气程序。文档编号F16K17/00GK2118879SQ91227648公开日1992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蒋立功 申请人: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补气装置,由补气阀A2、补气室A5、吸气阀6、双连管10、补气阀B11、补气室B13、补气管18、需补气容器14,以及阀芯A3、阀芯B12,压口圈A20、压口圈B17、导向管A4、导向管B15等组成,其特征在于:(1)补气阀A2、补气阀B11紧固设置在两种具有密封性的、相应的补气室A5,补气室B13内,补气室A5与补气室B13通过双连管10连通,补气室B13与需补气容器14通过补气管18连通,补气阀A2设有一工作输入孔1连通于压力源;(2)补气室A5经过通气孔8与吸气阀6内腔相通,吸气阀6的进气孔9与大气相通;(3)阀芯A3由一种小于液体工作介质比重的材料制作,其外形为圆锥顶部结构,圆柱身部结构,阀芯A3圆柱身部与补气室A内,壁带通孔的导向管滑动装配导向运动;阀芯B12由一种大于液体工作介质比重,但又不超过介质比重值两倍的材料制作,其外形为球面状顶部结构,圆柱状身部结构,阀芯B12圆柱身部结构与补气室B内,壁带通孔的导向管滑动装配导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立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供水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