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214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包括:将繁殖体南方菟丝子和寄主南美蟛蜞菊缠绕接触后,对南方菟丝子进行人工处理,待南方菟丝子成熟后进行收成即得到药材菟丝子;其中,所述人工处理为:在气温25~27℃的无雨水的天气条件下,向南方菟丝子持续喷洒100μmol/L BA 25~35分钟,然后用遮阳率40~60%的遮阳网遮光。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可在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域以南美蟛蜞菊植物为菟丝子药材生产的寄主植物,不必另外种植寄主植物,种植操作简单,种植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南美蟛蜞菊的扩散和蔓延,具有环境友好,防控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Cultivation method of Cuscuta chinensis with medicinal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biological contro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dder planting method which has both medicinal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biological control, including: after twining and contacting the propagator Southern dodder and the host southern Wedelia, the southern dodder is treated manually, and the medicinal material dodder is obtained after the southern dodder is harvested when it is mature; wherein, the artificial treatment is: under the weather condition without rain at the temperature of 25-27 \u2103 After spraying 100 \u03bc mol / L ba for 25-35 minutes, the shading rate was 40-60%. On the one hand, the invention can take the Wedelia plant as the host plant of Cuscuta production in the invasion area of Wedelia chinensis, and does not need to plant another host plant, so the planting operation is simple, the planting cost is low, and the invention has good economic benefits;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ffusion and spread of Wedelia chinensis, which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as goo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and has good ecological effects Benef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种植和药材生产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菟丝子药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或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等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近年以来,菟丝子药材原料和以菟丝子药材开发的保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菟丝子药材的野生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亟待开展菟丝子药材的人工种植栽培。菟丝子药材的基源植物均属于一年生专性寄生草本植物,本身没有根和叶植物器官,只能缠绕在寄主植物上通过其茎上的侧生吸器吸取寄主的营养。因此,菟丝子药材的栽培首先必须有寄主植物。目前菟丝子药材的人工种植栽培主要与大豆等农作物为寄主植物,但由于菟丝子药材的生长完全从大豆吸取营养,还造成大豆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且菟丝子药材的基源植物生长能力强,长势茂盛时,覆盖在大豆的叶片上上又阻挡了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大豆生长不好,影响大豆的产量,寄主植物大豆生长不好又反过来影响菟丝子药材的产量。因此,菟丝子药材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寄主植物在被寄生状态下的生存、生长能力。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trilobata(L.)Pruski)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因易形成覆盖植物而被许多国家作为地被绿化植物而引入。我国香港在80年代引入栽培,因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定居逃逸能很快成为野生,在华南地区迅速蔓延,目前在我国的东部、南部以及沿海、岛屿等多见分布,已成为影响农业、林业、园林业和环境的恶性杂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为了控制植物的入侵,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物理方法主要通过人工或机械进行清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经济投入,且无法完全根除,适宜的条件下入侵植物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又会死灰复燃;化学方法虽然在治理植物入侵在小面积种群有一定成效,但往往伴随着污染和次生危害;而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或一类生物,如寄生性、捕食性或致病性生物,抑制入侵植物的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廉等特点,特别适合控制分布广、治理困难的恶性杂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为寄主进行南方菟丝子的人工栽培的方法,既满足菟丝子药材的人工栽培寄主植物的要求,又实现了南美蟛蜞菊入侵进行生物防治效果,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一体。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中,包括:将繁殖体菟丝子和寄主蟛蜞菊缠绕接触后,对菟丝子进行人工处理,待菟丝子成熟后进行收成即得到药材菟丝子;其中,所述人工处理为:在气温25~27℃的无雨水的天气条件下,向菟丝子持续喷洒100μmol/LBA25~35分钟,然后用遮阳率40~60%的遮阳网遮光。通过上述的人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南方菟丝子对南美蟛蜞菊的寄生能力,显著增加南方菟丝子对南美蟛蜞菊的抑制作用,提高菟丝子的产量。优选的是,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中,以带有完整顶梢的南方菟丝子茎段作为繁殖体,以南美蟛蜞菊作为寄主。优选的是,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中,所述人工处理为:在气温25~27℃的无雨水的天气条件下,向菟丝子持续喷洒100μmol/LBA30分钟,然后用遮阳率50%的遮阳网遮光。优选的是,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中,待南方菟丝子成熟后,将南美蟛蜞菊与南方菟丝子一并收获,干燥后,用筛分机械筛选得到南方菟丝子干籽粒,再经风选机精选后晾晒后分装得到所述药材菟丝子。优选的是,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中,将南美蟛蜞菊与南方菟丝子一并收获后,在收获的区域播种黑麦草进行生态恢复。黑麦草的适应性强、生长快、分蘖能力强,因此可以快速进行生态恢复。优选的是,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中,所述筛分机械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其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进料部、切段部、分离部、和筛分部;进料部,其内设置有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具有向下倾斜的侧壁且下端缩小形成喉部;切段部,其包括位于所述喉部左右两侧的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左右刀片组中均具有同轴等距设置的多个圆形刀片,所述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的刀刃穿过所述漏斗倾斜的侧壁并伸入到漏斗内部空间以形成对漏斗内物料的切割,同时所述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的刀刃穿过所述漏斗侧壁伸入到所述喉部内形成对喉部位置物料的切割;所述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的圆形刀片互相插入到对方圆形刀片之间的间距中,所述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通过第一电机驱动转动以将物料切段;分离部,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喉部正下方的转体、设置在所述转体外壁的击打件、设置在所述分离部外壁的吹气装置;所述转体由第二电机驱动以带动击打件对分离部内的物料击打,所述分离部外壁上设置有气孔,所述吹气装置通过所述气孔向分离部内喷入气体;筛分部,其与所述分离部之间设置有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设置放料口,所述放料口设置有闸板开启和关闭,所述分离部内的物料通过放料口进入到所述筛分部内,所述筛分部内设置有振动筛以对物料筛分。南美蟛蜞菊与南方菟丝子的匍匐茎都很长,一并收获后,植物的匍匐茎和菟丝子种子混杂在一起,普通的筛分设备很难将菟丝子种子和匍匐茎分离,因此申请人在将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设置在进料漏斗的喉部左右两侧的位置,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的刀刃穿过所述漏斗倾斜的侧壁并伸入到漏斗内部空间以形成对漏斗内物料的初步切割,解决匍匐茎太长和太过坚韧容易在进料漏斗内堵塞的问题,促进物料往进料漏斗的颈部输送;同时所述左刀片组和右刀片组的刀刃穿过所述漏斗侧壁伸入到所述喉部内形成对喉部位置物料的二次切割;物料需要通过颈部才能够向分离部排放,因此二次切割能够保证物料全部能够切段成型,便于后面的种子和匍匐茎分离;分离部内转体转动时驱动击打件对物料进行击打,促进种子从匍匐茎上脱离;同时,吹气装置向分离部内部吹气,将堆积在分离部内壁的物料吹散并吹向转体,使得物料持续别击打件锤击;种子和匍匐茎分离后,所有的物料均通过隔板上的放料口进入到筛分部进行种子和匍匐茎的筛分,最终得到菟丝子种子作为药材。优选的是,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中,所述击打件为伸缩结构,所述转体上设置孔洞,所述击打件设置在所述孔洞内,所述击打件缩短时缩入到所述孔洞内,伸长时凸出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的大小与所述击打件相匹配,以使得击打件缩短时,孔洞能够将缠绕在击打件表面的物料刮除。蟛蜞菊和菟丝子的匍匐茎韧性较好,容易缠绕在击打件上,需要经常进行清理,容易影响筛分的工作效率。因此申请人将击打件设置成伸缩机构,击打件的大小和孔洞的大小相匹配,当击打件缩入到孔洞内时,孔洞边缘将缠绕在击打件上的匍匐茎刮除,从而完成清理。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方面可在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域以南美蟛蜞菊植物为菟丝子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繁殖体南方菟丝子和寄主南美蟛蜞菊缠绕接触后,对南方菟丝子进行人工处理,待南方菟丝子成熟后进行收成即得到药材菟丝子;其中,所述人工处理为:在气温25~27℃的无雨水的天气条件下,向南方菟丝子持续喷洒100μmol/L BA 25~35分钟,然后用遮阳率40~60%的遮阳网遮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繁殖体南方菟丝子和寄主南美蟛蜞菊缠绕接触后,对南方菟丝子进行人工处理,待南方菟丝子成熟后进行收成即得到药材菟丝子;其中,所述人工处理为:在气温25~27℃的无雨水的天气条件下,向南方菟丝子持续喷洒100μmol/LBA25~35分钟,然后用遮阳率40~60%的遮阳网遮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带有完整顶梢的南方菟丝子茎段作为繁殖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处理为:在气温25~27℃的无雨水的天气条件下,向南方菟丝子持续喷洒100μmol/LBA30分钟,然后用遮阳率50%的遮阳网遮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南方菟丝子成熟后,将南美蟛蜞菊与南方菟丝子一并收获,干燥后,用筛分机械筛选得到南方菟丝子干籽粒,再经风选机精选后晾晒后分装得到所述药材菟丝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南美蟛蜞菊与南方菟丝子一并收获后,在收获的区域播种黑麦草进行生态恢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具药材生产和生物防治的菟丝子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机械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其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进料部、切段部、分离部、和筛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凌云韦树根潘丽梅付金娥韦莹何丽丽龙海荣冀晓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