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结构及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138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结构及生产系统,属于液晶显示器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皮带轮组件,多个皮带轮组件的皮带并排设置,皮带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组件,以驱动皮带转动,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支撑组件的数量与皮带轮组件的数量相同,每个支撑组件上对应设置有一皮带轮组件,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分别带动每个支撑组件沿多条皮带并排设置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每个支撑组件移动,从而能够调整相邻两条皮带之间的间隙,使得该输送结构能够适用于输送不同小尺寸的面板,提高该输送结构的通用性和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尺寸的面板的输送,利用率高。

A conveying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ying structure and a production system,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rocessing,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ulley components, the belts of the plurality of pulley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pulley components are connected with a power component to drive the belt to rotate, and also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components and driving components, the number of supporting components is the same as the number of pulley components, each A pulley component is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on each support component, 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 is configured to drive each support component to mov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multiple belts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utility model can drive each support component to move by setting a driving component, so as to adjust the gap between two adjacent belts, so that the conveying structure can be suitable for conveying panels of different small sizes, and improve the universality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conveying structure. The production system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transportation of panel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has high utiliz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结构及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输送结构及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有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并且具有画质高、体积小、重量强的特点,因此倍受大家青睐,成为显示器的主流。一般液晶显示器的主体为液晶单元,主要是由两片透明基板以及被封于基板之间的液晶构成,目前液晶显示器是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为主,而一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制作可大致分为三部分:薄膜晶体管阵列制备及彩色滤光板制备工程、液晶显示单元组装制备过程以及液晶显示模块制备过程。在液晶面板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先对一整块大的面板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大的面板切割成所需要的小尺寸的面板。切割完成后小尺寸的面板通过皮带输送至下一加工位,但是传统的相邻的两个皮带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这就使得每条面板生产系统的生产尺寸被限制,面板生产系统的通用性差,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结构及生产系统,通用性好,利用率高,能够实现不同小尺寸的面板的输送。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结构,包括多个皮带轮组件,多个所述皮带轮组件的皮带并排设置,所述皮带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组件,以驱动所述皮带转动,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皮带轮组件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皮带轮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分别带动每个所述支撑组件沿多条所述皮带并排设置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底座和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驱动件,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与一个所述驱动件一一对应相连接,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沿多条所述皮带并排设置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带动相对应的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底座滑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底座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下方,一个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每个所述驱动件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底座上的一个所述驱动件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和所述第一底座平行设置于每个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驱动件,另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能沿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每个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直线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为外齿,每个所述皮带轮组件中的一个所述皮带轮套设且滑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该皮带轮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轴的外齿相啮合的内齿;动力部,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皮带轮组件一一对应连接有一个所述动力组件,每个所述动力组件被配置为带动相对应的所述皮带轮组件中的一个皮带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和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均连接于所述支架,每个所述皮带轮组件中的一个所述皮带轮转动设置于一个所述连接件上,另一个所述皮带轮转动设置于另一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输送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输送结构,通过设置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每一支撑组件移动,从而能够调整相邻两条皮带之间的间隙,使得该输送结构能够适用于输送不同小尺寸的面板,提高该输送结构的通用性和利用率。本技术提出的生产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尺寸的面板的输送,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输送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输送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输送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1、皮带;12、第一皮带轮;13、第二皮带轮;21、支架;22、连接件;31、第一底座;32、驱动件;33、第二底座;4、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实施例一图1是本实施例中输送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输送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结构,该输送结构包括皮带轮组件、动力组件、支撑组件、驱动组件。以皮带轮组件设置有五个为例进行说明,但皮带轮组件的个数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个数。每个皮带轮组件包括皮带11、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3,皮带11位于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3的外周,第一皮带轮12和第二皮带轮13共同涨紧皮带11,且五个皮带轮组件的皮带11并排设置,每个皮带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驱动第一皮带轮12转动,进而驱动皮带11转动。支撑组件的数量与皮带11的数量相同,同样设置为五个,每个支撑组件上对应设置有一皮带轮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和皮带轮组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分别带动每个支撑组件沿多条皮带11并排设置的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每个支撑组件移动,从而调整相邻两条皮带11之间的间隙,以满足既能够适用于输送不同小尺寸的面板,又能保证加工大面板所产生的废弃材料能够从两条皮带11之间的间隙掉落,提高该输送结构的通用性和利用率。如图1所示,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架21和两个连接件22,支架21沿皮带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连接件22分别位于支架21的两端。第一皮带轮12转动设置于一个连接件22上,第二皮带轮13转动设置于另一连接件22上。动力组件包括动力部和传动轴4,动力部能够带动传动轴4转动。其中传动轴4的外周为齿,第一皮带轮12的内部设置有内齿,第一皮带轮12的内齿和传动轴4的外齿相啮合,且第一皮带轮12能够沿传动轴4的长度方向滑动。动力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4共轴,动力部可以为电机或者其他能够带动传动轴4转动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传动轴4的外齿与第一皮带轮12的内齿相啮合,不仅能够带动第一皮带轮12稳定的转动,防止第一皮带轮12打滑,而且当驱动组件带动支撑组件移动来调整相邻两条皮带11之间的间隙时,第一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13能够相对传动轴4滑动,实现相邻两条皮带11之间间隙的调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组件还可设有多个,每个皮带轮组件一一对应连接有一个动力组件,每个动力组件连接于每个皮带轮组件的第一皮带轮12,能够带动第一皮带轮12转动。具体而言,动力组件可以为电机,电机设置于支架21上,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皮带轮12。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底座31和五个设置在第一底座31上的驱动件32,驱动件32的个数与皮带轮组件个数相应,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驱动组件中的两个第一底座31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一底座31均位于支架21下方,第一底座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皮带11的长度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座31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于两个,且第一底座31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结构,包括多个皮带轮组件,多个所述皮带轮组件的皮带(11)并排设置,所述皮带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组件,以驱动所述皮带(1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皮带轮组件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皮带轮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分别带动每个所述支撑组件沿多条所述皮带(11)并排设置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结构,包括多个皮带轮组件,多个所述皮带轮组件的皮带(11)并排设置,所述皮带轮组件连接有动力组件,以驱动所述皮带(11)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皮带轮组件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上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皮带轮组件;以及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分别带动每个所述支撑组件沿多条所述皮带(11)并排设置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底座(31)和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31)上的驱动件(32),每个所述支撑组件与一个所述驱动件(32)一一对应相连接,所述第一底座(31)的长度方向沿多条所述皮带(11)并排设置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驱动件(32)被配置为带动相对应的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底座(31)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底座(31)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下方,一个所述第一底座(31)上的每个所述驱动件(32)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底座(31)上的一个所述驱动件(32)一一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第二底座(33),所述第二底座(33)和所述第一底座(31)平行设置于每个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连接于相对应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