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具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2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椅具底座,包含一固定框及一连接框,该两框体中央处藉一枢轴相枢接,在两框体间组装一弹性元件及一定位装置,弹性元件的撑抵段及连接段是以枢轴为中心而分别撑抵于连接框,在连接框前端设一卡限组件,卡限组件包含一与固定框前端对应卡抵的卡限块及一可前后移动该限位块位置的连动杆,利用卡限组件的连动杆的摆动,使连动杆将卡限块往外移动,且连接框以枢轴为摆动支点而前倾或后仰,并利用定位装置的作动,形成定位状态。(*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具底座,特别是涉及一种藉构件间的枢接,使坐靠垫可依需求调整出所需的后仰或前倾角度的装设在椅具坐靠垫下方的底座。为了解决以往椅具的坐靠垫可呈前后摇摆的底座,在使用上无法依照个人需要使坐靠垫定位在适当的仰躺角度上的问题,有一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台湾新型专利证书第111173号的椅具底座构造,该椅具底座1包含一个固定框10及一个连接框11,该两框体10、11前端藉一个枢轴12相枢接,该固定框10与连接框11之间设有一个弹性元件13,使该两框体10、11可以维持适当的夹合角度,在该固定框10上再组装一个定位装置14,该定位装置14包含多数个夹片140及垫片(图中未示),该夹片140底端的滑槽141穿设在一支组装在该固定框10上的作动杆142上,且该夹片140顶端藉一支插杆143(如图2所示)与该连接框11相固定,另外在该固定框10上再组装一个可以控制该夹片140夹紧或放松的扳动杆144,藉该夹片140的夹紧状态,使该固定框10与连接框11之间的夹合角度固定,而藉该夹片140的放松,使该连接框11以该枢轴12为支点,而可以往该固定框10方向作后倾的摇摆作动。如图2所示,该椅具底座1要调整坐靠垫的仰躺角度时,只要向上扳动该扳动杆144,就可以放松该夹片140与该垫片间的夹紧关系,使用后仰的力量会克服该弹性元件13的弹力后仰,该坐靠垫连动该连接框11产生后摆的动作,使该坐靠垫调整至所需或最佳仰躺角度时,更可以藉向下扳动该定位装置14的扳动杆144,使固定在该连动框11上的坐靠垫的仰躺角度呈定位状态。虽然上述的椅具底座1可以改善以往无法任意定位在适当角度的缺点,具有调整仰躺角度及定位在任何仰躺角度的功效,但是在使用时,因为无法使从靠垫作前倾的调整,所以在使用上依然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具底座,不但可以任意定位在适当的角度,且可依需求调整出任何的后仰或前倾角度。根据本技术的用以连接椅具的坐靠垫与脚架的椅具底座,它包含一个固定框、一个连接框、一个弹性元件及一个定位装置,该固定框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容室,该固定框的框体具有一个第一前壁及一个第一后壁,靠近该第一后壁处与脚架的支轴相固定,在该第一前壁与第一后壁间的两个对应侧壁上形成两个对应的枢接孔,在该容室的一侧壁上设置一个向外突伸且内设轴孔的轴管,该连接框盖设在该固定框的容室上方且顶端供坐靠垫固定,该连接框具有分别与该固定框的第一前、后壁对应的第二前、后壁,该第二前壁上贯设有一个穿孔,位在该穿孔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个突耳,该第二前、后壁之间与该固定框的枢接孔对应处以一支枢轴与该固定框相枢接,该连接框上对应于该固定框的轴管处设有两个对应的贯孔,该弹性元件穿设在该枢轴的轴体上,该弹性元件具有一个撑抵段及一个连接段,且该撑抵段及该连接段分别撑抵在该连接框上,该定位装置具有一个穿设在该固定框轴孔上的作动杆,该作动杆突伸入该容室内一端且螺设一螺帽,该螺帽至轴管管壁之间夹设有多数个间隔设置的夹片及垫片,该夹片底端具有穿设在该作动杆上的滑槽,而顶端形成有通孔,该夹片藉一支插杆插穿该通孔及连接框的贯孔,该作动杆伸入于该轴管轴孔一端组装一个弹簧,在该轴管外侧开口端上藉一支销轴组装一个与该作动杆对应配合可控制该夹片的扳动杆,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框与连接框之间装设一个卡限组件,该卡限装置包含一个与该固定框的第一前壁对应卡抵的卡限块及一个连动杆,该卡限块对应装设在该连接框第二前壁的穿孔内,该连动杆穿经该连接框的突耳并与该卡限块枢接,并且与该卡限块对应处形成一个作动端。在本技术的椅具底座中,在该连接框的穿孔的上孔壁设有一个凹槽,该穿孔的下孔壁往外延伸一个与该连接框连接的延连板,该卡限块上方设有一个对应卡抵在该凹槽内的弹片。在本技术的的椅具底座中,在该连接框的第二前壁套设一个靠近其中一突耳的弹片,该卡限组件的连动杆的作动端呈变弧状,在该作动端一端有一个与第二前壁上的弹片对应抵撑的撑抵端。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椅具底座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椅具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以往椅具底座的仰躺角度调整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的控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仰躺角度调整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前倾角度调整示意图。如图3、4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椅具底座包含一个固定框2、一个连接框3、一个弹性元件4、一个紧度调整装置5、一个定位装置6及一个限位组件7。该固定框2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容室20,在该容室20周缘形成有相互对应的一个第一前壁21、一个第一后壁22及两个连接该第一前、后壁21、22的第一侧壁23,该两第一侧壁23靠近中央处贯穿一对横向对应的第一枢接孔230,以该第一枢接孔230为中心,在该两第一侧壁23上分别形成两个高度逐渐缩小的锥面231、232,该锥面231是位在靠近该第一前壁21一侧,且该锥面231的倾斜坡度小于该锥面232的倾斜坡度,该容室20靠近该第一后壁22处设有一个可供椅具脚架8支轴固定的定位孔24,而在靠近该第一前壁21处设有一个穿孔25,在该穿孔25旁突出一个架板26,并在其中一个第一侧壁23与该架板26对应处固定设有一个轴管27,且该轴管27的轴孔270与该架板26的卡孔260轴向对应,另外在该轴管27突伸出该容室20外的管壁上设置两个对应的对接孔271。该连接框3盖设在该固定框2的容室20上方且顶端与椅具坐靠垫(图未示)固接,并设有分别与该固定框2的第一前、后壁21、22对应配合的第二前、后壁30、31,在该第二前、后壁30、31之间连接有两个对应的第二侧壁32,该两第二侧壁32上分别形成与该第一枢接孔230对应的第二枢接孔320,该第一、第二枢接孔230、320之间并插设一支枢轴33,可将该连接框3与固定框2相枢接,该连接框3内设置两个对应在该固定框2的轴管27处的贯孔34,且在该第二前壁31上横向贯设有一个穿孔35,而在该穿孔35两侧并设有两个从该第二侧壁32向外延伸的突耳36,在该穿孔35的上孔壁设有一个凹槽350,位在该穿孔35的下孔壁往外延伸一个与该连接框3的板面连接的延连板351,另外在该第二前壁30上靠近其中一突耳36处套设一个第一弹片37。该弹片元件4是在一个杆条上弯折出两个对应的螺旋段40,该螺旋段40穿设在该枢轴33上,在该两螺旋段40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撑抵段41及一个连接段42,该撑抵段41是藉一个衔接元件43固定在该连接框3靠近第二后壁31处,而该连接段42则往靠近该第二后壁30方向设置。该紧度调整装置5包含一个从该固定框2的穿孔25插设入该容室20内的调整杆50及一个调整钮51,该调整杆50一端形成有突伸出该容室20外而与该调整钮51螺合的调整部500,另一端形成一个钩套该弹性4连接段42的弯钩部501,藉该调整钮51与调整杆50的对应调动,而调整该弹性元件4的松紧度。配合图3、5所示,该定位装置6包含一个轴向组装在该固定框2轴孔270内的作动杆60,该作动杆60一端架设在该固定框2的架板26的卡孔260内,另一端形成一个位在该轴孔270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具底座,用以连接椅具的坐靠垫与脚架,它包含一个固定框、一个连接框、一个弹性元件及一个定位装置,该固定框具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容室,该固定框的框体具有一个第一前壁及一个第一后壁,靠近该第一后壁处与脚架的支轴相固定,在该第一前壁与第一后壁间的两个对应侧壁上形成两个对应的枢接孔,在该容室的一侧壁上设置一个向外突伸且内设轴孔的轴管,该连接框盖设在该固定框的容室上方且顶端供坐靠垫固定,该连接框具有分别与该固定框的第一前、后壁对应的第二前、后壁,该第二前壁上贯设有一个穿孔,位在该穿孔两侧设有相对应的两个突耳,该第二前、后壁之间与该固定框的枢接孔对应处以一支枢轴与该固定框相枢接,该连接框上对应于该固定框的轴管处设有两个对应的贯孔,该弹性元件穿设在该枢轴的轴体上,该弹性元件具有一个撑抵段及一个连接段,且该撑抵段及该连接段分别撑抵在该连接框上,该定位装置具有一个穿设在该固定框轴孔上的作动杆,该作动杆突伸入该容室内一端且螺设一螺帽,该螺帽至轴管管壁之间夹设有多数个间隔设置的夹片及垫片,该夹片底端具有穿设在该作动杆上的滑槽,而顶端形成有通孔,该夹片藉一支插杆插穿该通孔及连接框的贯孔,该作动杆伸入于该轴管轴孔一端组装一个弹簧,在该轴管外侧开口端上藉一支销轴组装一个与该作动杆对应配合可控制该夹片的扳动杆,其特征在于:在该固定框与连接框之间装设一个卡限组件,该卡限装置包含一个与该固定框的第一前壁对应卡抵 的卡限块及一个连动杆,该卡限块对应装设在该连接框第二前壁的穿孔内,该连动杆穿经该连接框的突耳并与该卡限块枢接,并且与该卡限块对应处形成一个作动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