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74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其中,包括,底部支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井道壁上;支撑板,通过转动装置与底部支架连接,转动装置带动支撑板在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转动;驱动装置,安装在底部支架上并与转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装置;压簧打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与电梯轿厢的轿底框架侧梁连接;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至少两根弹簧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弹簧;至少两根弹簧,与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善目前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状态,有效地减小电梯相关部件因长时间静置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进而提高电梯再次启动后的乘坐舒适性。

A support protection device and elevator equipment for household elev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in particular to a support protection device and an elevator device of a household elevator, including a bottom bracket fixed on the shaft wall by a fixed device, a support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bracket by a rotating device, and a rotating device driving the support plate to rotate in a preset rotation direction, a driving device installed on the bottom bracket and rotating with it The device is connected for driving the rotating device; the spring pressing plate includes: the first sid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beam of the car platform frame of the elevator car; the second side, whi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t least two springs for pressing at least two springs; at least two springs, which are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support pl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improve the cantilever stress state of the current knapsack type household elevator,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relevant parts of the elevator caused by the long-term standing,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riding comfort after the elevator starts ag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梯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增。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背包架式的结构来适应无机房家用电梯极为紧凑的土建尺寸,而对于背包架式的电梯结构,钢丝绳的曳引点与轿厢的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的偏心将导致电梯的导靴处始终承受重力带来的附加力矩。当用户长时间外出,电梯将长期静置在底楼平层位置,始终存在的附加力矩将对导靴的寿命产生较大影响。实际应用中发现,当电梯长期静置并再次启动后,电梯的运行振动指标明显增大,乘坐舒适性显著降低。因此,上述背包架式家用电梯轿厢的悬臂受力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解决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问题的支撑保护装置和电梯设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底部与井道壁之间,其中,包括:一底部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井道壁上,用于承受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转动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带动所述支撑板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装置,以带动所述支撑板在所述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压簧打板包括: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一轿底框架侧梁固定连接;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至少两根弹簧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活动连接,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弹簧的下方,所述压簧打板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所述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当所述电梯正常工作时,所述支撑板转动以离开至少两根所述弹簧的下方,从而对电梯正常运行无阻碍。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膨胀螺栓。优选地,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还包括复数个铰耳板。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架的顶端包括一吸音减振材料,用于缓冲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支撑板接触时产生的噪音。优选地,所述转动方向为与所述支撑板垂直的竖直方向转动;则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一旋转销轴,所述旋转销轴通过复数个所述铰耳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底部支架之间;一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销轴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销轴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板以所述旋转销轴为中心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转动。优选地,一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联轴器转动;一第一电机驱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位于所述转动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以所述旋转销轴为中心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的保持力矩对所述支撑板进行锁定。优选地,所述转动方向为与所述支撑板平行的水平方向转动;则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一连接件,包括:一顶板,所述顶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一底板,所述底板平行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并通过一连接板和所述顶板连接;一焊接销轴,所述焊接销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下端的中心处,且所述焊接销轴与所述连接板同轴;一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焊接销轴固定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焊接销轴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板以所述连接板为中心在所述水平方向上转动;一支撑圆筒,所述支撑圆筒为一中空圆筒,并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于所述支撑圆筒的中空腔室内设置所述底板、所述焊接销轴和所述第二联轴器;所述支撑圆筒的上方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架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二联轴器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联轴器转动;一第二电机驱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支架上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剖面形状为工字型。一种电梯设备,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通过压簧打板按压弹簧并与支撑板接触以产生弹力,从而为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改善目前背包架式家用电梯的悬臂受力状态,有效地减小电梯相关部件因长时间静置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进而极大地提高电梯再次启动后的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梯正常工作时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电梯正常工作时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转动装置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电梯正常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说明书中附图标记表示说明:底部支架(1);固定装置(2);井道壁(3);支撑板(4);转动装置(5);旋转销轴(50);第一联轴器(51);连接件(52);顶板(520);底板(521);圆柱板(522);焊接销轴(53);第二联轴器(54);支撑圆筒(55);驱动装置(6);第一步进电机(60);电机驱动器(61);第二步进电机(62);第二电机驱动器(63);压簧打板(7);第一侧面(70);第二侧面(71);轿厢框架侧梁(8);弹簧(9);吸音减振材料(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下,其中,包括;一底部支架1,通过一固定装置2固定于井道壁3上,用于承受支撑保护装置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一支撑板4,支撑板4通过一转动装置5与底部支架1连接,转动装置5带动支撑板4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驱动装置6,安装在底部支架1上并与转动装置5连接,用于驱动转动装置5,以带动支撑板4在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压簧打板7包括:一第一侧面70,第一侧面70与电梯轿厢的一轿底框架侧梁8固定连接;一第二侧面71,第二侧面71与至少两根弹簧9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的第一表面40活动连接,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支撑板4转动至弹簧9的下方,压簧打板7按压至少两根弹簧9,至少两根弹簧9与支撑板4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当电梯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底部与井道壁之间,无需增加标定的土建尺寸,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部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井道壁上,用于承受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转动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带动所述支撑板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装置,以带动所述支撑板在所述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压簧打板包括: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一轿底框架侧梁固定连接;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至少两根弹簧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活动连接,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弹簧的下方,所述压簧打板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所述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当所述电梯正常工作时,所述支撑板转动以离开至少两根所述弹簧的下方,从而对电梯正常运行无阻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的底部与井道壁之间,无需增加标定的土建尺寸,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部支架,通过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井道壁上,用于承受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触发时所产生的支撑力和力矩;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一转动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带动所述支撑板在一预设的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架上并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装置,以带动所述支撑板在所述转动方向上进行转动;一压簧打板包括: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梯轿厢的一轿底框架侧梁固定连接;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至少两根弹簧固定连接,用于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表面活动连接,当电梯处于假日模式时,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弹簧的下方,所述压簧打板按压至少两根所述弹簧,至少两根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接触以产生弹力,用于给所述电梯轿厢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撑力;当所述电梯正常工作时,所述支撑板转动以离开至少两根所述弹簧的下方,从而对电梯正常运行无阻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膨胀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保护装置还包括复数个铰耳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的顶端包括一吸音减振材料,用于缓冲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支撑板接触时产生的噪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电梯的支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方向为与所述支撑板垂直的竖直方向转动;则所述转动装置包括:一旋转销轴,所述旋转销轴通过复数个所述铰耳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底部支架之间;一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销轴之间,用于实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销轴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支撑板以所述旋转销轴为中心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保护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杰朱维良刘宗亮钱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