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体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25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杆体旋转装置,包括支撑壳体、电机、支撑体,电机安装在支撑壳体上,支撑壳体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通孔中设置电机输出轴,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电机,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撑壳体的圆形通孔,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中连接有杆体,杆体穿过带圆孔的支撑体,带圆孔的支撑体连接在支撑壳体上。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可以达到代替人工快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电缆线整理工作的优良效果。

Rod rot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杆体旋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杆体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1660年,德国科学家格里克制造出第一台静电发电机,电力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1831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1832年法国科学家皮克西专利技术了最早的交流电发电机,在随后的1835年美国科学家约瑟夫实现了长距离送电,1886年德国人西门子则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等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在19世纪末,托马斯爱迪生成功的采用直流输电的方式点亮了电灯泡,标志着电力已经完全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虽然直流输电的方式会损耗大部分的能量,但是无法否定电力带给社会的巨大好处。在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电机工程学的进步,电从此进入了工业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各种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各种机械产品的不断进步,电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电具有众多的优势,比如在大众交通、取暖、照明、电讯、计算等诸多方面,都必须以电为主要能源。并且相比较其他能源来源,电的产生一般采取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循环的方式,所以电具有污染小,来源广泛且造价成本低的优点。根据电的诸多优势,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在大力推行使用电作为生活、工业的主要能源。但是若要方便的推广使用电,则需要普及建立用电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属于城市基础建设,在这一个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电缆线铺设工作和变压器建立,根据现有的技术,变压器之间也只能采取电缆线连接。所以在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电缆线。在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由于电缆线的复杂性的特点,很难采用器械一步完成所有的操作,所以在目前的建设工作之中,对于电缆线的铺设和后续整理都是采取人工的方式。这种方式极大的拖低了工作效率,造成极大的人力浪费,并且由于电缆线的长度和硬度,整理起来也极为不容易,且整理出来的电缆线并不整齐。所以需要一种工具能够代替人工进行电缆线的整理工作。对于大型工程而言使用的电缆线往往都是采取比较粗、硬度较大的金属物质制作而成,采取人工处理的方式效率极为低下,且处理质量十分差,因此需要一种机械工具能够处理这种具备一定会粗度、硬度的电缆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现有技术无法通过机械代替人工整理具备一定硬度且较粗的电缆线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杆体旋转装置,使用时能够达到代替人工整理电缆线,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工作质量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杆体选装装置,包括支撑壳体、电机、支撑体,电机安装在支撑壳体上,支撑壳体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设置电机输出轴,电机输出轴一端连接电机,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撑壳体的圆形通孔,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中连接有杆体,杆体穿过带圆孔的支撑体,带圆孔的支撑体连接在支撑壳体上。本技术为杆体旋转装置,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电机动力通过电机输出轴进行动力传动,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撑壳体上设置的圆形通孔,电机输出轴的轴线大小小于或等于圆形通孔的大小,这样在电机工作过程之中,电机输出轴转动时不会与支撑壳体发生摩擦,从而影响电机输出轴的转动;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撑壳体的两侧,在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的另一侧连接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垂直连接在电机输出轴的端点处,并且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固定装置位于同一个平面上,通过电机输出轴的带动,固定装置在支撑壳体的另外一侧与电机输出轴进行同步转动;在固定装置中间连接有杆体,杆体连接固定装置的另外一侧穿过带圆孔的支撑体,带圆孔的支撑体连接在支撑壳体上,杆体的轴线与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杆体与电机输出轴进行同步转动。在支撑体的圆形通孔处设置有支撑轴体,支撑轴体将穿过支撑体圆孔的杆体固定起来,消除杆体在旋转过程之中产生的离心运动或者抖动,保证杆体均匀旋转。在使用该杆体绕线装置的时候,将电缆线端点连接在与固定装置连接处的杆体上,随后启动电机,在电机传输轴的带动下,杆体开始旋转,在杆体的作用下,将电缆线缠绕在杆体上,当处理完毕后,关闭电机,电机传输轴、杆体停止转动,最后将杆体从固定装置上取下,从带圆孔的支撑体上抽出,经过处理后的电缆线呈现一圈一圈整齐的圆形,方便后续的整理工作。进一步的,固定装置为三爪卡盘,三爪卡盘包括盘体、活动卡爪、卡爪活动机构,三爪卡盘的盘体呈圆形,在三爪卡盘的盘体中央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对准电机输出轴穿过支撑壳体的一端,在三爪卡盘的盘体边缘均匀分布M个活动卡爪,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卡爪活动机构设置在三爪卡盘的盘体内部,卡爪活动结构连接每一个活动卡爪,通过活动卡爪机构调节活动卡爪的位置。固定装置的存在是为了将杆体固定在电机输出轴上,使得杆体能够跟随者电机输出轴一起转动,所以将将固定装置设置为三爪卡盘,卡盘的盘体为圆形金属板,在盘体中央设置螺栓孔,螺栓孔对准电机输出轴,通过螺栓孔与电机输出轴上的螺杆将选抓抓手固定在电机上;在三爪卡盘的盘体边缘均匀分布有活动卡爪,通过卡爪活动机构改变活动卡爪的径向距离来紧固杆体,防止固定装置在旋转过程之中杆体从固定装置上脱落。该三爪卡盘为目前市场能够购买到的卡盘工具,其活动卡爪等都为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支撑壳体包括横板和立板,横板与立板的宽度相同,立板垂直连接在横板的边缘处,立板中央位置设置圆形通孔。本技术的杆体旋转装置以支撑壳体作为主体结构,支撑壳体采取两块金属板垂直连接的方式,其中一块水平放置在地面,称之为横板,作为该杆体旋转装置的基座,垂直安装在横板上方的另一块金属板称之为立板,在立板上方设置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供电机输出轴穿过。进一步的,支撑壳体的横板上方设置有电机基座,电机基座垂直焊接在横板上,优选为金属腔体结构,电机基座的上部分为弧形板,该弧形板的两侧高于中间部分,将电机机身放在弧形板的中央,弧形板两侧较高的部分将电机机身稳固在弧形板上。支撑壳体作为该杆体旋转装置的基座,并不直接与电机机身相接触,电机机身本身具备一定的重量,并且电机机身只是通过电机输出轴与支撑可以有所接触,所以在壳体的横板上设置电机基座,作为承载电机机身的部件,并且电机基座能够进一步稳固电机,能够在电机工作的时候,保证电机机身的稳定,避免电机从支撑壳体上脱落,保证该杆体旋转装置的正常有效工作。进一步的,支撑壳体的横板上设置有紧固板,紧固板为两块矩形板垂直连接的卡扣,矩形板上设置有N个螺纹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紧固板垂直连接在横板的边缘处,紧固板垂直连接横板的矩形板与支撑壳体的立板平行。该杆体旋转装置由于采用电机作为动力装置,电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极大的抖动,如果没有采取紧固措施,会影响杆体旋转装置的工作效率,在支撑壳体横板的边缘处是设置紧固板,紧固板为两块矩形板垂直连接而成,在两块矩形板上设置多个螺纹孔,通过螺纹孔进一步稳固整个支撑壳体。当不需要进行紧固时可以将紧固板从支撑壳体上取下。进一步的,带圆孔的支撑体与支撑壳体的立板呈平行状态,带圆孔的支撑体上设置的圆孔与支撑壳体立板上的圆形通孔的圆形处于同一直线。杆体穿过支撑体上的圆形通孔后连接在固定装置后,杆体与电机输出轴在一条直线上,能够保证该杆体旋转装置正常进行工作,杆体穿过后支撑体的圆形通孔后,还存在多余部分,在停止杆体旋转装置后,可以通过露出支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杆体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壳体(1)、电机(2)、支撑体(8),所述电机(2)安装在支撑壳体(1)上,支撑壳体(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设置电机输出轴(3),电机输出轴(3)一端连接电机(2),电机输出轴(3)穿过支撑壳体(1)的圆形通孔,电机输出轴(3)连接电机(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中连接有杆体(5),杆体(5)穿过带圆孔的支撑体(8),支撑体(8)连接在支撑壳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杆体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壳体(1)、电机(2)、支撑体(8),所述电机(2)安装在支撑壳体(1)上,支撑壳体(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中设置电机输出轴(3),电机输出轴(3)一端连接电机(2),电机输出轴(3)穿过支撑壳体(1)的圆形通孔,电机输出轴(3)连接电机(2)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中连接有杆体(5),杆体(5)穿过带圆孔的支撑体(8),支撑体(8)连接在支撑壳体(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为三爪卡盘,三爪卡盘包括盘体、活动卡爪、卡爪活动机构,三爪卡盘的盘体呈圆形,在三爪卡盘的盘体中央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对准电机输出轴(3)穿过支撑壳体(1)的一端,三爪卡盘的卡盘的盘体边缘均匀设置M个活动卡爪,M为大约或等于2的正整数,卡爪活动机构设置盘体的内部,卡爪活动机构连接活动卡爪,通过卡爪活动机构调节活动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润夏文豪王喆宋宇武辛李德琳贺邦东周思言岳骐杨登翔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