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52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涉及地连墙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首尾相连的沟槽以及浇筑在沟槽内的钢筋混凝土墙,所述沟槽内插接有一端插入沟槽底部的浇筑管,所述浇筑管侧壁上开设有浇筑孔,所述钢筋混凝土墙浇筑在浇筑管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墙沿着浇筑孔向浇筑管周边延伸有浇筑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地连墙的结构强度不够的技术问题,具有通过提高地连墙的强度达到降低地连墙坍塌风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
本技术涉及地连墙的
,特别涉及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1320760783.4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通过沉管法进行对地连墙的浇筑,施工比较方便。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当需要将基坑挖的很深的时候,地连墙就需要比较高,所以在挖基坑的时候,两侧的土向基坑内挤压,容易发生坍塌或变形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它具有通过提高地连墙的强度达到降低地连墙坍塌风险的优点。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包括首尾相连的沟槽以及浇筑在沟槽内的钢筋混凝土墙,所述沟槽内插接有一端插入沟槽底部的浇筑管,所述浇筑管侧壁上开设有浇筑孔,所述钢筋混凝土墙浇筑在浇筑管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墙沿着浇筑孔向浇筑管周边延伸有浇筑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高压浇筑的方式,让钢筋混凝土的地连墙两侧向泥土内延伸出浇筑枝,进而让大地与地连墙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地连墙的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浇筑管靠近基坑一侧设置有挡枝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枝,阻挡浇筑枝延伸至基坑内,减少浇筑枝带来的基坑的开挖难度。进一步的,所述浇筑管内部滑移连接有填充管,所述填充管外壁与浇筑管内壁间隙配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填充管与浇筑管的间隙配合,让填充管能够堵住浇筑孔,进而减少泥土进入到浇筑管内,减少泥土对浇筑管内钢筋滚凝土墙的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浇筑管内部滑移连接有填充管,所述填充管周边设置有嵌入浇筑孔内的堵孔件,所述堵孔件滑移连接在填充孔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堵孔件堵住浇筑孔,让浇筑管伸入沟槽内时,减少泥土对浇筑孔的堵塞,将填充管取出,进行高压浇筑时,减少了对浇筑孔堵塞产生的阻力,方便浇筑枝延伸出浇筑孔。进一步的,所述堵孔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浇筑孔内的堵孔块,以及嵌入填充管内且固定连接在填充管上的堵孔壳,堵孔壳底部与堵孔块之间抵接有弹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堵壳、防堵块以及弹簧的设置,能够方便防堵件在浇筑孔内伸缩。进一步的,所述堵孔块上表面设置成向下倾斜的斜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斜面的设置,能够让填充管向上拔出时,对防堵块进行挤压,让防堵块压缩弹簧并收缩至浇筑孔内。进一步的,所述浇筑管内部滑移连接有填充管,所述填充管包括上端以及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上管端的下尖部,所述下尖部插接在沟槽底部,下尖部的尖端与向外延伸有贴合在浇筑管底端的贴合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填充管的上管端以及下尖部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能够让下尖部留在沟槽内部,让地连墙的底部通过浇筑孔延伸出浇筑枝,结构强度更高。进一步的,所述上管端底部设置有固定连接在上管端内壁上的卡接杆,下尖部顶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卡接杆卡接的卡接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杆与卡接槽的配合能够方便上端管与下尖部的拆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高压浇筑的方式,让钢筋混凝土的地连墙两侧向泥土内延伸出浇筑枝,进而让大地与地连墙的连接更加紧密,提高地连墙的结构强度;2、通过填充管的上管端以及下尖部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能够让下尖部留在沟槽内部,让地连墙的底部通过浇筑孔延伸出浇筑枝,结构强度更高;3、通过卡接杆与卡接槽的配合能够方便上端管与下尖部的拆装。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的整体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2中浇筑管与填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的浇筑管与填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的上管端与下尖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堵孔件与浇筑孔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挡枝板;3、钢筋混凝土墙;4、浇筑管;40、浇筑孔;5、浇筑枝;6、填充管;60、上端管;61、下尖部;62、贴合沿;63、固定杆;64、卡接杆;65、卡接槽;66、滑动槽;67、堵孔件;670、堵孔壳;671、堵孔块;672、弹簧;7、基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在地面上开设沟槽,沟槽内部放入底部设有尖端的浇筑管4,浇筑管4内竖直设置有钢筋,浇筑管4的尖端插入沟槽的槽底浇筑管4周面上均匀分布有浇筑孔40,在浇筑管4内高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填满浇筑管4后,被压力从浇筑孔40压出,并渗透至沟槽侧壁上,与大地相连形成浇筑枝5,浇筑管4内形成钢筋混凝土墙3,并通过浇筑枝5对地连墙进行加固。为了阻止浇筑枝5渗入基坑7内,在基坑7与地连墙之间挖有沟槽并埋入阻挡浇筑枝5渗入的挡枝板1。具体实施过程,在基坑7周边开设沟槽,将钢板埋在沟槽内,在钢板外侧开设另一个沟槽,将浇筑管4插入沟槽内,在浇筑管4内插入钢筋后高压浇筑混凝土,浇筑管4侧壁将会向外延伸出浇筑枝5,加强地连墙的强度。实施例2,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浇筑管4内部嵌入有填充管6,通过填充管6与浇筑管4之间的间隙配合能够在浇筑管4插入地面时,减少泥土从浇筑孔40进入,将浇筑管4与填充管6一同插入沟槽内后,将填充管6从浇筑管4内取出,进行高压浇筑。实施例3,参照图4,填充管6包括上管端以及下尖部61,上管端底部向周面延伸有贴在浇筑管4底部的贴合沿62,下尖部61周边开设有浇筑孔40,先将填充管6插入沟槽内,并将尖端插入沟槽底部,再将浇筑管4套在填充管6上,将上管端从下尖部61上拆卸下来,将上管端拔出后进行高压浇筑混凝土。参照图5,上管端内壁上位于靠近下尖部61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3,固定杆63伸入下尖部61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卡接杆64,下尖部61顶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供卡接杆64嵌入的卡接槽65,卡接槽65上沿填充管6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滑动槽66。转动上管端能够带动卡接杆64转动,并对准滑动槽66后,从滑动槽66滑出,实现上管端与下尖部61的卡拆卸连接。为了阻止浇筑孔40在插入沟槽内时出现浇筑孔40被堵塞,结合图6,填充管6周边对应浇筑孔40位置设置有滑移连接在浇筑孔40的堵孔件67,堵孔件67包括滑移连接在浇筑孔40内的堵孔块671,以及嵌入填充管6内且固定连接在填充管6上的堵孔壳670,堵孔壳670底部与堵孔块671之间抵接有弹簧672,堵孔块671上表面设置成向下倾斜的斜面,向上运动填充管6,带动堵孔件67向上运动,防堵块的斜面与浇筑孔40侧壁形成压力,进而将防堵块压缩后将填充管6拔出,并在浇筑管4内高压浇筑混凝土,操作更方便。具体实施过程,在基坑7周边开设沟槽,将钢板埋在沟槽内,在钢板外侧开设另一个沟槽,将填充管6插入沟槽内,并将浇筑管4套在填充管6上,插入沟槽内,防堵块伸入浇筑孔40内阻止浇筑孔40的堵塞,或将浇筑孔40内堵塞的少量泥土,通过弹簧672弹力抵出,取出填充管6,堵孔块671压缩弹簧672后取消对浇筑孔40的堵塞,在浇筑管4内插入钢筋后高压浇筑混凝土,浇筑管4侧壁以及浇筑孔40的底部将会向外延伸出浇筑枝5,加强地连墙的强度。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包括首尾相连的沟槽以及浇筑在沟槽内的钢筋混凝土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插接有一端插入沟槽底部的浇筑管(4),所述浇筑管(4)侧壁上开设有浇筑孔(40),所述钢筋混凝土墙(3)浇筑在浇筑管(4)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墙(3)沿着浇筑孔(40)向浇筑管(4)周边延伸有浇筑枝(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包括首尾相连的沟槽以及浇筑在沟槽内的钢筋混凝土墙(3),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插接有一端插入沟槽底部的浇筑管(4),所述浇筑管(4)侧壁上开设有浇筑孔(40),所述钢筋混凝土墙(3)浇筑在浇筑管(4)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墙(3)沿着浇筑孔(40)向浇筑管(4)周边延伸有浇筑枝(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靠近基坑(7)一侧设置有挡枝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内部滑移连接有填充管(6),所述填充管(6)外壁与浇筑管(4)内壁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管取土现浇矩形支护柱地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内部滑移连接有填充管(6),所述填充管(6)周边设置有嵌入浇筑孔(40)内的堵孔件(67),所述堵孔件(67)滑移连接在填充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露锋尹兵信何良燕陆烨壕田俊泽朱应铭肖斯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黄埔建筑工程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