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锝桓专利>正文

储压筒流量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42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储压筒流量调节阀。为提供一种能控制进、出储压筒水流速度、不易阻塞的储压筒流量调节阀,提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它包括呈圆筒状本体、挡板及控制阀;本体周壁设置若干以供水流流过的栅拦状孔;挡板中央设有以供水流流通的开口,开口周缘具有凸缘状接触部;挡板设置于本体的开口处,控制阀设置于本体内部;挡板上接触部位于供水管路水流进入储压筒侧,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贴合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设有节流通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给水设备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压差式水压机或抽水机的储压筒流量调节阀。一般习用的压差式水压机通常包括水压机、压力感应开关、供水管路及设于水压机与供水管路之间的储压筒。使用时,藉由水压机将水加压后输送至用户的供水管路中,并藉由压力感应开关感测供水管路内部的水压,以当供水管路内水压降低至设定值后启动水压机,而当供水管路内水压达到设定水压上限时,使水压机停止运转。其储压筒系用于储蓄水压机加压时水压,当水压机停止运转时,藉由储压筒内部水压将其内储存的水输入供水管路中,以补充供水管路降低的水压。因此,藉由储压筒的作用,可以减缓供水管路水压下降的速度,藉以减少水压机启动、停止的频率,达到节省能源、延长水压机使用寿命的目的。一般的储压筒通常系利用气体被水压缩时产生的弹性达到蓄压。然而当水压机启动后,由于水流大量地进入储压筒内部,因此会使得水压机启动后的短时间内,储压筒内部的压力便已上升到供水管路设定的压力上限,从而使水压机的电机启动不久后便立刻停止,导致水压机的电机启动、停止的频率相当高,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使水压机电机的使用寿命大幅度缩短。为解决因储压筒内压力上升过快,而使水压机电机启动、停止的频率高的问题,部分水压机于储压筒的出口或入口设置调节阀,藉由调节阀的特性使水流从供水管路进入到储压筒的流量减少,而从储压筒流入供水管路的流量加大。当水压机启动时,减缓进入储压筒水流速度及储压筒内压力上升速度,延长水压机电机持续运转时间。当水压机停止运转后,储压筒内部所储蓄的具有压力的水又可迅速地流入供水管路中,以补充供水管路的水压。如图6所示,这种习用的流量调节阀包括栅拦状盖体10、挡板11及控制阀13。挡板11中央设置开口12;控制阀13一端为中间设有细孔134的本体131,其直径大于挡板11中央开口12的直径,控制阀13另一端为一组卡脚132,卡脚132末端设有卡钩133,卡钩133与本体131底面之间具有间距,以使开口12与本体131之间具有间隙。盖体10系可套设于供水管路进入储压筒的入口管路1上;挡板11设置于盖体10的入口,且与盖体10入口密合在一起,控制阀13以其本体131设置于挡板11开口12的水流进入的侧面,其一组卡脚132插入到挡板11开口12中,并以其末端卡钩133卡住挡板11开口12的周缘。当水流从挡板11开口12流入时,便推动控制阀13,使其本体131紧靠于挡板11,以将挡板11上开口12阻塞。当启动水压机,水流从供水管路进入储压筒时,控制阀13的本体131在自供水管路向储压筒流动的水流推动下,与挡板11贴合,使本体131与挡板11之间不具有间隙,关闭挡板11的开口12,供水管路内的水只能经控制阀13本体131中间的细孔134缓慢流入储压筒内。如图7所示,当水压机停止运转,水流从储压筒反向流入供水管路时,控制阀13本体131在自储压筒向供水管路流动的水流推动下,与挡板11分离,打开挡板11的开口12,使储压筒内的水快速流入供水管路中。这种习用的流量调节阀虽能减缓自供水管路进入储压筒内水流的速度,以降低储压筒压力上升的速度,延长水压机持续运转时间,但由于控制阀13本体131上只有一个允许供水管路内的水流入储压筒的细孔134,极易因水中杂质阻塞细孔134而使供水管路内的水流无法进入储压筒内,反而使储压筒失去蓄压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控制进入及排出储压筒水流速度、不易阻塞、提高储压筒蓄压能力及水压机电机使用寿命的储压筒流量调节阀。本专利技术包括呈圆筒状本体、挡板及控制阀;本体周壁设置若干以供水流流过的栅拦状孔;挡板中央设有以供水流流通的开口,开口周缘具有凸缘状接触部;挡板设置于本体的开口处,控制阀设置于本体内部;挡板上接触部位于供水管路水流进入储压筒侧,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贴合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设有节流通道。其中在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贴合在一起后,两者之间的节流通道为设置在挡板接触部周缘的至少一个呈开放状缺口。在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贴合在一起后,两者之间的节流通道为设置在控制阀顶面至少一个以上的凹槽状缺口。在控制阀背面与本体之间设有弹性元件。由于本专利技术包括呈圆筒状本体、挡板及控制阀;本体周壁设置若干以供水流流过的栅拦状孔;挡板中央设有以供水流流通的开口,开口周缘具有凸缘状接触部;挡板设置于本体的开口处,控制阀设置于本体内部;挡板上接触部位于供水管路水流进入储压筒侧,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贴合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设有节流通道。当启动水压机,水流从供水管路进入储压筒时,控制阀在自供水管路向储压筒流动的水流推动下,与挡板的接触部贴合,使水流无法由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之间的间隙流过,而只能自贴合在一起的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者之间的节流通道流入储压筒内。藉以当水压机启动时,使储压筒内部的水压缓慢上升,以延长电机持续运转时间。当水压机停止运转,水流从储压筒反向流入供水管路时,自储压筒向供水管路流动的水流将控制阀推离挡板的接触部,使挡板接触部与控制阀之间具有相当大的间隙,使储压筒内的水快速流入供水管路中,补充供水管路的水压。节流通道设在贴合在一起的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者之间,水流从挡板中央开口进、出时,流经该处的水流速度相当快,藉由快速流动的水流可轻易地将节流通道中的杂质冲掉,使杂质不容易阻塞于节流通道中。能够常保畅通,以确保储压筒的作用。不仅能控制进入及排出储压筒水流速度、提高储压筒蓄压能力及水压机电机使用寿命,而且不易阻塞,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节流通道为设在挡板接触部的开放状缺口、水流自供水管路流向储压筒时)。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节流通道为设在挡板接触部的开放状缺口、水流自储压筒流向供水管路时)。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剖视图(节流通道为设在控制阀顶面凹槽状缺口、水流自供水管路流向储压筒时)。图4、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在具有膜片储压筒上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组装在无膜片储压筒上示意图。图6、为习用的流量调节阀结构示意剖视图。图7、为习用的流量调节阀动作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50包括呈圆筒状本体51、挡板52、控制阀55及弹性元件57。本体51周壁设置若干以供水流流过的栅拦状孔。挡板52中央设有以供水流流通的开口53,开口53周缘具有凸缘状接触部54,接触部54周缘设有至少一个以上构成节流通道的呈开放状缺口56。挡板52设置于本体51的开口处,其上接触部54位于供水管路水流进入储压筒侧,控制阀55设置于本体51内部,且与挡板52的接触部54贴合在一起,弹性元件57设置于控制阀55背面与本体51之间,藉由弹性元件57的弹力将控制阀55朝挡板52接触部54推动,以确保控制阀55与挡板52接触部54保持接触。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50a包括呈圆筒状本体51a、挡板52a、控制阀55a及弹性元件57a。本体51a周壁设置若干以供水流流过的栅拦状孔。挡板52a中央设有以供水流流通的开口53a,开口53a周缘具有凸缘状接触部54a。控制阀55a顶面设有至少一个以上构成节流通道的凹槽状缺口56a。挡板52a设置于本体51a的开口处,其上接触部54a位于供水管路水流进入储压筒侧,控制阀55a设置于本体51a内部,其设有凹槽状缺口56a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压筒流量调节阀,它包括呈圆筒状本体、挡板及控制阀;本体周壁设置若干以供水流流过的栅栏状孔;挡板中央设有以供水流流通的开口;挡板设置于本体的开口处,控制阀设置于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中央开口周缘具有凸缘状接触部;挡板上接触部位于供水管路水流进入储压筒侧,控制阀与挡板接触部贴合在一起,并在两者之间设有节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锝桓
申请(专利权)人:沈锝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