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膜贴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07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5:38
一种防爆膜贴膜机,主要由工作台、集气罐、鼓风机、吸气管及排气管组成,所述工作台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均通过设有对应的软管连通集气罐,所述软管连接于工作台背部,所述吸气管上端连通集气罐,所述吸气管下端连通鼓风机的进气口,所述吸气管上部设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吸气管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设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排气管上端连通集气罐,所述排气管下端连通鼓风机的出气口,所述排气管上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排气管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设有第四控制阀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膜贴膜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夹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膜贴膜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玻璃面板的防爆膜,还是靠纯手工来完成的,需要人工找准位置,贴膜,敷平。这种人工贴膜的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人员需求量比较大,对操作员熟练度有要求,贴膜效率慢以及贴膜的良品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贴膜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膜良品率高、效率高的防爆膜贴膜机。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膜贴膜机,主要由工作台、集气罐、鼓风机、吸气管及排气管组成,所述工作台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均通过设有对应的软管连通集气罐,所述软管连接于工作台背部,所述吸气管上端连通集气罐,所述吸气管下端连通鼓风机的进气口,所述吸气管上部设有第一控制阀门,所述吸气管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设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排气管上端连通集气罐,所述排气管下端连通鼓风机的出气口,所述排气管上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排气管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设有第四控制阀门。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凸出的L型直角限位块,从而限定防爆膜的位置,避免防爆膜在粘贴过程中发生偏移。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端设有容纳防爆膜的凹槽,从而便于防爆膜的精准定位。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内设有镂空的通气空腔,所述通气空腔上端连通各个通气孔,所述通气空腔下端连通对应的软管,此结构大大减少了所需的软管数量,简化了产品结构,便于维修,此外还有效避免由于软管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防爆膜气泡现象。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第四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四者的启停,所述第一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第四控制阀门均为电磁阀门。有益效果:本产品具有吸气、吹气以及静止三种工作状态,大大简化了贴膜所需的步骤,有效避免由于人工贴膜而产生的气泡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框架图。图3为实施例1工作台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工作台的侧面剖视图。1、工作台;2、集气罐;3、鼓风机;4、吸气管;5、排气管;6、通气孔;7、进气管道;8、排气管道;9、L型直角限位块;10、软管;11、第一控制阀门;12、第二控制阀门;13、第三控制阀门;14、第四控制阀门;15、通气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防爆膜贴膜机,主要由工作台1、集气罐2、控制开关、鼓风机3、吸气管4及排气管5组成。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设有凸出的L型直角限位块9和用于容纳防爆膜的凹槽,从而限定防爆膜的位置,避免防爆膜在粘贴过程中发生偏移。本工作台1空间足、结构结实、并且桌子上方有日光灯照明,可以适应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工作。所述工作台1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多个所述通气孔6均通过连接于工作台1背部的多个对应软管10连通集气罐2。所述吸气管4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吸气管4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进气口,所述吸气管4上部设有第一控制阀门11,所述吸气管4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设有第二控制阀门12。所述排气管5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排气管5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出气口,所述排气管5上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13,所述排气管5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8,所述排气管道8设有第四控制阀门14。上述在管道上布置四个电磁阀门,阀门开合状态根据设计需要进行组合,从而实现对管道内气体走向的控制,进而完成贴膜机的吸气、吹气以及静止三种工作状态。工作台1的正上方有一个控制开关,通过电路控制四个阀门的开启关闭状态来实现贴膜机的三种工作状态。使用原理:使用之前先将机器移动到指定的地点,如果光线较暗,即可打开桌子上方的日光灯来改善照明环境。首先,接通电源按下控制面板上的静止按钮,启动鼓风机3,此时第二控制阀门12、第三控制阀门13开启,第一控制阀门11、第四控制阀门14关闭。外部气体从第二控制阀门12进入,通过鼓风机3,从第三控制阀门13排出,不经过集气罐2,工作台1无气流运动,属于静止状态。此时将防爆膜的正面对着面板上防爆膜的凹槽放下对准位置;接着按下吸气的按钮,此时第一控制阀门11和第三控制阀门13打开,第二控制阀门12和第四控制阀门14处于关闭状态,鼓风机3前端产生负压,引导气流从工作台1经过集气罐2,从第一控制阀门11流入鼓风机3,从第三控制阀门13排出,实现吸气效果,通气孔6上方有防爆膜,空气无法大量的从通气孔6进入补充集气罐2,而鼓风机3运转又源源不断的吸取走管道内的气体,造成了管道内的气压小于大气气压,防爆膜被牢牢的吸附在面板的防爆膜凹槽中,在将防爆膜背面的离形纸撕下,取要贴膜的玻璃面板一片,将需要贴防爆膜的那一面朝着防爆膜放下去,把玻璃的直角边和面板上的直角定位块对齐放下,确保防爆膜贴完后不会偏离位置。等待玻璃放正后,按下吹气按钮,此时第二控制阀门12和第四控制阀门14开启,第一控制阀门11和第三控制阀门13关闭,集气罐2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一控制阀门11进到鼓风机3的进气口,这时候鼓风机3运转所需的进气则直接通过第二控制阀门12向外部直接吸取;而因为三号阀门的关闭,鼓风机3工作所产生的压缩气体直接通往第四控制阀门14,然后直接进入到集气罐2中,再由集气罐2向各个通气孔6输送压缩空气,在经过通气孔6直接吹向防爆膜的表面,因防爆膜上方有玻璃压着,受到下方产生的向上气压和玻璃面板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防爆膜就被紧紧的贴附玻璃面板之上了。紧接着再按下静止按钮,鼓风机3此时运转所需的进气及产生的压缩气体直接通过外部汲取与排出,集气罐2中没有了气体的传输,处于静止的状态,现在拿下玻璃面板即可,一张完整的防爆膜就贴完成了。这样防爆膜就不会出现褶皱或者位置贴偏了的情况。重复此动作,就可以实现贴膜的流水作业。实施例2:一种防爆膜贴膜机,主要由工作台1、集气罐2、控制开关、鼓风机3、吸气管4及排气管5组成。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设有凸出的L型直角限位块9和用于容纳防爆膜的凹槽,从而限定防爆膜的位置,避免防爆膜在粘贴过程中发生偏移。所述工作台1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所述工作台1内设有镂空的通气空腔15,所述通气空腔15上端连通各个通气孔6,所述通气空腔15下端连通一对应的软管10,此结构大大减少了所需的软管10数量,简化了产品结构,便于维修,此外还有效避免由于软管10发生故障而导致的防爆膜气泡现象。所述吸气管4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吸气管4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进气口,所述吸气管4上部设有第一控制阀门11,所述吸气管4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设有第二控制阀门12。所述排气管5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排气管5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出气口,所述排气管5上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13,所述排气管5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5道,所述排气管5道设有第四控制阀门14。所述控制开关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门11、第二控制阀门12、第三控制阀门13、第四控制阀门14,用于控制四者的启停,所述第一控制阀门11、第二控制阀门12、第三控制阀门13、第四控制阀门14均为电磁阀门。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膜贴膜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工作台(1)、集气罐(2)、鼓风机(3)、吸气管(4)及排气管(5)组成,所述工作台(1)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多个所述通气孔(6)均通过设有对应的软管(10)连通集气罐(2),所述软管(10)连接于工作台(1)背部,所述吸气管(4)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吸气管(4)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进气口,所述吸气管(4)上部设有第一控制阀门(11),所述吸气管(4)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设有第二控制阀门(12);所述排气管(5)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排气管(5)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出气口,所述排气管(5)上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13),所述排气管(5)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8),所述排气管道(8)设有第四控制阀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膜贴膜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工作台(1)、集气罐(2)、鼓风机(3)、吸气管(4)及排气管(5)组成,所述工作台(1)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多个所述通气孔(6)均通过设有对应的软管(10)连通集气罐(2),所述软管(10)连接于工作台(1)背部,所述吸气管(4)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吸气管(4)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进气口,所述吸气管(4)上部设有第一控制阀门(11),所述吸气管(4)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道(7),所述进气管道(7)设有第二控制阀门(12);所述排气管(5)上端连通集气罐(2),所述排气管(5)下端连通鼓风机(3)的出气口,所述排气管(5)上部设有第三控制阀门(13),所述排气管(5)下部径向设置有连通外界的排气管道(8),所述排气管道(8)设有第四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康尔微晶器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