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扬广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69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包括釜体、传动装置、机架和第一转轴,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机架固定在釜体顶端,传动装置与位于釜体内的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位于釜体内部的部分段外部套设有第一支撑套筒,第一支撑套筒底端与釜体内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套筒顶部为封闭状;所述第一支撑套筒两侧的釜体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底部混合体的两个开口方向正对,继而可以形成对流混合,在第一支撑套筒的内底部形成冲击混合作用,扩大了物料的混合效果;且水平出液管的开口直径逐渐减小,其流速增加,在混合凸起的作用下得到更好的混合效果。

A chemical react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essure in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080462A)公开了一种用于多种有机单体聚合反应的反应釜,在该专利中利用搅拌杆头来实现对液体物料的搅拌,但是搅拌头对液体物料的扰动范围很有限,从而导致物料之间的反应效果较差,难以达到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包括釜体、传动装置、机架和第一转轴,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机架固定在釜体顶端,传动装置与位于釜体内的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位于釜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包括釜体(5)、传动装置、机架(3)和第一转轴(6),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机架(3)固定在釜体(5)顶端,传动装置与位于釜体(5)内的第一转轴(6)连接,第一转轴(6)位于釜体(5)内部的部分段外部套设有第一支撑套筒(8),第一支撑套筒(8)底端与釜体(5)内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套筒(8)顶部为封闭状;所述第一支撑套筒(8)两侧的釜体(5)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套筒(9),第二支撑套筒(9)底部均匀开设有通孔(10),且第二支撑套筒(9)内设置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顶部与釜体(5)顶部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11)上布置有螺旋绞龙(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包括釜体(5)、传动装置、机架(3)和第一转轴(6),所述传动装置通过机架(3)固定在釜体(5)顶端,传动装置与位于釜体(5)内的第一转轴(6)连接,第一转轴(6)位于釜体(5)内部的部分段外部套设有第一支撑套筒(8),第一支撑套筒(8)底端与釜体(5)内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套筒(8)顶部为封闭状;所述第一支撑套筒(8)两侧的釜体(5)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套筒(9),第二支撑套筒(9)底部均匀开设有通孔(10),且第二支撑套筒(9)内设置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顶部与釜体(5)顶部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11)上布置有螺旋绞龙(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6)上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4),第二转轴(11)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3),从动齿轮(13)与主动齿轮(14)相啮合;所述第一支撑套筒(8)与第二支撑套筒(9)的顶部之间通过连通管(15)相连通,连通管(15)位于第一支撑套筒(8)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管(16),竖直管(16)底部设置有底部混合体(17);所述第一转轴(6)上设置有压力喷射装置(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喷射原理的化工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减速机(2)和轴承盒(4),电机(1)与减速机(2)连接,减速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广
申请(专利权)人:张扬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