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螺旋式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659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螺旋式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螺旋混合器、引流器,螺旋混合器为截面为螺旋线的层状结构、外层自由端为外端面、内层自由端为内端面;螺旋混合器内等距设有在外端面形成溶质进孔、内端面形成溶质出孔的溶质通道,溶质通道上设有混合片微孔;引流器一端沿混合管轴向穿过混合管并通过液管与切削液组分容器相连、另一端套设在外端面外与之过盈连接;引流器内设有等距的在引流器两端形成孔道出孔和孔道进孔的内孔道,溶质出孔和孔道进孔通过液管各自相连使得内孔道和溶质通道沟通形成3条通道并在内端面被堵头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在线混合多种不同的切削液组分,混合均匀性好,使用方便。

A mixing device for the multi-component on-line mixing mechanism of spiral cutting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螺旋式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切削液在线混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螺旋式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机床切削加工基本上离不开切削液,切削液在切削中,主要起到冷却、润滑、防锈和清洗的作用。工件材料不同、刀具材料和类型不同通常需要不同的加工操作,每个操作都有自己特定的切削液要求。为了满足加工需要,由复杂的化学配方组合而成的切削液,已经衍生出数以百计不同功能的切削液来满足工程师对不同机床采用最佳切削液的要求。因此切削液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切削液种类繁多;切削液存贮困难;切削液使用量巨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切削液在使用中,各种原液通常需要与水或其他辅助液体混合均匀后才能使用。但是混合的方式一般有预混式和在线式,传统切削液混合主要采用预混式,而在线式混合可以实现随用随配,避免了预混式配比随意性和原液的滥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各种原液对操作者产生的危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施用后更有利于清洗,可拆卸、回收和翻新或安全废弃并长期无虑。因此,如果切削液在使用中能根据加工对象的变化及加工精度的要求,实现切削液原液按切削液配方要求实现即用即配,精量供给,那么切削液由于用量大且种类繁多而导致的生产、存储和运输困难,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于切削液的组成成分包括:基础油、油性剂、极压剂、防锈剂、铜合金防蚀剂、抗氧抗腐剂、降凝剂和烟雾抑制剂等,因此金属切削液在线混合组分一般不会少于5种,如何将含量不同的切削液各组成成分在线混合时能均匀混合,解决现有金属加工中切削液存在的问题,提高切削液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本专利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在螺旋薄壁上建立多孔介质模型实现切削液在线多相混合,主要应用于金属切削类加工机床,冷却和润滑切削刀具,改善切削加工质量,提高切削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螺旋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设置在混合管内与之相配的螺旋混合器、与穿过混合管螺旋混合器相连的引流器,所示螺旋混合器为混合片卷曲形成截面为螺旋线的层状结构,所述螺旋混合器外层自由端为外端面、内层自由端为内端面;所述混合片内并列设有等距的溶质通道,所述溶质通道上设有穿过混合片侧壁的混合片微孔,所述溶质通道在外端面上形成溶质进孔、在内端面上形成溶质出孔;所述引流器沿混合管轴向竖直设置在混合管内,引流器截面为L型结构,引流器的长杆端分别穿过混合管通过液管与切削液组分容器相连、短杆端套设在螺旋混合器的外端面外与外端面过盈连接;引流器内并列设有等间距的L型内孔道,内孔道在引流器短杆端面上形成与混合器外端面上的溶质进孔相对应的孔道出孔、在引流器长杆端面上形成孔道进孔,螺旋混合器的内端面上的溶质出孔通过液管相连、引流器的长杆端面上的孔道进孔通过液管相连引流器内的内孔道和螺旋混合器内的溶质通道沟通形成迂回相通的3条通道并在螺旋混合器的内端面被堵头密封;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管包括安装座和与安装座固连的筒体,安装座和筒体连接处设有引流器孔;安装座四角设有通过螺栓固连的固定孔,筒体内设混合腔;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腔为圆形或锥形,所述为圆形螺旋混合器或锥形混合器,所述引流器为方形引流器或梯形引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混合装置设置了螺旋混合器和引流器,实现多种不同的切削液组分的在线混合,现用现配,用多少配多少,避免的切削液生产中存在的由于切削液种类繁多而导致储存困难,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且通过螺旋混合器和引流器上独特的液管连接和螺旋混合器上的混合片微孔实现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的均匀性,大大减少切削液的使用数量,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精简了传统切削液混合机构中的机床冷却液机构,减少切削液多设备的污染,使用方便,适合后续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第一混合管的装配图图2是实施例1中第一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圆形螺旋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中圆形螺旋混合器和第一引流器的装配图图5是实施例1中圆形螺旋混合器和第一引流器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A-A面的剖视图图7是图4中局部E的放大图图8是图4中局部F的放大图图9是实施例1中第一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中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2中第二混合管的装配图图12是实施例2中第二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2中锥形螺旋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2中第二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2中第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3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18是实施例3中箱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19是实施例3中箱体内部结构的装配图图20是实施例3中混合管的装配图图21是实施例3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实施例3中第三混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实施例3中入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实施例3中出口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实施例3中瓶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实施例3中液体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没有创造性的前提下获得的其他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螺旋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混合管1、设置在第一混合管1内与之相配的圆形螺旋混合器9、与穿过第一混合管1与圆形螺旋混合器9相连的第一引流器7,如图2所示,第一混合管1包括安装座和与安装座固连的第一筒体,安装座和第一筒体连接处设有第一引流器孔;安装座四角设有通过螺栓固定的固定孔,第一筒体为中空管状结构、内设第一混合腔,第一筒体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和凸起;第一混合腔内设有圆形螺旋混合器9,如图3所示,圆形螺旋混合器9为方形混合片逆时针卷曲形成截面为螺旋线的三层结构,圆形螺旋混合器9外层自由端为圆形外端面91、内层自由端为圆形内端面92;圆形螺旋混合器9内并列设有等距的溶质通道93,溶质通道93在圆形外端面91上形成等距的溶质进孔(911、912、913、914、915、916、917、918、919)、在圆形内端面92上形成等距的溶质出孔(921、922、923、924、925、926、927、928、929),如图6、7所示,溶质出孔921与溶质出孔924、溶质出孔922与溶质出孔925、溶质出孔923与溶质出孔926之间分别通过液管170连接,溶质出孔927、928和929通过堵头81密封;溶质通道93上设有穿过圆形螺旋混合器9侧壁的混合片微孔94,溶质通道93内的切削液组分通过混合片微孔94渗出进入圆形螺旋混合器9层状结构的间隙与流经的主流体混合;如图4所示,圆形外端面91与第一引流器7过盈连接,圆形内端面92设有第一端盖8,第一端盖8罩设在圆形内端面92上保护圆形内端面92上的液管170;第一引流器7沿第一混合管1轴向竖直设置在第一混合管1内,如图9所示,第一引流器7截面为L型结构,第一引流器7的长杆端穿过第一引流器孔通过液管与切削液组分容器相连、短杆端套设在圆形外端面91与圆形外端面91过盈连接;第一引流器7内并列设有等距的L型内孔道71,内孔道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螺旋式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设置在混合管内与之相配的螺旋混合器、与穿过混合管与螺旋混合器相连的引流器,所述螺旋混合器为混合片卷曲形成截面为螺旋线的层状结构,所述螺旋混合器外层自由端为外端面、内层自由端为内端面;所述混合片内并列设有等距的溶质通道,所述溶质通道上设有穿过混合片侧壁的混合片微孔,所述溶质通道在外端面上形成溶质进孔、在内端面上形成溶质出孔;所述引流器沿混合管轴向竖直设置在混合管内,引流器截面为L型结构,引流器的长杆端分别穿过混合管通过液管与切削液组分容器相连、短杆端套设在螺旋混合器的外端面外与外端面过盈连接;引流器内并列设有等间距的L型内孔道,内孔道在引流器短杆端面上形成与混合器外端面上的溶质进孔相对应的孔道出孔、在引流器长杆端面上形成孔道进孔,螺旋混合器的内端面上的溶质出孔通过液管相连、引流器的长杆端面上的孔道进孔通过液管相连引流器内的内孔道和螺旋混合器内的溶质通道沟通形成迂回相通的3条通道并在螺旋混合器的内端面被堵头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螺旋式切削液多组分在线混合机构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管、设置在混合管内与之相配的螺旋混合器、与穿过混合管与螺旋混合器相连的引流器,所述螺旋混合器为混合片卷曲形成截面为螺旋线的层状结构,所述螺旋混合器外层自由端为外端面、内层自由端为内端面;所述混合片内并列设有等距的溶质通道,所述溶质通道上设有穿过混合片侧壁的混合片微孔,所述溶质通道在外端面上形成溶质进孔、在内端面上形成溶质出孔;所述引流器沿混合管轴向竖直设置在混合管内,引流器截面为L型结构,引流器的长杆端分别穿过混合管通过液管与切削液组分容器相连、短杆端套设在螺旋混合器的外端面外与外端面过盈连接;引流器内并列设有等间距的L型内孔道,内孔道在引流器短杆端面上形成与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