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64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容器、叶片式分离器、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降液管及降液管支撑件;所述气液分离容器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叶片式分离器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的的下方,其包括四方体的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所述每组导流叶片对应的主体框架外部均设一层聚结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气液分离效果好,能够有效避免液相带入到循环氢压缩机中,确保循环氢压缩机安全运行。

A device to avoid liquid in continuous reforming cycle hydrogen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化行业的连续重整工艺中,循环氢压缩机(离心机)的入口分液罐通常选用丝网除沫器,其工作效率较低,气液分离效果差,有液相带入到循环氢压缩机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其工作效率高,气液分离效果好,能够有效避免液相带入到循环氢压缩机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气液分离容器、叶片式分离器、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降液管及降液管支撑件;所述气液分离容器的中部设有进口、顶部设有出口、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所述叶片式分离器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及导流叶片;所述主体框架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顶部的中心开口且开口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短节,短节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焊接严实;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每个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所述降液管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其上端贯穿主体框架底部,下端延伸到气液分离容器内腔底部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以下位置;所述降液管支撑件沿每个降液管上下分布,每个降液管支撑件的一端焊接于降液管外壁、另一端焊接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导流叶片采用不锈钢波纹板。所述每组导流叶片对应的主体框架外部均设一层聚结网。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与主体框架底部边缘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采用焊接方式。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与气液分离容器的材质相同,以确保二者之间的焊接质量。所述降液管支撑件与降液管及气液分离容器的材质相同,以确保焊接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叶片式分离器的导流叶片之间设有较大的间隙,不易发生阻塞,工作效率高。2.叶片式分离器的导流叶片之间形成一条折曲流道,携带液滴的气雾通过流道时在碰撞、离心和旋流的作用下捕集液滴,保证流出的气相中没有液相的存在,避免将液相带入到循环氢压缩机中,确保循环氢压缩机安全运行。3.叶片式分离器的导流叶片外部设置聚结网,可以做到先由聚结网初步快速除雾,再由导流叶片进一步彻底除液,使气液分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4.处理量大,能够有效解决重整反应大流量、低压力的的气液分离问题。5.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与主体框架采用螺栓连接方式,有利于实现叶片式分离器的选材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循环氢中氯离子腐蚀的问题。6.降液管下端与液封相配合,保证气相不会进入降液管,使除去的液相完全通过降液管保留在气液分离容器内部,使气液两相彻底分离且按照设定的走向到达各自的归属之地。7.结构合理,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布局及气液流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叶片式分离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液分离容器,2-出口,3-短节,4-聚结网,5-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6-降液管,7-液滴,8-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9-降液管支撑件,10-进口,11-主体框架,12-导流叶片,13-叶片式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及图2。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容器1、叶片式分离器13、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降液管6及降液管支撑件9。气液分离容器1的中部设有进口10、顶部设有出口2、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叶片式分离器13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2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11及导流叶片12。主体框架11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12,顶部的中心开口且开口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短节3,短节3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焊接严实。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每个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1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降液管6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其上端贯穿主体框架11底部,下端延伸到气液分离容器1内腔底部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8以下位置。降液管支撑件9沿每个降液管6上下分布,每个降液管支撑件9的一端焊接于降液管6外壁、另一端焊接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实施例2参见图1及图2。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容器1、叶片式分离器13、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降液管6及降液管支撑件9。气液分离容器1的中部设有进口10、顶部设有出口2、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叶片式分离器13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2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11及导流叶片12。主体框架11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12,顶部的中心开口且开口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短节3,短节3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焊接严实。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每个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1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降液管6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其上端贯穿主体框架11底部,下端延伸到气液分离容器1内腔底部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8以下位置。降液管支撑件9沿每个降液管6上下分布,每个降液管支撑件9的一端焊接于降液管6外壁、另一端焊接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导流叶片12采用不锈钢波纹板。实施例3参见图1及图2。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容器1、叶片式分离器13、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降液管6及降液管支撑件9。气液分离容器1的中部设有进口10、顶部设有出口2、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叶片式分离器13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2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11及导流叶片12。主体框架11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12,顶部的中心开口且开口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短节3,短节3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焊接严实。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每个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11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降液管6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其上端贯穿主体框架11底部,下端延伸到气液分离容器1内腔底部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8以下位置。降液管支撑件9沿每个降液管6上下分布,每个降液管支撑件9的一端焊接于降液管6外壁、另一端焊接于气液分离容器1的内壁。导流叶片12采用不锈钢波纹板。每组导流叶片12对应的主体框架11外部均设一层聚结网4。实施例4参见图1及图2。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容器1、叶片式分离器13、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5、降液管6及降液管支撑件9。气液分离容器1的中部设有进口10、顶部设有出口2、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叶片式分离器13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2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11及导流叶片12。主体框架11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容器、叶片式分离器、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降液管及降液管支撑件;所述气液分离容器的中部设有进口、顶部设有出口、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所述叶片式分离器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及导流叶片;所述主体框架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顶部的中心开口且开口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短节,短节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焊接严实;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每个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所述降液管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其上端贯穿主体框架底部,下端延伸到气液分离容器内腔底部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以下位置;所述降液管支撑件沿每个降液管上下分布,每个降液管支撑件的一端焊接于降液管外壁、另一端焊接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连续重整循环氢压缩机带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容器、叶片式分离器、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降液管及降液管支撑件;所述气液分离容器的中部设有进口、顶部设有出口、内腔下部预存有用于液封的液体;所述叶片式分离器安装在气液分离容器出口的的下方,其包括主体框架及导流叶片;所述主体框架设为中空的四方体,其中底部设为能够暂存液体的封闭式结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组竖直且等距排列的导流叶片,顶部的中心开口且开口的周围设有筒状的短节,短节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焊接严实;所述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每个叶片式分离器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框架底部边缘、另一端连接于气液分离容器的内壁;所述降液管设为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其上端贯穿主体框架底部,下端延伸到气液分离容器内腔底部显示液封高度的液面以下位置;所述降液管支撑件沿每个降液管上下分布,每个降液管支撑件的一端焊接于降液管外壁、另一端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华庆秦景民陈红宇李起山王春光李炳坤王玉辉王新刚蒋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