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57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治疗仪,包括中空治疗部及两侧手柄,手柄与中空治疗部固定连接,中空治疗部包括弹性架、贴合在弹性架内侧的软质护套、与弹性架一体成型或连接的固定件及至少一个3D电极结构组件,软质护套上设有第一开口,3D电极结构组件或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穿过第一开口相互活动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颈部治疗仪,由于重量的原因,电极片与人体颈部的贴合往往不是很好,进而影响颈部治疗的效果的问题。

A neck treatment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与用户颈部良好贴合、使用方便的颈部治疗仪。
技术介绍
根据功能的不同,电路结构也不尽相同。现有的颈部治疗仪器,多采用电疗。通过在电路中设置电脉冲发生装置,对电脉冲的频率进行控制调节,可以实现不同的按摩方式。电脉冲频率多为中低频,频率范围一般在10KHz以内。有的颈椎治疗仪还使用机械振动的方式进行按摩。那就需要在电路中连接直流电机,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的转动会带来不同的振动强度,同样其振动强度可以通过调剂频率调节。利用光线的照射也能很好地治疗疾病。可见光的治疗作用主要是热作用和光化学热效应。光照时有力地促进了皮肤的血液循环,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光疗型的颈椎治疗仪。其在主机贴合颈部壳体部分,采用透明塑胶材质,或者直接将光源裸露在贴和颈部的壳体外。光源的照射强度也可以调节。在结构上,现有的颈部治疗仪采用便携式设计,包括弧形主体及两侧弧形手柄,弧形手柄与弧形主体活动连接。弧形主体由壳体组件、电控元件及活动按摩组件组成。其中,壳体组件间通过螺栓连接。这些颈部治疗仪为了更好地贴合颈部,电路板及电气元件多数放置在主机内,两侧的手柄用以完成各种按键的功能。上述颈部治疗仪,弧形主体内放置着按摩所需要的部件,例如电池、直流电机、光源,电路板及各种电源线等,再加上颈部治疗仪的塑料材质,这些部件使得治疗仪的重量基本上集中在中间的弧形部位。由于重量的原因,这些颈部治疗仪与人体颈部的贴合往往不是很好,进而影响颈部治疗的效果,用户的按摩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弧形主体内放置着按摩所需要的各种部件,这些部件使得治疗仪的重量基本上集中在中间的弧形部位。由于重量的原因,这些颈部治疗仪与人体颈部的贴合往往不是很好,进而影响颈部治疗的效果,用户的按摩体验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颈部治疗仪。一种颈部治疗仪,包括中空治疗部及两侧手柄,手柄与中空治疗部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治疗部包括弹性架、贴合在所述弹性架内侧的软质护套、与所述弹性架一体成型或连接的固定件及至少一个3D电极结构组件,所述软质护套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3D电极结构组件或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相互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一端开口的镂空结构,包括第一侧壁、底部及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锥形凸起。进一步地,所述3D电极结构组件包括弹性件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椭圆形凹壳及垂直于所述凹壳背面、向外延伸的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弹性件一端抵在所述第二侧壁内侧的椭圆形凹壳背面上,另一端连接所述锥形凸起,在所述弹性件作用下,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弹性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封闭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第二侧壁向外伸出的至少两个挂钩。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簧,其簧圈的内径小于所述锥形凸起的底部直径,金属弹簧刚好卡接在锥形凸起的第二凸棱上。进一步地,所述3D电极结构组件还包括电极座及电极片,所述电极座及电极片呈椭圆形凹面状,所述电极片固定在所述电极座上,该电极座连同电极片一起扣合在所述支撑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架上至少设有一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凸棱,对应地,所述固定件锥形凸起的底部设有可以嵌入所述固定柱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固定柱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圆柱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弹性架材料为PC材料、PC材料与ABS材料的组合或ABS材料。实施本技术所述的颈部治疗仪,将治疗所需的电元件放置在两侧手柄中,中间的中空治疗部空置,使得整体的重量分担给两侧手柄,在重力的作用下电极与颈部贴合得更加紧密。两侧手柄与中空治疗部固定连接,中间中空治疗部由PC材料的弹性架和弹性软质护套,具有较好弹性,能够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技术中将3D电极结构固定在弹性架上,进一步提高了电极的贴合度,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颈部治疗仪,由于重量的原因,电极片与人体颈部的贴合往往不是很好,进而影响颈部治疗的效果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中空治疗部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中的中空治疗部横切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的弹性架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的软质护套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的固定件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的支撑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的电极座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为:100——手柄、200——中空治疗部、211——软质护套、2111——第一开口、212——固定件、2121——第一侧壁、2122——底部、2123——锥形凸起、21231——第二凸棱、2125——第二开口、2126——固定槽、213——弹性架、2131——固定柱、21311——第一凸棱、220——3D电极结构组件、221——电极片、222——电热片、223——电极座、224——支撑座、2241——椭圆形凹壳、2242——第二侧壁、2243——挂钩、225——金属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的弧形主体内放置着按摩所需要的各种部件,这些部件使得治疗仪的重量基本上集中在中间的弧形部位。由于重量的原因,这些颈部治疗仪与人体颈部的贴合往往不是很好,进而影响颈部治疗的效果,用户的按摩体验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颈部治疗仪。请参考图1,图2和图5,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中空治疗部200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治疗仪实施例的软质护套211示意图,一种颈部治疗仪,中空治疗部200及两侧手柄100,手柄100与中空治疗部200固定连接,中空治疗部200包括弹性架213、贴合在弹性架213内侧的软质护套211、与弹性架213一体成型或连接的固定件212及至少一个3D电极结构组件220,软质护套211上设有第一开口2111,3D电极结构组件220或固定件212的连接结构穿过开口相互活动连接。中空治疗部200中空设置,主要由具有弹性材质的弹性架213和软质护套211组成。电元件分配在两侧的手柄100中。在外力的作用下,中空治疗部200随着手柄100自由打开一定的弧度,并在弹性架213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到原位。软质护套211,弧度与弹性架213的弧度相同,通过粘接或扣合的方式固定在弹性架213的内沿上,软质护套211优选硅胶材质。本申请中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治疗部及两侧手柄,手柄与中空治疗部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治疗部包括弹性架、贴合在所述弹性架内侧的软质护套、与所述弹性架一体成型或连接的固定件及至少一个3D电极结构组件,所述软质护套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3D电极结构组件或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相互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治疗部及两侧手柄,手柄与中空治疗部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治疗部包括弹性架、贴合在所述弹性架内侧的软质护套、与所述弹性架一体成型或连接的固定件及至少一个3D电极结构组件,所述软质护套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3D电极结构组件或固定件的连接结构穿过所述第一开口相互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一端开口的镂空结构,包括第一侧壁、底部及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锥形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3D电极结构组件包括弹性件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椭圆形凹壳及垂直于所述凹壳背面、向外延伸的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弹性件一端抵在所述第二侧壁内侧的椭圆形凹壳背面上,另一端连接所述锥形凸起,在所述弹性件作用下,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弹性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治疗仪,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晖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攀高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